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院派一直是鲁迅研究的中坚力量,在鲁迅作品阐释与鲁迅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鲁迅在现当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和广泛关注度,在学院派之外,“鲁迅”也被更多的群体所阅读所接受所评价。近年来,一些以“鲁迅”为书写对象的出版物相继进入读者的视野,显示出“鲁迅”传播的新特征。通过“日常鲁迅”的书写和塑造,人们一方面在拓展与深化着对“鲁迅”的认识,一方面借助“鲁迅”对日常生活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混合了电视剧、纪录片和竞赛节目等节目类型的新型节目,真人秀的叙事形式自然是将以上各种类型节目的叙事方式融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在真人秀节目的叙事过程中,叙事的纪实性、冲突性、娱乐性以及互动性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且起到了互相弥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伊人 《编辑学刊》2011,(3):30-31
笔者在本刊上期发表的文章中,说到某人恶诋鲁迅,以至于宣称要把鲁迅"拉下人坛",足显其对鲁迅的深恶痛绝。当然,某人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据某人说,他早年曾经"买了一套《鲁迅全集》,如饿汉扑在面包上"。而就在前不久,某人还曾气守丹田地对三千学子坦陈:"我是吃了鲁迅的奶长大的"……整整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某人"才刚刚从他(鲁迅)那一套里钻了出来"——总算,总算回头是岸了,阿弥陀佛!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品在新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减少,而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却第一次入选了大陆高中语文教材。梁实秋与鲁迅都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因文艺观点不同,两名文坛大将当年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笔战,两人也因此结仇,成为了一生的宿敌。现在两人却在同一套语文教材里现身,而且出现的时机正是鲁迅作品日益减少的时候。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收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话,它描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在雪地里捉乌雀的情景。最近看到一个材料,说在这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鲁迅翻译主张的嬗变,探讨了鲁迅早期"编译"的翻译策略与中后期的"直译""硬译"策略,总结了鲁迅"硬化""、欧化"的翻译主张及内涵,从字词、句型等方面探究此翻译主张对汉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带来了叙事学的转向,故事情节的生成依赖于用户的操控,相比经典叙事学,呈现出从“讲故事”到“操控故事”的变化,这带来了故事的先在性与生成故事的区别。传统叙事中故事的本真性让位于元宇宙的故事生成机器。在叙事方式上,叙事的重点从叙事时间转向叙事空间。从叙事效果来看,呈现出从传统的幻觉制造、打破沉浸到元宇宙操控性沉浸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鲁迅"立人"的思想无疑是理解鲁迅价值的核心。而"立人思想"的确立在其一生的思想形成与实践中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代不断契合的变化过程。综观鲁迅其人思想发展的踪迹,可以发现其立人思想经历了以科学精神、文学与艺术以及革命立人的发展脉络。了解他的立人思想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鲁迅传统的价值和资源意义以及在当今的时代如何认识鲁迅的精神资源无疑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小妞电影"作为当下热议的一个电影亚类型被广泛传播着,其轻松欢快的叙事风格、时髦亮丽的时尚元素都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中国式"小妞电影"的发展也在2013年达到了一个顶峰。通过对近几年热映的几部国产"小妞电影"叙事模式、叙事空间、叙事呈现上的深入探讨,总结中国式"小妞电影"的叙事特点,在发掘其生命力的同时对叙事危机、明星策略等问题给予冷静思考,以期对这一类型电影在中国市场地更好地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鲁迅的绍兴同乡王金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会党人士;王金发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能够留传后世,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鲁迅的文字记录。在鲁迅并不准确的文字记录中,还牵涉到他自己的一名远亲章介眉。鲁迅笔下的王金发与章介眉1925年12月12日,鲁迅在国民党人士主办的北京《国民新报》上发表了一篇《捧与挖》的杂文,收入《华盖集》时与其他几篇杂文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现代文坛久负盛名,但却很少会有人把他在文坛崭露头角和一个河南女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她就是河南的豪门女杰马青霞。在某种意义上说,她是鲁迅的伯乐,正是她慧眼识才,发现了鲁迅超凡的才华,并把奠定他在现代文  相似文献   

12.
灾难新闻是一门叙事的艺术,既要传达灾难信息,又要安抚人民、抚平创伤、安定社会。为了打破灾难新闻的常规写作模式,从语言和形式上给读者全新的感受,达到最佳传播效果,"陌生化"叙事手法在新闻文本中越来越常见。笔者从"解码延迟"叙事、镜头感叙事和意象的艺术化处理等方面来探讨灾难新闻的"陌生化"叙事技巧,同时指出在新闻文本中运用此叙事策略应避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张智妍  郭枫 《东南传播》2021,(1):100-102
新媒体在非遗文化保护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若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性保护,必须重视非遗在新媒体上的叙事表现。新媒介叙事系统相较传统叙事有所变化,非遗文化在新媒体中的叙事表现也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在三个方面分析在新媒介环境下非遗叙事的"年轻化"策略:传承人媒介形象的年轻化;叙事话语的年轻化;媒介叙事载体的年轻化。为此,搜集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上的相关叙事案例,从媒介叙事的角度来阐释非遗年轻化形象的建构,并针对现有的媒介叙事情况提出问题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黄伦生 《文化遗产》2010,(4):98-102,115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口耳相传"是其人文教化传统。唐以后逐步出现改造汉字以记音表意的土俗字(又称"古壮字"),并流传有大量民间口头创作的诗体抄本。作为口头文本的"固化",这些抄本大致可归结为"欢"、"唱"、"麽",即抒情性叙事、历史性叙事和宗教性叙事三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在壮族的传统教化习俗中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而作为宗教性叙事文本的《布洛陀》,在整个壮族的民间叙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哲 《档案管理》2023,(2):100-101+104
本文基于“元宇宙”情境,分析了在此背景下民间艺术档案叙事策略在叙事理念、叙事逻辑、叙事维度、叙事体验的优化机遇,从技术、资源、逻辑三个方面建立了民间艺术档案叙事策略的优化架构,并从叙事逻辑、叙事起点、叙事维度、叙事引导、叙事体验等五个方面探讨应用路径,以期通过新一代的数字技术促进民间艺术档案资源的叙事性开发利用,从而更好的展现出民间艺术独特的艺术审美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几乎每年都有纪念,十周年是大祭,自然更为隆重。抗战八年,烽烟遍境、家宅为陷,不能很好地纪念鲁迅,抗战结束,一些报刊纷纷登出纪念鲁迅的文章。在鲁迅逝世十周年之际,天津《大公报》的副刊也出了四个"鲁迅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特刊",特刊一共发表了十篇文章,作者除许广平外,还有以群、林辰、王冶秋、欧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块丰碑。他以求实的精神为中国的文学增添了不朽的色彩,以至于他的名字曾一度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伟大”的代名词。毛泽东评价鲁迅为“现代的孔夫子”,可见鲁迅对于现代中国的影响。然而,究其一生,我们却不难发现,鲁迅有鲁迅的悲哀。他的一生有许多的挚友,也有许多的“怨敌”。因为要唤醒沉睡的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陆陆续续编写了几本鲁迅作品集,感觉鲁迅的文章,现在人确是难以写出的。这固然与先生的学识、修养有关,但那个特殊的时代与环境,是产  相似文献   

19.
何为文坛“三户”?大多数读者是要先翻翻掌故的。“三户”的称谓出自鲁迅,指的是“破落户”、“暴发户”和“破落暴发户”。鲁迅说过:“使中国的文学有起色的人,在这三户之外。” 谁是这文坛上的三户?金庸、王朔、余秋雨——三个有名气,有市场,横跨雅俗两界,十几年来在文坛和娱乐圈  相似文献   

20.
鲁迅之子周海婴去世时,我写过一篇悼念文章,用了"鲁迅的政治场域"这个词,来概括周海婴一生的轨迹。其实,不仅是周海婴一直在"鲁迅的政治场域"下生活,现今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只要读过点书,或多或少都与"鲁迅的政治场域"有关系。这个关系从哪里来的?大致还是一直萦绕在耳边的这样一段话:"而鲁迅,就是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