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和团百年研究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百年研究经历了一个同历史并进的发展过程.在中国近代史上,很少有什么历史事件像义和团这样引起过如此长期的众说纷纭的讨论,诸如义和团的起源、政治口号、思想意识和社会心态、义和团与清政府的关系以及义和团的历史地位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讨论呈现出逐渐深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内容.它开了中国近代新教育之风,是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先声.然而,对于洋务派在教育方面的种种举措,时人或者今人都是或褒或贬,众说纷纭.本文拟从洋务教育的产生、发展中总结其特点,剖析其本质,以求对洋务教育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内容。它开了中国近代新教育之风,是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先声。然而,对于洋务派在教育方面的种种举措,时人或者今人都是或褒或贬,众说纷纭。本文拟从洋务教育的产生、发展中总结其特点,剖析其本质,以求对洋务教育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近代经世思潮和洋务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大重要社会思潮。比较两者,可以看出:近代经世思潮批判现实,倡言改革,振兴实学,而且关注夷情。洋务思潮继承和发展了近代经世思潮,提出了变局观、自强求富观和人才观,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眼光“开眼看世界”和“师夷长技”。近代经世思潮向洋务思潮的转换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曲折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为推进洋务运动的先驱,主要是因为其学识,魄力,民族危机意识和中兴名臣的地位,权力,威望等因素为之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他推行的洋务活动主要包括设厂制造,举办军工企业,培养人才,首派留学生,对外交涉等几个方面,其以“义理为本,洋务为用”的思想也成为尔后“中体西用”论的滥觞,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氏首倡洋务的动机,功过,指导思想等问题很值得批判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以“中体西用”的儒学变易思想为核心理论的洋务教育导致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裂变,为中西文化的融汇沟通架起了桥梁。首先,“中体西用”观承认中西二学相需并存,缺一不可,从而对洋务教育乃至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见解。其次,“中体西用”观认可了中西二学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刺激洋务教育在办学方向和体制上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冲击与突破,对封建教育的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某些创新性的变革。第三,洋务教育对西学的认可和引进,促进了我国近代官方留学生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之成为中西文化融汇的主要载体和社会变革的力源之一。第四,洋务教育为中国近代学制的初步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各类新式学堂及实科教学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和“调和汉、宋”的治学理路以及经世实践息息相关。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内容形成以培养通晓洋务的练兵、制器等近代科技人才为根本,以发展海防教育和留学教育为重点,以“借法自强”为终极目标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具有承前启后的显著特点。而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其洋务实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发展,也对其洋务实践以及“同光新政”的开展,都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析郭嵩焘在长沙的洋务宣传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民众意识是各种意识形态的集合体。虽然一定时期内城市民众意识集合体中势力最强的一方,决定城市“社会思维场”的大致方向,但在近代中国城市中非主流意识的发展往往使城市“社会思维场”方向发生逆转,促使中国城市走向近代化。郭嵩焘出使归来之后在长沙进行的洋务宣传活动便是明证,它给长沙这座“铁门之城”注入了新血液,在一定程度上为甲午战争后长沙跃升为南中国维新运动的中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900年,以华北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在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义和团在“扶清灭洋”的号召下付出了血的教训。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景廷宾所领导的起义提出了“扫清灭洋”的战斗口号。这一起义,既可以说是义和团的再起,又可以说是义和团从“扶清灭洋”转到“扫清灭洋”斗争的开始。它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民主革命高潮的前奏。  相似文献   

10.
洋务运动是指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洋务派大规模创办洋务事业的活动,它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而掀起的自救运动。过去对它的评价颇有微词。但历史评价必须充分关注历史运动的总趋向。洋务运动涉及的范围相当广,主要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报刊学堂、派遣留学生等。虽然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一定的历史功绩,应该说洋务运动大体上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一、洋务运动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变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造就了一…  相似文献   

11.
发轫于 1 9世纪 40年代 ,形成于 60年代 ,成熟于 90年代的洋务思想 ,应从两个角度去评价 :首先从理论形态上看 ,它是 1 9世纪 60至 90年代中国社会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理论 ;其次从历史作用上看 ,由于洋务思想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主义思想 ,这种理论上的双重性决定了它的历史作用也是双重性的。中法战争前 ,它在倡导学习西方 ,反对封建顽固思想的斗争中起了进步的积极作用 ;中法战争以后 ,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 ,它继续抱残守缺 ,反对变革中国封建社会之“体” ,因而成为一种落后的、保守的思想 ,并使由洋务运动开始的中国近代化运动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办洋务所需要的翻译、军工、实业等人才,在“中体西用”方针指导下,洋务派着手 洋务教育投资,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财政拮据的情况下,厚聘教习;宽待学生; 保障教学设备设施。洋务教育投资回报丰厚,它促进了中国工业生产力的出现;使中国走出 孤立与闭塞,进入世界性交往阶段,利用“交往”的伟力,推动传统中国社会的变迁;牵 引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洋务学堂研究的历史,对国内外学在洋务学堂研究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洋务学堂研究中存在并亟需进一步讨论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洋务派能够启动近代留学教育,主要出于军事上的考虑。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是粗糙的.但它播下了中国现代性的种子,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是晚清社会变迁的重大推动因素之一。从纵向上看。洋务留学教育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重大突破;从横向上看,洋务留学教育也适应了世界之潮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留学教育是现代国家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章节。  相似文献   

15.
洋务教育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学堂是近代洋务派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它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 ,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学说 ,培养了一批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收获,是洋务派改革封建旧教育的结果,它用近代科学的声、光、电、化代替了传统的经、史、子、集,采用了班级授课的形式,培养了一批有着近代化学识的人才,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也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洋务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一出壮观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洋务企业是近代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产物,由于洋务企业本身存在的种种弊病,这次工业化尝试以失败而告终。洋务企业的主要弊病是官商不分、缺乏自主经营权和官僚主义严重。同时,洋务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腐败盛行,诸多因素导致企业发展缓慢。所以,洋务企业失败的最终原因在于企业未能及时革除弊病以求得应有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会学校和洋务学堂创立及发展,给我国封建传统教育注入了近代教育的因素,开辟了我国外语教育的历史。从它们的发展过程发现,除同文馆初始设立专业外语外,其余学校或学堂均把外语作为一个科目用以解决教学期间的语言障碍。没有一所学校进行单纯的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压力,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随着中国内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分化以及传统教育的废弛,晚清洋务学堂应运而生。晚清洋务学堂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即晚清洋务学堂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近代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洋务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于:洋务教育奉行的“中体西用”思想确立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构架;其推行新学的结果,加速了旧教育体制的解体,加快了教育近代化的步伐;中译西书冲击和改变了旧的知识结构和教育体系,加速了课程内容一体化的进程;培养了一支近代化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股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雄劲东风;留学生制度的建立打破了封闭式的教育结构,形成了开放式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