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产生沙尘天气需要两个主要条件:大风天气;地表裸露且干燥。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气温上升,地表泥土解冻,加上这阶段降雨又少、天气干燥,地表植被尚未完全恢复,裸露的疏松土质一旦遇到大风,就会卷起尘土,形成沙尘天气甚至沙尘暴。以北京为例,每年春季,北京地区容易遭受蒙古国及我国内蒙古、西北等地区输送来的沙尘影响,这也是北京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蒙古国沙漠化地区多,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人们进行过许多研究。我国西南干旱河谷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当地及有关部门还研究不多。本文在概述干旱河谷气候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气候资源的分类与合理利用。 一、西南干旱河谷气候特征 我国西北深居内陆,海洋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广大地区均属干旱区域,河谷也不例外。我国东南面向海洋,山脉、河流大致呈东西走向,有利于东南季风的深入,河谷不0仅是汇水的地方,而且热量条件也特别优越。我国西南的干旱河谷则不同,名山大川形成高山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西宁雷达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09年6月18日青海省东部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西南暖湿气流、地面冷锋以及西宁西南方的雷暴与西北方向的新生雷暴合并加强,共同导致了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4.
恐怖的“圣婴”——厄尔尼诺,1997年可谓出尽了风头,在折腾了几十亿人后,还上了新闻排行榜——1997年底世界各大新闻媒体推出的年度十大科技新闻几乎都提到了它。现在,1998年已过一半,“圣婴”在翻天覆地之后悄悄退场了,但我国反常的天气似乎并未结束,不仅江南阴雨绵绵不绝,北方的降雨  相似文献   

5.
泾河流域降雨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操操  谢高地  甄霖 《资源科学》2007,29(2):172-177
利用1961年~2004年泾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气象站点的月降水资料,以降水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降雨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泾河流域降雨量年际间波动较大,每相隔10年降雨正负距平发生转化,上世纪90年代至今降雨处于新的减少期;40年间流域降雨量下降趋势不显著,减少幅度约为4.7mm/10年;但流域上中下游季节性降雨趋势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秋季降雨减少而冬季降雨增多,秋季降雨减少可能是年降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东亚季风加强北移,以及区域地形差异,地表差异等因素联系密切。分析结果还表明:1981年~2004年及1961年~1980年前后20多年里流域大部分地区降雨增减变化不大,降雨减少区位于流域西北和西南角固原、华亭、千阳一带,降雨增加区位于流域中下游农业高产区,以长武、咸阳为中心,有助于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6.
张晓天 《百科知识》2010,(10):53-53
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而且也可以预报天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 预报阴雨 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  相似文献   

7.
2004~2010年青海省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青海省地形及气候特征,将全省划分为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区和青南地区共5个区,分析了2004~2010年青海省出现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结果表明:①青南高原是一个雹日高频带,青海湖以北的祁连山、拉脊山地区的雹日也较多,海西大部年降雹日数在2次以下;(2)2004~2010年间冰雹出现的时间为4~9月,一年中冰雹出现最多的是6~9月,青海省冰雹天气属于夏季多雹类型;(3)祁连山区、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地区冰雹天气的500hPa环流形势蒙古低槽型最多,其次是西北气流小槽型,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少;东部农业区西北气流小槽型最多,其次是蒙古低槽型,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少;④在青南地区,冰雹天气环流形势高原小槽型最多,其次是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低涡切变型最少。  相似文献   

8.
陇东黄土高原属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区域。因海拔较高,地下水位低,雨养农业占主导地位。年太阳辐射量540—590KJ·cm~(-2),日照2300—2600h,年平均气温8—10℃,降水量500—650mm。作物生长季水、热同期,能种植多种作物和发展多种熟制,是甘肃省的主要旱作农业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17年3月29~30日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天气过程属于典型的蒙古横槽底部分裂短波槽携带冷空气下滑造成的暴雪类型,冷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以及500hPa高原短波槽是造成此次大到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由高原东部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甘肃南部-青海东部一支大尺度的低空急流带,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到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为降雪天气提供了主要的水汽输送。暴雪天气发生在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从500hPa温度平流分布来看,强冷空气通过西路和西北路经影响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低槽前部正涡度平流区,有利于低槽东移,近地面系统发展。过程前期,青海东部700hPa~300hPa均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区,满足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条件,有利于大到暴雪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罗显发 《青海科技》2009,16(5):39-41
本文从天气气候背景、环流形势、动力条件、热力条件及水汽条件等方面分析了2006年4月11德令哈地区出现的沙土和雪花混杂天气(简称"泥雪"天气),结果表明:新疆南部及海西西部大范围的持久的强沙尘天气为海西中、东部地区上空输送了大量的沙土,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为海西中、东部地区输送大量的暖湿空气,冷暖空气的交汇形成了德令哈地区的"泥雪"天气。  相似文献   

11.
正研究发现,在西藏高山上的一些主要草类,比如沼泽莎草,能预测印度季风的到来,在季风到来前,它们会展开叶片。印度季风是全球最强大且最复杂的季风,在季风到来时从印度洋往东北方向吹,带来大量降雨,但是每年季风的抵达时间和停留时间都不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教  相似文献   

12.
那文俊 《资源科学》1984,6(1):21-29
世界上与我国中亚热带同纬度的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干燥信风的控制,多形成干热的沙漠;而我国中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因受海洋季风之惠,温暖、湿润、多雨,同时由于地形错综复杂,气候的水平分异与垂直分异均较明显,而且土地类型多样,这就使得动植物资源丰富多采,土特产品琳琅满目。所以人们往往称颂本区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  相似文献   

13.
梅子黄时雨     
每年6月到7月初夏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一段连续阴雨天气。雨下个不停,弄得人心烦意乱。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相似文献   

14.
何振伟 《大众科技》2010,(5):107-108,71
对1979~2008年共30年105次河池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系统发生、发展物理机制,所处的地理位置,未来移动方向与暴雨天气关系密切。主要环流和影响天气环流系统:是夏季季风、西太平洋副高,高空槽、地面锋面、切变线、西南低涡、台风、辐合带等。暴雨多是季风影响和中低纬度季节性环流转换和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又见拉尼娜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关于气温之冷的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暴雪、冻雨频频出现在报纸头条;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甘肃、陕西平均气温均创历史同期最低值;江南、华南及西北大部地区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达10~20℃,其中华南西北部超过20℃。老天爷事先不打一声招呼就变脸,着实给了人们一点颜色看。先是入冬以来,我国持续大范围晴暖、少雨天气。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初,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近20个省份。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福建的最西部,又与此次的重灾区江西、粤北毗邻,同样遭受了严重的冰冻灾害,自2008年1月12日以来,全县持续低温阴雨、寒冷,局部乡镇出现雨夹雪、低温冰冻等天气过程,大部分的林木、毛竹被冰雪覆盖,极端气候给农业、林业生产带来了极欠破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9年9月4日~2009年9月8日为期5天的连续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水汽条件的分析,得出了几点结论,对同一类型连续阴雨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汛期黄冈市气候异常,降雨偏少,持续晴热高温天气造成各地相继发生严重的气象性干旱,旱灾来势汹、成灾快、范围广、时间长、灾情重。对其干旱成因加以分析,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及对策,为以后抗旱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吴美华 《科学大众》2009,(11):27-27
秋季,太阳的直射点移出北半球,大地获得的光热逐渐减少,太平洋上的冷空气势力开始逐渐增强,暖空气势力慢慢减弱。当冷空气南下与我国北方的暖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后,冷空气取代了暖空气的位置,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变得寒冷。因此,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它描述了我国东部地区从秋到冬的天气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11年4月17日,广东省受切变线和锋面低槽的共同影响,出现了强对流天气,此次天气过程风力极大、灾情严重、局地特征明显,以佛山市受害最严重。通过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及雷达探测资料进行分析,高空涡槽和地面气旋是此次天气的重要影响系统,西北气流合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辐合上升与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形成了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