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球拍的演变、改革,打法的创新是乒乓技术提高的基础,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动力,每种新球拍的诞生和打法的创新都推动着乒乓球技术的提高和运动的发展。因此,研制新型球拍和创新打法对提高我国乒乓球技术和保持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研究试制一种“手枪式”握柄的乒乓球拍,并根据乒乓球拍的构造特点,经实践训练,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打法,效果较好。对球拍的构造、特点及利用这种球拍创造的新打法与现有球拍、打法的优缺点做了比较。指出这一研究成果在经过实践完善后一定会对我国乒乓球技术的提高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优秀的网球职业运动员是否对球拍拍弦磅数变化有更好的区分能力以及拍弦磅数变化是否会影响到击球效果,本研究使用网球发球机发球,让18名优秀的网球职业运动员参加一个用不同拍弦磅数球拍的(从47磅~64磅)击球测试。从实验结果来看,61%测试者不能准确的区分6磅的拍弦磅数变化,击球后球飞行的平均速度是117 km/h,击球平均速度与落点失误数都与球拍拍弦磅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网球职业运动员对网球拍弦磅数变化的分辨能力与敏感度较低;优秀的网球职业运动员击球的落点与球拍磅数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在底线击球中优秀的网球职业运动员对使用不同磅数的球拍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与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解析、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顶尖女子网球运动员彭帅与4名世界顶尖女子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的速度特征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研究结果:(1)在第一发球速度上,4位世界优秀运动员明显高于彭帅。(2)决定5位运动员发球速度的7个速度参数同为球拍速度、右手速度、右手腕速度、右肩速度、右肘速度右髋与身体重心的速度。(3)4位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上述7个参数因子载荷值的贡献排序运用较为合理,而彭帅则不够合理,表现在球拍的因子载荷值明显低于右手与右手腕。  相似文献   

4.
动作是体育运动的关键技术,要规范运动员动作,不但使他们的运动成绩能够达到或接近最高水平,同时也可以避免运动员积累型运动损伤,达到这样的训练目的就需要科学的方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标准动作多媒体视频数据库,利用了一种双通道目标运动检测算法,结合了运动检测技术和人的行为理解方法,实现了感知技术对体育动作量化分析和体育动作模式识别。针对乒乓球快速多变特点,以及手腕动作的精细变化与球拍的较高关联度,对乒乓球和乒乓球拍建立了离散小波变换的空时模型,剔除运动模式识别中的噪声孔洞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正确性。通过定性分析和实验结果,这种基于双通道混合算法的乒乓球运动决策系统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乒乓球运动中的有误动作,为及时更正动作提供了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短式网球的特点及实用价值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短式网球场地小、球拍短而轻、泡沫球等特点,适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和负荷的能力.普及推广短式网球,对培养网球后备人才及全民健身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物理分析法进行研究,指出乒乓球运动中影响击球弧线的因素有:击球点位置高度、击球时间、击球拍形、击球前瞬间球拍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重力、球和球拍之间的摩擦、球的光滑度、空气的湿度和密度。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拍底板与击球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以材料科学为基础,通过分析乒乓球拍底板功能和相关击球过程中底板的结构和性能,阐述底板对击球技术的影响及适配原则,以供乒乓球爱好者和业内人士选择使用或设计制造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的普及,大学生对此项运动的需求不仅是停留在感官的接触,更是渴望参与球场上的挥拍练习。球拍击球产生的球感成为教师们所重视的问题。由于球感涉及范围广,贯穿整个运动过程,故球感训练已成为提高普通高校网球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教学、训练、比赛等理论探索和实践出发,对影响网球球感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有效的网球球感练习方法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学与训练的实践证明,对早期少儿乒乓球训练的球拍,需要进行科学改进,它既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掌握与提高,又有利于少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乒乓球运动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一部乒乓球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创新史。历史上出现的3次革命性突破,都是由于打法、技术、训练方法或工具的创新而引起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个国家的乒乓球运动有创新则兴,无创新则衰。第25届奥运会后,世界乒乓球技术朝着越来越积极、主动、凶狠、快速、力量型打法方向发展。击球质量更高,技术更加全面。创新才有生命力。要力争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11.
世界优秀男子单打网球竞技水平发展格局及竞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07年世界男子网球世界排名前50位的选手进行身体形态、地理特征和技、战术水平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竞技年限等参数和比赛中技术特征及世界男子网球竞技发展格局,为了解世界男子网球竞技规律,提高中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规则对乒乓球运动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乒联连续三次修改乒乓球比赛规则,新比赛规则的使用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技术、战术、训练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和讨论了新规则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影响,为在新一版乒乓球教材中增补有关内容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运动与单项体育运动的发展历来都是处于矛盾中。通过文献查阅、数据整理与分析、观察等方法比较四大网球公开赛与奥运会网球比赛的运动员参赛动机,发现:多数职业网球选手在全年职业比赛的安排中,更加专注于参加四大网球公开赛,奥运会网球比赛参与动机不强;世界顶级选手在大满冠的网球成绩远远好于在奥运会网球比赛中的成绩;然而中国网球选手参赛动机以及少数国外优秀网球选手参加奥运会网球的动机强于四大网球公开赛。对奥运会承办方、各国参加奥运会网球比赛的运动员提出增强参赛动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图像(片)资料分析对比、文献资料研究、实验验证、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网球正、反手切削球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网球运动切削球技术对“球拍控制”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依据“运动学习过程”理论,探索性的提出“拍臂角”概念,并进一步探讨切削球“拍臂角”变化规律,构思设计了简便实用的“拍臂角”教学辅助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   

15.
世界乒联在2000年,连续出台了乒乓球比赛的新规则,即“大球”、“11分制”、“无遮挡发球”,使得运动员体能在乒乓球运动中的作用更加明显。本文对涉及乒乓球专项特征、体能训练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揭示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以及11分制对乒乓球运动特征、运动员体能的影响,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比李娜四次大满贯决赛数据,多方位分析在不同的比赛环境,面对四位不同技战术类型的世界一流选手,李娜的技战术特点和临场心理特点变化,探究其惊艳大满贯带给中国网坛的启示: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并重,做强基础,提升我国网球的职业化程度;输出引进,聚世界资源,凝世界智慧,促进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重视成功效应,引进国际职业赛制,提升中国网球的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技术全面的要求,小球教研室将运动系网球专修2001级和2002级的课程进行调整,在不耽误网球学习的同时加入同属执拍隔网对抗类项群的乒乓球和羽毛球的专业学习,让学生在四年的专项学习中掌握更全面的技术及理论知识.通过3年的教学实验,将学生三个项目的技术考试与以往各届成绩对比,同时还通过工作、实习的反馈情况来验证新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世界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竞技能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网球事业飞快发展,尤其是中国女网在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得双打冠军之后,又捧得2006大满贯赛事澳网和法网的女双冠军。但是我们的男子网球却无一人能拿到进入国际网坛赛事的入场券。因此,本文以我国奥运战略应突出发展女子项目的精神为指导,以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通过观看电视实况转播,查阅法网官方网站所统计的数据,对费德勒、,纳达尔在2007年法网比赛中技、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在总结现代网球发展趋势,比较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技战术及打法特点之基础上,探寻世界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竞技能力特征,以期进一步明确我国网球?尤其是男子网球?技战术发展方向和技术风格,提高我国网球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和竞技水平,缩短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同时为我国网球训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乒超引入外援至今十年,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从2005年-2010年外援引入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及外援对我国乃至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理论与应用成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专家进行访谈,对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的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三个项目的特点、特征,以及技战术应用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根据乒乓球项目长盛不衰的经验研究和项群理论,揭示持拍隔网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指导训练和比赛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