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探讨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高职院校要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武装学生头脑,更新劳动教育理念,精设劳动课程,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参与劳动教育热情;应巧融劳动教育于校园文化,营造劳动育人氛围,着力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劳动既是劳动者个人赖以生存和身心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紧迫需求,也是高职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在明确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不足及主要原因,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和途径,并以具体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展现了基于劳动教育的课程改革思路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按照新时代要求开展好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求引领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导向、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突出技术性和职业性特征.面临时代特征淡化滞后、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与专业教学融合度不高等困境,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中应探索融入时代精神、完善劳动教育管理体系和强化全过程劳动育人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以德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途径。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整体劳动素养欠佳,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工作开展中存在着劳动教育开展场所不足、物质资源匮乏、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劳动教育机制虚化、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提升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质量,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开展劳动教育校内条件的保障、完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有效的劳动教育管理机制及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多维度推进劳动教育实施、深化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的渗透交融、强化多重身份式劳动实践,可以更好地实现以劳育人的综合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探讨了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以期真正实现以劳育人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军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49-52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协同机制.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遵循劳动教育育人规律,形成特色劳动教育协同机制,构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劳动教育教学团队,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建设特色劳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提质增效,高职院校在社区治理视域下开展社区教育是服务地方社会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具有师资优势、横向领域合作优势、品牌优势等先天优势,同时面临政策支持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驱动力不足、专业化师资不足等困难和挑战.通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共建社区学院的探索与实践,明确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模式、内容、质量保障措施,为高职院校助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中出现了重学业、轻劳动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不能从劳动教育过程中领会勤奋求实、勇于开拓等精神的重要价值.高职院校的学生受生源结构和学制影响,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存在偏差.加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探索劳动教育的路径等问题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亟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家、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但一些高职院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劳动教育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性,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学生劳动的自觉性不足,监督考评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鉴于此,应进一步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科学编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材体系,拓展劳动教育的场所和载体平台,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优化劳动教育环境氛围,健全劳动教育考核激励制度,健全经费投入和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劳动教育改革,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拓展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然而,当前社会整体缺乏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和队伍不健全,保障体制不完善,导致劳动教育效果不佳。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基于“大思政”格局,积极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完善课程体系与育人队伍,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营造劳动教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劳动教育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重视劳动教育,从教育的内容到发展方向都需要高度认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劳动教育.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发展迎来新机遇,同时带来了新挑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部分学生劳动价值观弱化、劳动教育开展形式单一片面、劳动教育未能有效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等问题分析原因,探寻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新路径,以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上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普遍得到提升.然而,除了社会环境导致的劳动异化以及家庭劳动教育的缺失等因素外,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在目标设定、路径实施、内容选择、考核评定上存在偏差,也导致近年来在高职院校毕业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愿意劳动等劳动价值观不端正的现象.基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既迎合了时代发展诉求,又符合高职生职业发展需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依旧难以突破传统教育体系的属性桎梏,制约着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对此,应进一步分析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以协同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为有效抓手,以开展多元实践,构建理实一体"新途径"、明确课程目标,筑牢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创"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释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具有育人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主要存在劳动教育价值被低估、劳动教育条件无保障、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提高认识,加强劳动教育条件保障;专人专岗,注重相关科研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完善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全能型人才,需要具备高素质和高技术。现阶段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一个短板,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探索和构建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创新和丰富劳动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以此为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鉴于此,本文从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出发,探索在全新的教育理念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刻改变了劳动的既有形态与方式,同时加剧了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变革的复杂性。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展示出劳动+职业、劳动+数字、劳动+创造的内涵特质。深刻探寻其发展的逻辑理路在于通过数字技术贯通创生劳动教育新生态、采用数字劳动牵动引领劳动教育新形式、强化数字素养涵育提高劳动教育新成效。为进一步顺应数字化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的新要求,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应树高职院校劳动之观,彰显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育高职院校劳动之容,统整劳动教育的理念内容;促高职院校劳动之行,跨越时空开展具身化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对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采取问卷调研形式,调查了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和家长,并结合实地走访,查找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从重视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社会和家庭支持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对策,以达到弘扬劳动精神、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面对高职思政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探索地方博物馆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并利用其丰富的资源扩大思政教育体系、专业的人员构成优化思政教育队伍、独特的场馆条件升级思政教育方法.但是,受当前博物馆对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认知度不够、高职院校协同社会实践资源的系统性不足、大学生对博物馆社教功能的知晓率不高等问题所限,博物馆与高职院校融合开展思政教育的成效尚不明显.对此,建议完善以实境课堂为载体的教育平台,引领以志愿者为核心的教育对象,开发以教师、教材、教法为重点的教学资源,以促进博物馆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