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文本形态。清代士人积极撰写家谱,修谱之风盛行,遍及各家各族,往往是一修再修甚至是多次重修和续修,修谱成为各宗族活动中的重要大事。随之就兴起了谱学之体,"举凡清代著名学者、达官贵人、地方耆旧几乎都有谱乘序跋之作。他们通过这些文字,探讨有关谱乘的源流、体例、书法、功能等理论问题"(朱端强:《清人谱学理论的启示》,《云南师范大学学  相似文献   

2.
李姣 《寻根》2016,(4):130-133
正修谱的发起、统修与支修徽州多世家大族,丁繁派多,一般在修谱之前,族人之间都要联络各支派,取得修谱的共识。乾隆婺源《庆源詹氏宗谱》:今乾隆辛丑,庆源又复邀修统谱。我派子孙素明尊祖大义者,恐族大支繁,夙被所愚之人仍蹲故辙,爰于壬寅孟夏约集远近宗支,开局祖祠,特于嘉靖谱底汇出云烟宗派,厘  相似文献   

3.
祝虻 《寻根》2015,(1):134-138
一清末民初,受西方传入的新思潮冲击,国人对于原有社会的认识处于激烈震荡之中,这种认识上巨大的波动从城市一直影响至农村。这一时期绩溪家谱谱序中所出现的家族社会新阐述即是主流意识形态变动下的产物。自私修家谱出现后,家谱长时期被认为  相似文献   

4.
周巧莉 《寻根》2024,(1):128-133
<正>一四川荣县(宋时称南荣)旭阳镇王序塘村有“义门王氏”的家族墓地,其中陆续发现了王梦易墓表、王商彦墓碑等。另外,在一些宋人文集和明清地方志中也收录有与其有关的墓志铭。“义门王氏”为宋代四川地区一个重要家族,王梦易及其子王庠、王序在当时颇有名望,与苏轼等有交往。王梦易长期在四川地方任职,在地方治理上颇有作为,“义门王氏”在南荣地方治理中也颇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吴展明 《寻根》2016,(4):134-137
正族谱中设《大事记》即是将该家族及所属支系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所产生的有重大意义、重要影响和历史价值的事件,撰写成条目,按时序排列,简明扼要记载于家谱之中,旨在让读者对该家族的兴衰起伏和历史发展脉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在家谱中设《大事记》是否是画蛇添足、节外  相似文献   

6.
正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通谱,是一种以记述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史学体裁。北宋时,欧阳修和苏洵编撰各自家谱,创立了以五世图式为通行法则的修撰方法。民国时期,民间延续着修撰家谱的传统,钱基博纂修过《上海倪王家乘》《常熟狄氏家谱》《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三部家谱,在为后人留下珍贵历史文献的同时,也表达着个人的修谱观念。最近,由傅宏星校订的《钱基博集·谱牒汇编》结集出版,三部家谱得到很好的整理。  相似文献   

7.
正摆溪《潘氏族谱》(荥阳堂、万字号)共三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季夏朔修撰。目录为:龙盘、圣谕、源流序、旧序、赠序、续修序、赞序、同修序、字派引、家规、仪注、颌字号、契据、宅图大至、田据、五服图、世系图。该谱第一卷主要是《圣谕广训》和《圣谕广训序》。第二卷是源流序、旧序、赠序、续修序、赞序、同修序、字派引、家规、仪注、颌字号、契据、宅图大至、田据、五  相似文献   

8.
王鹤鸣 《寻根》2009,(5):116-123
十五坟茔 坟茔,在家谱中又称坟墓、坟山、庐墓、祖茔等,即埋葬祖先的墓穴。根据“尊祖、敬宗、收族”的宗旨与需要,坟茔在家谱中居重要地位。和家族的祠堂一样,家谱中的坟茔也由图与文两部分组成,以图为主,文释图意,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9.
王鹤鸣 《寻根》2009,(4):110-121
家法,在家谱中又称家训、族规、家约、家戒、家规、族约、祠规、家典、家范、条规、家议、祠约等,种类很多,是家族自己制订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家族法规。《(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光绪十一年)“祠规引”指出:“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安徽)绩溪县南关悼叙堂许氏宗谱》(光绪十五年)“家训”指出:“圣贤彝训备载六经,又何必要家训?家训所以济圣训之所不及也。盖六经惟读书人知之,至愚夫愚妇不读诗书,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16,(6)
正"光绪乙酉谱"与"随州谱"的纂修王家河现存《王氏族谱》是光绪乙酉年(即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十一世孙如、兆康公主持修订的。按"光绪乙酉谱"凡例,"序文条规凡例世系,共计一百页"。我手里是复印本。从复印本可见,这本族谱是用毛笔抄写,用刻版印制的竖行格式,每页10行。谱系按行填入。首列十一世孙如公序,其下是十一世孙兆康公序,再次是四大条  相似文献   

11.
邓宁  ;贾鸿源 《寻根》2014,(5):110-116
在胶东半岛的广大农村地区,至今仍流行着一种传承已久的家族祭祀习俗——“贡谱”或“请家堂”。这里所说的“谱”和“家堂”,在平度地区被称为“祖子”,其与同属青岛市管辖的胶南地区存在的“家堂主子”,以及潍坊高密地区扑灰年画中的“家堂”性质相同。每逢除夕上午,家族中负责保管“祖子”并主办该仪式者,将其“请”出,恭敬地悬挂于堂屋正北的墙面之上。旧时的农村,“家家有宗谱”,“谱乃一家之史”。如今,人口迁移频繁,家谱的编写和修订更加困难,日渐丧失了它在家族中的地位,而“祖子”取而代之,成了每个家族非常重要且必备的祭祖礼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在紧随修志热之后掀起了不同程度的修谱热,一直持续到现在。其中江西、湖南、浙江、广东等地修谱较多。究其原因,相当复杂,大致来说主要有:其一,修志热的带动。修志要借鉴家谱,从而引起人们对族谱的重视。人们认识到其价值,因而收集、整理,进而续修。其二,思想文化上的开禁。以往被认为封建迷信的族谱,现在可以随便流通阅读。其三,生活变化后农村人们在精神上的一种寄托。“立言”是中国人心中潜在的诉求(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可以立言的时候,往往就会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3.
柳哲 《寻根》2006,(1):124-125
笔者最近在翻阅民国年间刊行的安徽岳西《潜阳柳氏宗谱》时,惊喜地发现了柳宗元为《河东柳氏束谱》所作的谱序《谱牒论》。  相似文献   

14.
十七契约 契约,在家谱中又称文契、合同、法案、案卷等,主要是与族产有关的文据. 在家族中,土地是主要家产,因此土地买卖之类的文据在家谱中占有很大分量.如<(安徽新安)王氏合修宗谱>(道光二十九年)刊有"卖田文契":  相似文献   

15.
杨慧丽 《寻根》2021,(3):141-142
一 家谱,又叫族谱、宗谱、世谱、家乘、家牒等. 明清时期,家谱内容逐渐定型,主要包括凡例、谱序、宗规、家训等内容.其中凡例中一般载有"字辈",常以四言或五言诗歌的形式规定.子孙命名以某"字"为辈分,逐字取名,兄弟则共用一个字.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9-19
8月17日上午,“戴敦邦绘辛亥革命人物画展”开幕式暨《纪念辛亥百年戴敦邦绘人物谱》新书发布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序馆举行,共展出100幅“辛亥革命人物画”,展现了辛亥革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相似文献   

17.
颍川陈氏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寻根》2003,(2):104-109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颍川陈氏正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汉末魏晋颍川陈氏家族成员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等书,其中陈、陈纪、陈群、陈泰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列有专传。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也撰有《陈氏谱》一部,可说是陈氏最早的私家谱录了。可惜经历代丧乱,该谱已不复存,但南朝宋裴松…  相似文献   

18.
裴恒涛 《寻根》2015,(1):21-26
元邈墓志是唐代归葬东都洛阳邙山的一方墓志,反映了鲜卑入居内地较早的元邈家族文化认同的心路历程,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从元邈墓志内容的分析入手,探讨唐代鲜卑后裔元邈家族的文化认同之路。墓志录文唐故扬州高邮县河南元君(邈)墓志铭并序曰:君讳邈,后魏兴圣皇帝之嫡裔。代习轩冕,家传礼乐。曾祖曾,皇洺州曲县令。祖铦,河南府王屋县令。父宗简,皇京兆少尹。擢进士第,文称居其最,诗句精丽,传  相似文献   

19.
洪燕 《寻根》2001,(5):62-64
自宋代欧阳修、苏洵在家谱谱法模式上创立“欧苏法式”后,历代从官宦人家至平民百姓皆普遍仿效,从而形成中国传统化中的一道独特景观。孙中山为《詹氏宗谱》所作的序刊印于湖北蕲春县田家桥詹氏宗族1923年刊印的五修族谱。全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良学 《寻根》2003,(5):130-138
2001年2月,陕西省旬阳县尖山乡发现了一部以范仲淹家族为主线的范氏家谱及范仲淹塑像。这是继辽宁省灯塔市柳合子镇发现手写本《由宋入清范氏家乘》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此谱为高平堂《范氏大成宗谱》,木刻活字印刷,现存八卷300余页,较辽宁发现的手写谱体例更为完备,史料更为翔实。这些史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我国人口迁移史、古代宗族制度、民俗学等方面的课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