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机器人伦理的进路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机器人是否可以发展出人工的道德能动性,其伦理建构可分为机器人伦理和机器伦理两种平行的进路:机器人伦理学和机器伦理。机器人伦理关注的是,在机器人没有自主性时,与之相关的人的责任和他们应遵守的伦理准则。机器伦理则试图在技术上构建一个新的伦理愿景,让机器人有可能发展为自主的道德能动者,从而使我们可以教会他们分辨善恶并以符合伦理的行为与人相处。  相似文献   

2.
科幻电影《机械姬》以"机器人"为题材、以"女性"机器人为主角,在人机关系层面,提出了三个问题:图灵测试方法、人类和人造物自我意识的界限、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影片中检验机器人意识的测试方法其实并非图灵测试,但其具有效性和优越性,其实质是对"人机意识"的区分标准;判断机器人是否具有意识的标准在于"理解力",而区分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标准却在于"感觉";虽然智能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伦理原则但不一定会认同,故,机器人不会拥有与人类不一样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沈农夫 《知识窗》2004,(4):24-25
人究竟能活多长?人类是否应该改良自己的基因?机器人会不会拥有人类的意识?人类能登上火星么?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前应用领域的机器人缺乏意识、精神状态和感觉这些情感条件,机器人只是按照人类设定的程序进行遵循一定的规则行为。判定一个机器人能否称得上人工物道德行为体(AMAs).似乎取决于是否具有情感因素。道德与情感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关系。然而.行为主义和表现主义认为,即使缺乏情感的机器也应当受到道德关护。从机器人的应用实践来看.无论是认知缺陷角色的机器人、奴仆角色机器人还是财产物角色机器人.他们都有相应的道德地位,都应当受到不同方式的伦理关护。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认为,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制造出一种具有情感的AMAs机器人。  相似文献   

5.
杜严勇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08-1613
关于道德责任的承担主体及其责任分配是机器人伦理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即使机器人拥有日益提高的自主程度和越来越强的学习能力,也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可以独立承担道德责任,相反,应该由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人员与组织机构来承担道德责任。应该明确机器人的设计者、生产商、使用者、政府机构及各类组织的道德责任,建立承担责任的具体机制,才能有效避免"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现象。另外,从目前法学界关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法律责任研究情况来看,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应该由生产商、销售商和使用者来承担责任,而无人驾驶汽车根本不构成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6.
正机器人就像人类的奴隶,人类输入什么样的程序,它们就执行什么样的任务,不会违抗,更不会反抗。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是否会进化得不再听从人类指挥呢?最近,美国伯克利大学的机器人专家发明了一个造价不超过200美元,能自行决定是否"故意伤人"的机器人。当然,这样的机器人并未真的具有意识,但是很多人开始担心未来的机器人是否会因为太过于智能而对人类构成威胁。许多专家也同样担心这个问题,尤其是担心现在一些国家正在开发的"机器人杀手"  相似文献   

7.
从简单的机器人到今天智能化、仿人型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已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而面对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自身安全和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机器人在应用过程中对传统伦理和道德关系的冲击和影响也日益凸显。如何有效规避和预防这些问题,并充分发挥机器人向善的一面已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健崭 《科教文汇》2011,(31):71-72
老子与墨子分属不同阶层,彼此思想存在较大差异,但通过分析他们的道德理想、伦理准则和道德实践范式,可以发现二者所包含的伦理意蕴有较大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9.
人究竟能活多长?人类是否应该改良自己的基因?机器人会不会拥有人类的意识?人类能登上火星么?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最近,美国《纽约科技周刊》的“科技时代”评选出过去25年中最具争议的25个科学问题。 尽管这25个问题中的多数目前尚无答案,但“科技时代”指出:科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寻找答案,更在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人"?哲学中最核心和最根本的问题,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强的时代,似乎受到了挑战,不得不重新思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人都是作为一种有道德,有自我,有独立和自由的意志存在。机器人只是复制和强化了人类大脑思维的物质基础和局部功能,只会按既定规则行动,机械地、精确地执行逻辑运算指令,并不考虑社会意义、社会责任和社会后果。机器人不但没有社会关系,它也不能准确地理解人类语言的意义,不能把握我们与外部世界的本质联系。若机器人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和人身权,就永远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11.
现时代的科学技术已波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人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相应地,也就形成了人-科技-社会-自然之间多层次的道德与利益关系,当这种道德与利益关系出现冲突时,就会引发出伦理问题。 当前,随着科技的日益壮盛,科技伦理问题层见叠出,从不同层面表现出来,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问题也日渐突显。  相似文献   

12.
正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电影《超能查派》?在影片中,一个有缺陷的机器人"查派"在被植入新的智能系统后,在人类的引导下成为一个具有自主思考能力、行动灵活的机器人,并开始了非同一般的人生旅程。它能不断学习新的技能,跳舞使枪、飞檐走壁,可谓是样样精通。这样的机器人是不是很令人激动?现在的机器人已经能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了,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但是,像"查派"一般  相似文献   

13.
朱春艳  陈凡 《科学学研究》2003,21(3):249-253
文章通过对人之本性、起源、生成、存在和伦理等各方面的学理分析,阐述了在技术许可的前提下“克隆人”存在的合理性及可能出现的趋势,提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形成的,应该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演进,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属自组织现象,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天生有着向善的本性,因此在克隆人问题上应审慎思考科技发展和传统伦理的关系,在科技和伦理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从道德维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态伦理的确立是生态文明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从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世界观出发,要注意人之"小"与人之"贵"的特殊性;从人与自然和谐论的生态价值观出发,要处理好人类价值取向和所取与所予适度的问题。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建设关键是区分人的类内关系和类外关系两大维度,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类的自我关系等的基本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拥有一个仿生肢的贝托尔特·迈耶博士与仿生机器人“雷克斯” “聪明药”莫达非尼片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从外部世界获得更多辅助设备,让自己迅速变身为“超人”。在未来的超人世界里,残疾人将是那些没有安装仿生器官的人.与此同时,人类也需要制定一套更高的伦理标准来约束“超人”的行为、英国《卫报》近日对此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行为中,人为什么要遵守道德?马克斯·韦伯把"上帝"的存在作为一个伦理假设,构筑了四个道德生成机制:"德财统一"、"德业统一"、"德福统一"和"德神统一",这四个统一保证了人们从内心上愿意遵守道德.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应从道德信仰、社会道德舆论、道德体制机制和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入手.营造良好的社会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07-I0008
<正>一种内嵌传感器、并能移动和伸缩的"布机器人"即将大显身手了。它们将会帮助未来的机器人获得拥有"触觉"的"皮肤",成为增强人体力量和耐力的机器人外衣,减轻飞行员和宇航员航行时受到的冲击力,还可能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得力助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研究人员在构成机器人的棉质布料中,混合了由柔性聚合物制成的传感器和记忆金属制成的线状驱动器。记忆金属在加热升温时,便会蜷曲收缩,使布料"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基因技术与伦理关怀:保持必要的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技术对伦理学的挑战在于它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伦理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引发了对人的本质及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的深刻反思。实体论者出于"人的自然本质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张,强烈反对人类借助基因技术而充当上帝的行为。而主观论者则竭力维护"人的主体地位",把人类利用基因技术对人自身的操纵看作是人的主体性的自我展现。对基因技术的伦理反思关键在于在实体论与主观论、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以追求优雅生存为指归,不断协调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以研究工程技术人员道德素养为核心的工程伦理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敏感性和职业道德水平.“平等、公平、诚实、责任”等基本道德原则也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在科技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中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伦理标准,保障了科技政策的合理规范.在作为科技政策重要环节的工程设计活动中,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坚持生态保护原则,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蝌蚪互答     
2013年第8期彭越读者问:未来机器人有可能被大量制造出来,如果哪一天人类灭亡了,机器人会不会统治世界?我想机器人是不会统治世界的。在最后一个地球人临死前,所有的机器人都会尽全力保护他,这是必然的,因为机器人不能看到人类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每一个机器人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人类服务,一旦没有了人类,它们存在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当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