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宋夏金时期宋的榷场贸易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在各自疆土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金史·食货志》五载:“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榷场贸易出现于公元十世纪末,结束于十三世纪后期,历经近三百年,是辽、宋、西夏、金时期隶属于不同政权的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它是通过在边地州军设置榷场,由榷场上的政府官员严格管理、评定货色等级、兜揽承交、征收商税等条件下进行的商品交换.  相似文献   

2.
汉人官僚是辽政权中的一股重要政治力量,在辽的兴衰荣辱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着重就辽政权中汉人官僚的来源、地位及对辽社会的影响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建国以后国家政权主要由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掌控,后族萧氏在辽代社会占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阜新发掘的辽代萧和家族墓,不仅为研究萧和家族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进一步探讨辽代后族,尤其是萧和家族在辽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资料。  相似文献   

4.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呈现出辽宋夏金等多民族政权割据的局面,这些地方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却皆以正统自居,承认自己是历史上某个朝代或某个政权的延朔,并多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文章主要以辽宋夏金割据一方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古代"中国"的含义和"夷夏"观念的演进进行分析,认为辽宋夏金政权皆属于历史时期的中国之范畴。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之一,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建立了相对统一的宋政权,其相对统一体现在宋政权在完成了局部统一后,仍面临着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其北部与辽契丹政权直接对峙.历经公元986年雍熙北伐,宋军主力在岐沟关的惨败,宋统治者自此对辽政权由攻势转入防御为主的时期,在战略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大名府的建置其主要意图即防御辽的军事进攻与威胁,同时也完善了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格局.本文通过对大名府建置的探索,可有助于了解宋代北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辽朝初年,就确立了头下州军制度。头下州军制度是辽朝地方制度建设的重要特色,对于维护地方稳定、巩固中央政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考察辽代头下州军制度的建立与演变过程,就会发现它与中原王朝分封制度的发展演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既有共同特征,又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进一步揭示头下州军与分封制的传承关系以及头下州军的民族性特征,进而加深对辽朝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管理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公元九六○年,赵匡胤举行军事政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宋朝。此后十多年间,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全国除辽(包括燕云十六州)和西夏以外,大部分地区得到统一。宋在建立政权以后围绕巩固封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经济方面,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五代十国以来,因长期分裂混乱,社会生产遭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辽代自内蒙古龙兴,内蒙古可以说是辽的本土。辽是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但是辽朝的统治者汲取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教育体系,这就使辽代内蒙古地区的文化与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欲从辽代的文化建树、儒学在辽代的发展方面简要阐述辽代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发展与儒学传播。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转移,唐、北宋、辽时期,今河北对应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所对应的政区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一级政区划分上。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在于,河北地区由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的行政区划变为两个对峙政权的交界区域,并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辽、西夏、金时期,汉族建立的中原宋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并立,各政权之间以正统相标榜:宋承周统,金承宋统,辽承晋统,西夏承唐统,并为其正统论寻找德运依据。相比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宋朝在构建正统地位时有着文化和地域上的天然优势,宋朝立国之初便有德运之争和正统意识,而辽、西夏、金则是随着文明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进而利用德运等多种手段塑造自身正统地位。宋、金将德运作为一种显性和必要的手段来确立自身正统地位,火德和土德分别是宋、金官方论证后的法定德运;辽、西夏更多的只是将德运作为一种塑造自身正统地位的参考依据,其德运并未上升到法定德运的地位。辽、西夏、金利用德运来构建自身正统地位一举背后反映了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有力影响及少数民族政权的“中国”认同观念。  相似文献   

11.
东辽河流域的古代历史上的重镇——辽阳古城,就坐落在今天辽阳市的老城区内。辽阳,古称襄平,又称辽东城、辽州、辽城州、辽东国、东平郡、南京城、东丹图都、东京城、辽阳城等。关于“辽阳”这一地名究竟源于何时。学术界大致有两种观点:其一,源于“渤海回”;其二,始于辽代。但是,一般学者认为:公元938年,辽朝在东京道设置东京辽阳府。是“辽阳”正式被列为行政区名称的开始。古代的辽阳城曾经是东北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统治的中心。自战圉以来。它的中心地位就从来没有动摇过,直到后金政权将统治中心从辽阳迁出,并确定在今天的沈阳城后,辽阳城作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统治中心的地位才逐渐衰弱。其实,长期以来,辽阳城的存在几乎影响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不仅如此,这座古城还曾深刻地影响着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和东北亚地区。因此,弄清辽阳城古代历史与文化,对于深刘理解辽河流域的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与中原政权长达数十年的战争状态随之结束,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澶渊之盟"不仅对辽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还对辽的社会构成、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澶渊之盟"对辽朝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辽朝经济文化、社会构成、民族关系政策变化的内因。  相似文献   

13.
一、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1.民族政权并立。如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处于落后状态,但辽、西夏、金这几个政权自身内部统一,经济、军事的综合国力并不弱。两宋政府都未能完成全国的大一统,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形成均势,于是造成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辽代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游牧民族狩猎习俗的文化基因注入了契丹民族的血脉.辽代皇帝的捺钵管理制度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和朝代特点,由统治者所引领的狩猎习俗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鹰猎是辽代皇帝狩猎的重要内容之一。辽统治者对鹰猎的推崇最终成为辽王朝湮灭的序曲.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证了宋太租赵匡胤篡夺后周政权后,出自巩固其皇位的需要,在北宋统一战争中,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放弃了周世宗“先北后南”的战略,失去了攻取政治腐败的辽穆宗政权的机会,给辽后继者以喘息机会,造成了辽、金攻宋和宋、金对峙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证了宋太祖赵匡胤篡夺后周政权后,出自巩固其皇位的需要,在北宋统一战争中,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放弃了周世宗“先北后南”的战略,失去了攻取政治腐败的辽穆宗政权的机会,给辽后继者以喘息机会,造成了辽、金攻宋和宋、金对峙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十一世纪的中国,随着强大的唐王朝衰落中国大地诸雄纷争,在中国的北方大地契丹族最终征服了北方广阔的地域成为北方的新霸主。同一时期新兴的高丽政权成为了辽代东部的邻居政权,两个政权之间面对各自的利益进行了频繁的交流活动。本文就是以和战时期的辽与高丽之间的关系来认识这段历史时期中辽与高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正统观念的变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宋代的服饰有别于汉唐,形成特定的服饰文化.同时,辽、夏、金作为以武力建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吸纳汉族文化的同时,本民族文化也取得长足进展,与此相应,其民族服饰也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历史进程由汉族政权主导向北方民族政权主导转变的过渡时期。赵宋王朝的建立者采取重文轻武的政治措施,结束了唐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专权的局面,其后处于与北方民族政权长期对峙争战的状态之中。联系这一由不同因素交叠构成的时空背景,对赵宋王朝的综合实力应得出肯定的估价。  相似文献   

20.
辽代崇佛之势远胜同期的南方政权。作为一种文化,佛教曾对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后世却有“辽以佛亡”之语,认为崇佛加剧了阶级矛盾,使皇帝疏于政事,最终导致亡国。其实,辽亡与崇佛的关联,绝非简单的崇佛之故,而是几无限制的崇佛,其深层原因则是统治者及其制定的佛教政策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