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沈志强 《传媒观察》2004,(11):42-44
新世纪以来,我国报业集团的整合扩张势头再上台阶:内部报刊布局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异地办报初现端倪;党报持续创新强化主流地位;发行、广告等报业集团非核心业务的投融资合作频频亮相。伴随着报业集团化发展的高歌猛进,一方面强化了品牌、人才优势,报业竞争态势从过去单  相似文献   

2.
陈康  齐辉 《新闻大学》2023,(12):104-115+120-121
纸张是报刊生产的物质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宣传工作所需的重要材料之一。抗战时期,由于纸张输入受限、自产不足,陕甘宁边区报业饱受纸荒之苦。围绕纸张供需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外来纸输入、大力发展本地造纸业的同时,适时调整边区报刊数量,强化党报在边区报业结构中的中心地位。直至1944年前后,纸荒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报体系也在边区日趋成熟。研究表明,作为媒介物的纸张不仅影响着边区报刊的生产,更是搭建中国共产党报刊宣传网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租界对中国民营报业影响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租界的存在,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具体到中国民营报业的发展有其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是重要民营报刊的发祥地和栖息地;第二,它客观上为进步民营报刊提供了庇护;第三,它给民营报业带来了近代报业文明。  相似文献   

4.
世界报业现状万以仁电视业的发展与普及,已日益影响到人们订阅报刊,报刊的订阅量日益下降。尤其不少报刊的广告业务为电视所取代,引起报刊界人士发愁。当前,全世界报业多数处于不景气的疲软状态;许多报业都依赖于广告、国家财政补贴、抑或为某个党派的代言喉舌获得津...  相似文献   

5.
蔡敏  周定泰 《新闻界》2005,(4):43-45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又一次进行了大的报刊整顿,这次整顿通过明确和规范办报主体以及加强报刊资源的整合等措施,改变了报刊市场的无序状态.与此同时中国相继成立报业集团则明确了报业改革和媒介产业化的方向.在我们看来,报业产业化的条件应该包括:一是生产力支持,即技术和人才支持等;二是政策和管理层的支持,这直接涉及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三是投资支持,中国报业发展至今主要是靠自身造血即广告或发行收入获得利润.……  相似文献   

6.
严亚国 《新闻实践》2002,(12):15-16
一、报业进入微利时代目前,报业的总体情况是两极分化严重,少数报刊盈利丰厚,大多数报刊盈利状况则不容乐观,微利、持平乃至亏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极少数的还血本无归、因此,笔者认为,国内报业整体已进入微利时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07,(10):28-28
<正>在传统报业面临新媒体、新技术挑战的严峻形势下,"数字报刊与跨媒体出版系统"成功建立了"一次生产、多元发布"的全新报业新闻信息综合处理以及跨媒体出版平台,提出数字报业发展战略思想,推出中国第一张  相似文献   

8.
一、报刊网站与报刊母体的关系报刊网站作为媒体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考虑报刊网站营运方式时,它应该怎样定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有些报业媒体开始探索报刊网站与报刊母体“机制剥离”的发展道路,这对报刊媒体的整体发展是否有利还很值得研究。如果我们把报业媒体看作是一种企  相似文献   

9.
报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报业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其直接结果是导致全国性经济类报刊的原有空间日益缩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海外传媒集团已显露进军中国内地传媒市场的态势;国内也有多家大机构投资专业报刊,形成媒体的投  相似文献   

10.
杨璐 《新闻世界》2014,(11):102-103
商业性报刊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甚至曾一度成为上海报业主流,是我国近代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性报刊的出版时间长短不一,但在新闻业务、经营理念和与其他报刊间的互动等方面对宗教性报刊、政治性报刊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我国以后的报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新闻出版总署提出,2012年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加快转变出版发展方式。报刊改革分为不同性质的两类:一类是时政类报刊,将实施采访编辑和发行经营分开,经营部分组建报业集团、报刊集团;另一类是非  相似文献   

12.
陈钢 《传媒观察》2004,(5):27-28
近几年,随着报刊整顿工作的推进,党政部门办的报刊以不同彤式纷纷投靠到报业集团的门下,使得报业集团下属的子报子刊数量急剧膨胀。这一状况好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报刊刊号仍是难得的稀缺资源,搞得好,可以为报业集团的发展增加新的平台;但另一方面,这些报刊厚先主  相似文献   

13.
2022年媒体进入深度融合阶段。本文以2022年报业典型案例为基础,从内容、渠道、经营、管理等角度,对中国报业的实践特点进行概括。在内容上,报业在新闻报道中不断打破形态和语态边界,呈现视觉化、移动化的内容创新;在渠道上,报业的创新合作网络日益凸显,报纸与广电的“跨媒体”融合、报纸与平台型媒体的合作,报纸自有平台的打造,以及中央级报刊和地方报刊纵向联动,都体现了报纸与多平台破壁共融的趋势。在经营上,以智库转型为代表的“非市场需求”的挖掘,以及跨界经营和平台业务,都拓宽了非报业化收入的增长空间;在管理上,组织扁平化成为报业创新激励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经营     
《青年记者》2008,(11):3
深圳报业集团推出“报业都市通”;报刊订阅网站蜘蛛网获千万元投资;互力传媒6000万美元融资整合医院液晶屏;新华传媒千万元收购嘉美广告。  相似文献   

15.
“九五”期间我国报业形成新格局 “九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继续迅速发展。以 1996年底中央“两办”发出的37号文件为标志,我国的报刊发展战略开始了重大调整,并已初显成效。 报业集团的出现,是“九五”期间我国报业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的显著标志。自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诞生之后, 短短5年间相继成立15家报业集团,显示出中国报业在集约化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这些报业集团的总资产均在数亿元这上。各报业集团拥有自己的子报子刊系列,组成门类齐全、各具特色又能形成合力的报刊群体。报业集团的报刊总期发量大…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至今,我国各地的报业集团相继成立,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报业资源的初步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报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也得到提升.如果将此作为我国新时期报业产业集中的"第一次浪潮"的话,那么,现今以.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为契机的报业改革,或可引发报刊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的"第二次浪潮".  相似文献   

17.
传媒     
《新闻通讯》2009,(1):64-64
2008年中国报业年会在京开幕;新闻出版总署试点报刊市场退出机制;2008广告主青睐的中国报刊名单揭晓;山西煤矿“封口费”事件处理情况公布;《广州日报》见证新中国印刷史;  相似文献   

18.
原有的问题没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关于武汉报业方面的文章,笔者通过检索、查阅书籍报刊,发现大多都涉及武汉报业市场格局、武汉报业市场竞争状况及武汉报业生态环境的分析等,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报业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报业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解体后的“新”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相较于苏联时期发生了本质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地影响到它的报业市场,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现象就是苏联时期“金字塔式”的报业结构为俄罗斯的平行式的报业结构所取代。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与俄罗斯报业市场相关的读者因素、报刊的地区化现象以及报刊类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报刊整顿.明确和规范了办报主体及加强报刊资源的整合等措施。改变了报刊市场的无序状态。与此同时相继成立报业集团则明确了报业改革和媒介产业化的方向。我们认为,报业产业化的条件应该包括五个方面:一、生产力支持,即技术和人才支持等;二、政策和管理层的支持,这直接涉及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三、投资支持,中国报业发展至今主要是靠自身造血即广告或发行收入获得利润。外资和民营资本投入中国报业受到限制,目前看来报业通过向银行贷款以及自身的有效经营基本能够解决报业发展中的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