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韩国中小学校长的任用与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发展不仅为韩国的经济起飞和继续发展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也普遍地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截止1990年,韩国的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6%,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入学率达90%,大学入学率达58%;青年中有5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中小学教员均由四年制以上的本科教育大学、师范大学和综合大学来培养。韩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之快,质量之高,与其十分重视中小学校管理和校长的选  相似文献   

2.
巴西教育系统主要由三级教育组成: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为八年义务教育(7-14岁),其课程分统一课程与校定课程两部分。据1991年统计,7-14岁儿童入学率为91.5%,其中86%在正规教育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关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我国各省份人均GDP和毛入学率的回归分析和数学建模,发现经济状况对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影响作用是很显著的。并且,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对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做出的贡献是不同的。研究同时发现,云南、河北、内蒙古、福建、山东和广东等省的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规划目标相对保守,吉林、陕西、湖北、重庆、安徽、四川、天津等省市的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规划目标相对过高。  相似文献   

4.
2019 年高考人数达1%031 万(不包括高职扩招补报名人数),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文章分析了高考报名人数的组成、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办学提出的新要求。应改革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办好各级各类学校,缓解全社会的教育焦虑。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底,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做客新华网,就教育改革、近期教育热点问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有5000多人次参与了本次交流,其中主要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3个方面。本刊撷取基础教育的内容,整理出七大热点,供读者朋友参考。王旭明认为,中国教育改革进行了许多年,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13.2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学生人数3.2亿,学校总数68万所,教育规模为世界之最。在这样一个教育大国里,目前已实现了两个最伟大的跨越:一是我国在85%以上的人口和地区,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扫除了文盲。二是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9%以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顺德是珠三角一颗璀碟的明珠,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在强势经济的推动下,顺德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区)、基础教育先进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特殊教育先进市和“两基”工作先进单位。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7.
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 ,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争事实。按照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 15 % - 5 0 %的标准 ,目前我国部分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但是 ,15 %的入学率并不能涵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部意义 ,教育大众化概念的提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马丁·特罗对高等教育的分析指出,当毛入学率在15%以下是精英教育阶段;当毛入学率达到15%及以上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当超过50%时高等教育开始快速步入普及化阶段。对于毛入学率为23.5%的我国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大学生的有效就业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在这一背景下,人才的有效配置就成了当前国家和社会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考试信息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9%2004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超过19%,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表明一个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综合水平。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以每年平均两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加。(闻讯)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衡量一国高等教育规模和品质的指数,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是衡量一国社会发展动力和民族进步速度的指针.利用灰色关联等维代谢模型GM(1,1)对我国扩招十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以高等教育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具体分析单元,建构高等教育规模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灰色协整预测模型,以为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提供理论解释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陕西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在2000—2020年间的变化为单峰曲线,2008年为高峰,人口为403.35万人。预测201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为120万人,毛入学率约30%。"十一五"期间规模扩大新增配套办学条件需经费73亿元,其中民办高校需16亿元。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在总量上可满足发展的需要,但在结构上需要调整,在质量方面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我国国家创新力体系中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五项关键因素。通过对我国1995年—2004年高校扩招时期相关数据的调研,利用因素研究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这五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一个非传统的实证结论:大学扩招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量同GDP增长之间呈显著性的负相关关系。该研究结论也说明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应更加贴近就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应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uses panel data models to analyze international indicators and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finance policies and higher education access among 86 countries from 1998 to 2009. We find that public expenditure per tertiary student bears a negative association with tertiary enrollment ratios, whereas GDP per capita and public spending on education as a percentage of GDP both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ertiary enrollment.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for a fixed amount of total budget and rising demands for higher education, various nations have reduced spending per college student and drawn on more private resources to expand higher education access.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从时间序列变量中分离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的CF滤波方法,对浙江1978-2009年间包括实际GDP、人均GDP、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万人口大学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在校生、毕业生、生均经费等在内的9个时间序列变量进行了消除趋势的处理,进而采用相关度研究和因果检验,对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基准周期退势后的GDP或人均GDP时间序列与退势后的其他7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共动性和因果关系进行经验统计分析。通过对浙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和协动性分析,总结出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扩招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1998~2004年我国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增长速度应与GDP的增长速度保持基本同步,高等教育规模过快增长可能导致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失衡;高等教育的类型和层次结构应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规划要以就业容量和就业岗位数量作为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招生数和毕业生数这三个绝对指标方面,中国均远远高于美国;毛入学率和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两个相对指标方面,中国与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由于这两个相对指标的局限性和计算错误,导致了对两国间高等教育学生相对规模差距的高估。因此,在进行中外高等教育学生规模比较时,对毛入学率和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要合理使用和客观判断。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扩招自1999年始,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但对于高校大规模扩招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不乏质疑,究其原因,源于高校招生人数的确定,缺乏数据统计、定量分析。显然,高校招生受各种条件制约,有着多类型、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本文在对我国普通院校本科招生规模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含虚拟变量的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出高校招生规模的实证模型。提出今后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应综合考虑,决策者应理性地对待中国高校的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转向的政策背景,通过对全国10660位中职生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影响我国中职生升学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中职生具有很高的升学意愿,且以本科为主要期望学历;毕业班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强的中职生更可能选择升学;学生干部身份和学校生涯教育质量会影响中职生升学意愿;家庭对中职生升学与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但影响方式和程度与普高生存在差异;对省域中职升学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会促进学生升学,而对就业市场和本科招生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会削弱中职生升学意愿。基于此,未来应从职教本科办学规模、高等职业教育招考机制、央地项目设置、公共财政兜底、生涯教育和升学指导等方面优化中职升学环境。  相似文献   

19.
高校由规模效益到内涵提升的发展走向是高校扩招规模稳定后的必然选择,由此而来是高校发展模式的迅速变化。这种变化的实现有赖于高校扩招的法治化,还必须上升到社会基本矛盾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高校扩招进程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高校招生由均衡发展到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转换、高校管理从依法行政到权利救济的法治路径转换,从而彰显高校扩招中的法治理念,体现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浙江生源市场变化与高职院校招生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浙江省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其招生规模也逐年增长。随着普通本科教育持续扩招及未来生源总量的下降,高职院校生源必然出现紧缺。为继续推动浙江省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强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高职招生环境;高职院校自身也要加强内涵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特色吸引生源,同时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