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举课改旗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应该走出狭小的天地,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贴近生活的语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那么,如何将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结伴同行呢?  相似文献   

3.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4.
刘海涛 《考试周刊》2012,(81):23-23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语文教育必须在生活的依托下方能表达其旨意。生活又不得脱离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让孩子们在探索生活的道路上走进语文课堂,让老师们在语文教学的课程中感悟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通过教室集体或个体授课为方式,把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体验融为一体,最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反思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都不尽如人意、综合水平不高。究其根本原因,我们的语文教育只盯着仅有的几本教材上。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语文教学成了无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拓展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7.
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形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语文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被纳入学生的生活中,语文就有了生命的灵动。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自然也应该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氛围中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的人,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返璞归真,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殷小燕 《教育》2015,(8):40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能有效。"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做到生活与学习相互融合,从而让语文教学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语文教学"生活化"开设课堂小诊所,体验真生活新课标主张,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一本精彩的语文教科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肥沃土壤,生活是语文学习不竭的源泉。语文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散发着生活的芬芳。  相似文献   

13.
王素丽 《教师》2012,(33):55-55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素养的高低体现在学生是否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教学与生活相对脱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这  相似文献   

15.
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的误区,走进生活,让学生真  相似文献   

16.
李纯云 《西北职教》2009,(10):24-24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如何让语文回归生活?如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四点:  相似文献   

17.
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构建多彩的教学环境,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布置现实的教学作业,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感受互动的教学体验,让语文教学体验生活。总之,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用以致学,学以致用,回归语文的本源。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9.
<正>生活是一本精彩的语文教科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肥沃土壤,生活是语文学习不竭的源泉。语文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散发着生活的芬芳。一、盘活生活资源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盘活一切可利用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走向社会,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时代与学科的要求。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