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直觉性。在本课的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丰富其想像力 ,激发其灵感与顿悟 ,使学生实现创造能力的突变与飞跃。本着上述理念 ,我们对《林海》的教学作出了以下精心的设计。1.回忆美导入 :请学生谈谈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 ,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寻找美(1)请学生带着爱美的心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学生找 ,教师也找 ,要求师生之间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2 )请几位学生互读自己以为最美的…  相似文献   

2.
一、简介诗人,引入课题 1.介绍诗人,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欣赏诗歌,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配乐朗读诗文) 1.学生边听配乐朗读的古诗,边看全诗的诗句,初步感受这首诗的韵律美。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3.指名几个学生朗读,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相似文献   

3.
一、整体感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一位客人。一位怎样的客人呢 ?这位客人要来干什么 ?我们来看动画片《美丽的公鸡》。   (出示课件:动画分别显示公鸡找啄木鸟、小蜜蜂、青蛙比美的画面,伴有配乐朗读,学生边看边听,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  二、品文明理   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师:公鸡自以为很美,整天得意洋洋地唱着歌去找别人比美。 (板书:得意洋洋 )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仔细想想,美丽的公鸡是怎样找别人比美的 ?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表格,让几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考…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而有效的朗读教学,能使学生从中感受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创设情境朗读 1.在意境中朗读 真正的阅读是使学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自己去发现、去求索,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和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本文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6.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策略 ,教给学生自读方法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形成语感 ,受到思想情感熏陶。以读代讲。 我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顺课文。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思路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发现、感悟的读文层次。这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进行思考。先要求观察第一幅图 ,问 :“小鸭说了什么 ?”要求学生回顾课文 ,用文中的话以读代答 ,并启发学生注意句末的问号 ,想想小鸭子这句…  相似文献   

7.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以下几个小窍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在有感情朗读中整体把握。有感情朗读,叶圣陶谓之美读,张志公谓之涵泳体味,朱自清谓之诵读。要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把握)”课文,有感情朗读是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1.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1.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  相似文献   

10.
感知 1.图片直观 (出示孙中山挂像),导语引入:(介绍孙中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不朽功勋)你们想知道他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吗?学习新课,揭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引读初步感知。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引读,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阅读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充分感知、领悟。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手段。但是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非就是简单地让学生一味地读书。朗读课文的目的内涵丰富得很 ,教师必须努力创出新意 ,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朗读。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 ,在初步朗读课文时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轻声等字音。要求做到“声音响亮 ,不误一字 ,不少一字 ,不多一字 ,不倒一字”。2 .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自然停顿 ,训练学生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规律 ,为理解词句的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3.指导学生读出肯…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学阶段,"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渗透、读中感悟。"读"的形式多样,可以分为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略读等。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至关重要。一、该出声时就出声在教学新课时,我们常常要让学生预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达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这时候,就需要指导学生放声朗读。只有大声朗读,学生才能检查自己是否读正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故事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言文的精练.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本课. 教学难点 了解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让学生参考课后译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故事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3.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言文的精练。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本课。教学难点了解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让学生参考课后译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展开合理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学习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学习准备1.教师搜集课文中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观察和收集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配乐展示各种鲜花,交流:你认识哪些鲜花,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2.出示“花钟”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联想)3.出示课题:读题后有什么疑问吗?二、整体感知1.自己读课文,说说读…  相似文献   

16.
阚昌菊 《教育与职业》2006,(20):147-148
本文从课文朗读、文体写作、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谈了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践,旨在探索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感知美、品味美、领悟美以及如何捕捉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  相似文献   

17.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的训练。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要传达的意蕴,从而获得审美感、情味感和意蕴感。但如何加强朗读训练?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性”。一、注意朗读训练的层次性加强朗读训练,并不仅仅是多读,而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否则便成了乱读、瞎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训练朗读,即必须注意朗读训练的层次性。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教学目的,提出不同的要求,或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或…  相似文献   

18.
语文美育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谈一谈语文美育的一般过程。一、引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课堂是师生审美活动的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因势利导,艺术性地引领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1.指导学生朗读,获得审美感受课堂中指导学生朗读是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朗读不同的课文,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强弱、舒缓紧凑等应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教师要调动学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教学。"因为在朗读过程学生能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能培养语感,能享受美好情感的熏陶。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疏于朗读教学,只注重精读和讲解,忽视学生在自读过程中的初步感悟以及在诵读练习中的情感表达和语感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在对文章的理解上就会难以有自己的思维和认识,很容易依赖教师。针对这种现象,本人从自读感知、精读分析和诵读表达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略论“美感”的培养张彦霞一、整体感知,激发欲望所谓“整体感知”,就是对文章语言整体的感受。当一篇优美的文章摆在学生面前时,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以主动的态度去感知课文。而后指导学生朗读吟诵,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揣摩、体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