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和国家,发展了自己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所有这些,地球上其它动物均望尘莫及。不过和大自然相比,人类所取得的成绩又微不足道了。因为高深莫测的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受到造化奥妙,学无止境;大自然创造的精妙“机关”,无一不是神妙无比,让人叹为观止的。下面列举的事例,仅仅是其中的几个侧面而已。  相似文献   

2.
学校心理危机支持体系与和谐校园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我党应该提高的五大执政能力和总体目标之一,这一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问题的全新认识,这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中央的《决定》来看,“和谐社会”是指一个全面系统的和谐体系,包括大自然本身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和人的和  相似文献   

3.
安利 《百科知识》2009,(7):30-31
对人类和社会威胁最大的莫过于自然灾害了。唐山大地震、印尼大海啸,动辄数十万人伤亡。卡特里那飓风则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地震、火山、海啸、飓风……下一场灾害会是什么?将发生在哪里?下面是科学家提醒人类的十大自然界“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4.
法国人类进步基金会主席皮埃尔·卡兰姆先生于1999年10月29日~11月2日来京参加“非营利组织发展和中国希望工程国际研讨会”,本刊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他,请他回答了读者们所关心的问题。 记者:请问主席先生,人类进步基金会在其行动纲领──“建设一个协力尽责的世界的纲领”中讲道:当今世界痛苦地面对三个主要的不平衡,即地球南北之间的不平衡、社会内部贫富之间的不平衡、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不平衡。这三个不平衡反映了社会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其生存空间的三重危机。那么可同时解决这三重危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应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5.
李喜国 《知识窗》2007,(7):53-53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为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相似文献   

6.
张金刚 《知识窗》2011,(9):25-25
夏日,生灵萌动,活跃异常。潜伏在大自然的“刺客”,便悄然暗藏周遭、扰乱生活,让人神经绷紧、悉心提防。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空难频发,人们乘飞机旅行难免提心吊胆。这是由于飞机在空中飞行,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一旦出事,往往是机毁人亡,难道就没有办法将空难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难道遭此噩运只能等死?难道我们没有勇气说不?我的经验是,大自然早就为人们寻求奥秘准备好了答案,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留心大自然的规律,悉心研读大自然的“天书”,或多或少总会有所发现,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近几年我在科学发现方面的经历就缘于此:“石树为邻——生物立体控制沙尘暴”缘于古尔图乱阵次生胡杨林的考察;“固体灌溉”是受维吾尔人土法藏冰的启发;“芨芨草‘硬化’盐碱滩…  相似文献   

8.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而惋惜、而反思的时候,今年第一期的《环球》杂志竟然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在这篇文章中,著名科学家何祚庥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为满足自身的经济需求而不断向大自然索取,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最终引发“温室效应”;华沙世界气候大会的落幕,使得假碳、减排等理念被各个国家所重视,各国为解决二氧化碳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发布相关公共政策,本文就各国对二氧化碳的环境管理及所提出的公共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的公共政策,并提出低碳减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提倡“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形势下,若采用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对人的培养有很积极的作用。交叉型模式对高校体育弱势群体教育有着良好的培育作用,可以满足社会对更多德智体合格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1)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提法 我和沈国舫、刘昌明两位院士曾在2005年1月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逐步将“生态环境建设”的提法改为“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改善”.其理由是生态不能涵盖环境的所有问题(例如污染问题),因此宜改提“生态与环境”;对各种生态问题主要是“修复”,而不是“建设”.事实上,这个词在国内已经产生一些误解和误导:一些地方不是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去保护、恢复或修复天然的生态系统,而是热衷于建设大规模的人工生态系统,造成资金和劳力的浪费,甚至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21)
现如今社会的环境污染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在远古时期,蒙古人为了保护大自然,努力找寻保护草原的办法。蒙古族的生态观主要体现在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和英雄史诗等方面,这些方面对人类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也对蒙古人保护大自然的思想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面对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病突出的当今社会,“阳光屋”绿色环保项目将通过“六大”功能模块多元化经营,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实现废物循环利用,同时缓解人们心中压力,让爱心在人间流传,为和谐文明社会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的作文教学要根据农村特有的资源进行挖掘,教师对农村学生要进行独具慧眼的开导和点拨,使他们能在大自然中找到写作的“水源”,开始“灌溉”作文教学这块秧田。与此同时,教师不仅要当“开沟引渠”者,还要做生活与创作的搭桥人。  相似文献   

15.
“迷宫”记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游戏材料,运用自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也许是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自小我总是好奇的盯着书上的一切———让我感兴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随着年龄增长,疑问也就越多。“为什么水会烧开?”、“为什么大自然姹紫嫣红?”、“为什么地球上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我们生存在这里?”、“为什么人类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管理重视的是对人、财、物的综合管理。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 ,随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 ,越来越引起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曾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是通过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来实现的。对人的有效管理花了领导者大量的精力 ,对人才使用的不合理 ,既消耗了大量财力 ,又造成一种资源的严重浪费。有学者指出 :“2 1世纪的企业竞争 ,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有效的激励措施、健全的激励体系是高效率、高水平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 ,可产生为社会创造新价值的人力资本。1 各种激励理论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的色彩问题是极富时代气息的课题之一。唐代以前为“原生时期”,中国古典色彩绘画的语言体制逐渐形成。沿袭古人的色彩欲望,感受大自然的形态、季节、地域,呈现给人不同的色感,激发人的感情共鸣,发展篇“道术将为炙下裂”战国激情在当代的再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场严重的灾难,一是经济、社会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那是制度性的危机和灾难。二是自然、生态危机,是人类在征服自然中忘乎所以,尖锐对抗,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所致。生态意识的萌发和全球迅速响应,列为各国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反映了人类的共同觉醒。世界上许多事物,并不是可以简单地按照人的图纸,冲压、锻压、“引进”、“装配”得到的。它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发育、萌发、  相似文献   

20.
廖兰辉 《情报探索》2006,(1):110-113
“突击买书”是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一种突出现象。它虽然一时满足了图书馆评估的需要,但是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图书品种严重重复,无利用价值的图书大量增加,馆藏空间压力增大,新书得不到利用等。“突击买书”造成文献资源浪费相当严重,这种现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