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冶教育就是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它既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也不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情境之中,通过情境来感化与熏陶学生。它虽没有强制性的措施,然而对学生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品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陶冶教育的氛围内进行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激发他们对美好人生真、善、美的追求。激励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激爱兴趣为先导,发掘潜力为宗旨。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成为有"生命"的课堂.本文从创设趣味情境、创设质疑情境、创设合作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参与情境、创设交流情境6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成为有"生命"的课堂.本文从创设趣味情境、创设质疑情境、创设合作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参与情境、创设交流情境6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1 情境体验教学 情境体验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二者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课堂发展系统,从而形成有情感的、创新的、具有人文价值趋向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是体验教学落实的具体教学模式之一.情境设计要契合学习内容,能够落实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经验背景、兴趣爱好相一致,使活动具有内驱力、吸引力,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建构性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师生以平等的身份探索求真,追求意义的建构,真正使学生过程成为探索生物精彩世界的过程,成为探索比技术更为本质的人类精神的过程,从而使人类更加珍爱自然,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6.
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语文课堂单调乏味的局面,让孩子们深深喜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为情境教学的实施者,语文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更是与“情”字不可分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语文教师需要的是熊熊燃烧的火一般的激情,需要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奏响“激情四部曲”。一、动情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之一,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生命之躯,我们面对的同样是一群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传电的导体,是燎原的火种。所以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动情”。当阅读那一篇篇依附着情…  相似文献   

7.
教学情境设计"四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情境是一堂课的起点,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教师虽然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但是教学效果却事与愿违,究其原因,教学情境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结构,步入了一些误区,现将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常见的误区总结为“四忌”:  相似文献   

8.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实验开展以来,我们已初步认识到,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个性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左边,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终使教学变的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强调:学可是一种个性  相似文献   

9.
“情境—体验”式语是学生通过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达到自我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体验”式语提倡充分挖掘语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在课堂上构建起一个浓郁的情感场,教师主导着情感力量,学生在其间感受,在情境中学语言、用语言,自然、真实、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热爱生活,感受生命的意义。本以“情境—体验”式语在《大自然中的声音》一课中的运用为例,阐述了该教学模式在促进课堂生命活力,实现师生生命沟通,从而影响学生生命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德育的生命叙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慧 《中国德育》2006,1(4):18-24
生命叙事模式是当代中国学校德育模式中的一种,是基于对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生命德育理论、生命叙事价值以及教学模式理论,建构起来的一种将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将德育置于一定的情境中,把德育带入生活、引领生活的模式。它强调德育课堂教学要注重设计性情境、生成性情境以及课堂节奏,建立“生命性”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教育智慧,以表达性评价作为独特的评价形式。  相似文献   

11.
学科的信度声望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思想政治课的信度声望较低,难以适应中学课改要求,也难以实现学科设置的教学目标。文章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创设乐学情境,使思想政治课“赢”得学生,介绍了具体的做法:让真情激发情境;让生活展现情境;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表演体会情境;用语言描述情境等。  相似文献   

12.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意境,是物化于情,情之升华得的“真”,是一种表达内识,哲理和生命真谛的最高境界。译诗的难处就在于如何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言外之意,传达原作的意境。本文通过对唐诗《夜雨寄北》不同译文的对比,以期探讨如何再创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模具CAD/CAM"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条件下,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以创设模拟真实情况为主要特征的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以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模具CAD/CAM”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其在模具加工中应用很广,是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将情境教学引入课堂,创建工程情境,可以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二次函数”单元教学中,利用同一情境引发问题进行“情境-问题”数学教学,学生在“疑-问-探-用”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在初中进行“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把握尺度,给学生自由的思考空间;设置与显示生活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常见于各种科学杂志、报纸、网络等媒体,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探究的话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应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应注意科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孙晓玲 《江苏教育》2023,(1):71-72+76
40多年来,人们对情境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光体,到发挥多重作用的多面体,再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生命体,教师对情境认识的深入过程,也是开发、实现情境功能的过程,更是推进学科育人、情境育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情境学习日趋成为教与学的焦点,基于情境教学的杰斯帕系列也随之广为流行,它自然有其促进学习的显特征,但也存在着不足。对于与传统学习方法相对立的情境学习的评价,提出了“公包”方法,对于实现“完美”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课程情境本质上是一个课堂情境、生活情境和生命情境相整合的场,勒温的心理场论为解读这一情境场提供了最直接的方法论支持。课程情境场是一个学习者与各种课程资源相互作用的整体,一个动力整体,一个涵摄着时空要素的开放系统,并且表现为整合的趋势。本文在解读课程情境场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课程情境场实质上是一个蕴含着动力的整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对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超 《天津教育》2005,(2):48-49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同时倡导学生学习数学应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上述新课程所体现的重要理念中,都涉及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为儿童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也会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而绞尽脑汁,但结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很有必要。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生命意识教育的重任。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有效情境,回归人文理念,拓展教学资源,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生命意识教育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