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作为主线贯穿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但同时它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不管教师怎么努力,总有一部分学生不得要领。下面笔者就高中新课程函数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看了苍郁和龚翔两位老师撰写的《红楼梦》阅读教学设计方案,我有些想法,写几句话与设计者并老师们交流。《红楼梦》已经纳入高中统编教材的学习范畴,而且明确考试必考。这么大的一部书,要考试,一线教师必然负担加重。单从字数上来说,一部《红楼梦》超过了原来的六本语文书。怎么教?怎么考?大家都很茫然,所以一线教师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笔者所在的学校也是如此。但我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相似文献   

3.
姚蒙 《师道》2011,(5):31-31
笔者曾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所实验学校就读,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回家后笔者与之交流。孩子说,他们学校上课很自由,也很无味。不论是语文课还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课,老师都叫他们读、读、读,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笔者问孩子,一堂课下来能记住多少东西,学到什么。孩子说,下课后,感觉什么也不知道,课后写作业时再去翻书本。  相似文献   

4.
对于目前的中学物理教育实践,许多学者提出了这样、那样的口号、建议,如启发式教学,提高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提高素质等,但在实际的物理教育中,要么是"别人怎么教我怎么教,要么是过去怎么教现在还怎么教",教育质量总在低水平上徘徊。本文对目前物理教育实践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提高语言艺术,人们总习惯把目光停留在文学领域,而说到应用文,总认为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不拘言笑的语体,甚至有乏味枯燥之嫌,怎么也不会把它和艺术性联系起来。其实不然。我们且不说祭文悼词的催人泪下,演讲宣言的撼人魂魄,广告海报的引人入胜,即便是最“正宗”的公文体,只要真正做到了达意完善,也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艺术。下面,笔者拟对应用文语言的两个基本特征作一点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殷亚清 《江苏教育》2000,(10):23-24
原省教委在《关于开展调整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见》中指出:“小学各年级在语文课时中每周安排一节作为阅读课(语文总课时不变),指导学生用好自读课本,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新辟的“阅读课”该怎么上?已引起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笔者认为,要想解决怎么实践的问题,首先必须弄明白开设“阅读课”的出发点,明确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旅美学者黄全愈博士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他对“学会做人”的疑虑。他每次回国,在各地的学校看到的“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或“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发展”等标语口号。无论口号怎么变,“学会做人”这一条总有的,而且总是首条。对于黄博士的疑虑,笔者也深有同感。笔者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笔者对语文教学应该怎么改、改什么有了明确的认识。在不断的探索中,笔者尝试运用导读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题已知点A(2,1),B(3,2),在x轴上找一点P使得PA+PB最小.笔者在给高一的新生讲衔接教材的时候出了这道题,学生大多都知道用作对称的方法来解决,甚至还知道怎么证明.可是当我问怎么想到作对称的时候,他们说是初中老师说的.笔者认为让学生知道怎么解题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对于这道题笔者认为这从绝对  相似文献   

10.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常听一些中学生说:“我们学习语文,最怕的就是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作文课老师一般都作指导,讲的是一套怎样选材,怎样剪裁,怎样开头和结尾等,老师越讲,我们就越不知道怎么写。”为什么学生觉得无话可写呢?为什么老师越讲学生越不知道怎么写呢?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的真实体验,缺乏对客观事实的独特感受。最近,笔者尝试用“作文三步法”中的“感知”去指导学生写作,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感知”的确可以成为提高学生作文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1.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大家都知道要写好文章多读、多写、多修改是最佳的途径。但多读什么,怎么读;多写什么,怎么写;多修改什么,怎么修改,对这些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要求,结果许多学生照着做了却事倍功半,失去了学习作文的兴趣。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试对这些问题作一肤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2.
何云峰 《上海教育》2014,(28):55-55
本次上海的高考改革方案一出台迅速引起关注。笔者认为,相比过去的高考改革,本次改革可以说是让火车驶上了正确轨道。 首先,该方案最大的亮点是将高考改革变成一次制度总设计的契机,而不是简单地纠结于考什么和怎么考。从本次方案来看,它试图在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来促进科学选才。笔者发现,上海方案不单单是在安排如何进行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不是一个简单的考试科目和考试方法的变动,更是进行了整体性的制度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3.
有不少学生告诉笔者,他们不喜欢上语文课,越大越不喜欢上语文课,笔者问他们为什么,学生说语文课没意思,枯燥乏味。这引发了笔者的沉思,语文课怎么了?它什么时候成了单纯的知识技能课了。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堂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设计。教一道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题:“一个采煤队在一周前3天平均每天采煤15吨,后4天平均每天采煤20吨,这个采煤队这一周平均每天采煤多少吨?”如果我们过早地讲出“总数量÷总份数=每份数”、“总数量与总份数要对应”,然后提出问题:“题目告诉我们‘总数量’了吗?怎么求呢?告诉了我们‘总份数’了吗?怎么求呢?”等等。这种从现成结论出发所引出的问题与讨论,只能  相似文献   

15.
每次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总希望全班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领带动下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人人参与,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但每次课堂总有部分受了冷落的学生,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该怎么引导这部分学生呢?本文将结合实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每次带毕业班,到了阳春三月,笔者就开始为中考作文复习计划而发愁了。这时总有三个"w"困扰着我:作文什么时候复习(when)?作文复习什么(what)?作文怎么复习(how)?这三个问题也许没有唯一答案,但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创新和优化,在碰撞和交流中可以减负和提质。  相似文献   

17.
感受批评     
下午,天阴沉沉的,我坐在座位上做作业。"马静,你写的字怎么总有笔画连在一起的,跟你说了多少遍,怎么还不改?"想起上午老师的批评,心里感到特别烦。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校长,也是一名英语特级教师,自从担任校长四年以来,每天忙于许多所谓的事务,虽然感觉很充实,但时常心情郁郁寡欢,快乐不起来。每每要求教师在教学上怎么怎么改革,在管理上怎么怎么创新,总感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生早读课不知道该读什么,对着单词表从头念到尾,结果收效甚微。更多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读,没有正确的方法。这些都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总不理想,缺乏学习动力,甚至想放弃英语的学习。如何高效地利用好英语早读课,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以下是笔者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上好早读课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儿子上高中时,有一天忽然很虚心地问我:“爸,口哨怎么吹?我怎么总也吹不响?”这给了我一次好为人师的机会。因为儿子上了高中之后,长大了许多,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