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翻译中的有意误译与无意误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治的不断完善,中国与英美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于是涌现出大量英文汉译、汉文英译的翻译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也不乏误译现象的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有意误译与无意误译两方面分析误译产生的原因,通过大量翻译实例的对比,提出读者在读译文时要了解原文和译文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译者在译文时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英译汉误译很多。本文列举了一些翻译中常见的误译例句,分析了造成这些误译的主要原因:翻译态度不够严谨、缺乏对英语文化的充分了解、汉语表达能力弱。同时提出避免误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中,日译汉的练习与真实的作品翻译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与错误。收集了一些翻译前辈或翻译大家的误译作为例证,并且把这些例子按照误译原因大致分为五大类。通过分析探讨这些误例,旨在能够对正在进行日汉翻译学习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尽管忠实是衡量翻译的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两种语言在社会风俗、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方面彼此迥异,因此误译现象的存在极为普遍。误译分为有意识误译和无意识误译,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受母语的干扰常常出现语言和文化现象方面的无意识误译。本文介绍了误译的概念及分类,并用具体实例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实践中产生误译的原因进行细致地剖析,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4,(A5):30-32
本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对苏州市区几个主要景点公示语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苏州市的公示语主要存在语用性误译、语言性误译和文化性误译等翻译误译现象。通过分析这些误译现象存在的原因,从译者角度与管理者角度提出解决策略,为规范苏州市的公示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有意误译"的忠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文学翻译和日常口语翻译中常见的译例,探讨了译者的有意误译这一方法的具体原因及其价值。通过对误译的分类并具体分析的语言、文化及时代背景,认为应把“有意误译”视作可供译者选择的翻译方法之一,它是译者经过谨慎考虑之后作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由于各种原因,误译的现象频频出现,即便是霍克斯(Hawks)这样的名家在翻译《红楼梦》时都出现了一些错误,可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高明的译者也难免有所闪失。通过一些译例来说明造成误译的原因,并基于这些原因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由于各种原因。误译的现象频频出现。即便是霍克斯(Hawks)这样的名家在翻译《红楼梦》时都出现了一些错误,可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高明的译者也难免有所闪失。试图通过一些译例来说明造成误译的原因。并基于这些原因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9.
误用和误译的美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利用大量的实例和例证阐述了一些典型的美国英语词在中国被误用或被误译的情况,并且分析和论述了这些词被误用或被误译的原因。这不仅有利于正确使用这些美语词,而且对正确使用美国英语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豪夏目漱石,是我国译介最多的日本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我是猫》更是深受人们的欢迎,迄今已有八个全译本,为其已译作品译本最多之作。然而,研读这些译本并核对日文原著,我们发现译文存在诸多句子误译现象。本文拟以尤炳圻、胡雪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名著名译插图本》为主要例子,并以其他译本为辅助例子来分析这些误译现象。如果此类误译问题能够引起日语工作者的注意并成为误译研究的范例或翻译批评的根据,则笔者之幸莫大焉。  相似文献   

11.
王薇 《时代教育》2014,(11):172
本文主要谈论林纾前辈在翻译中的误译问题及其因素,并将误译归为两大类: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无意误译"受到翻译者自身的局限,是一种错译。"有意误译"是翻译者翻译时的一种策略、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以《铁木前传》沙博理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两个方面分析了其中的误译现象。就无意误译而言,从翻译过程的角度分析了译者由于理解和表达错误导致的误译;就有意误译而言,主要从非文本操控的角度分析了有意误译的原因及当时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译者应极力减少无意误译;而作为译者创造性的改写行为,有意误译是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结果,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论积极性误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误译分为积极性误译和消极性误译两类。积极性误译指的是译者为了完美再现原文的风韵而进行的创造性翻译,虽与原文在形式上并不完全对等,但却能传达最为重要的信息。积极性误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出于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积极性误译;由于文化缺省而导致的积极性误译;由于英汉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积极性误译。  相似文献   

14.
宋燕  魏天睿 《英语广场》2023,(17):25-28
在文学翻译领域中,由于误译的存在,准确性与流畅性均不尽人意的译作比比皆是。翻译理论家谢天振将误译分为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两类,本文以《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李育超译本为例,对两类误译现象进行举例分析,探究误译的影响以及如何规避误译,希望译者能从中总结经验,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误译的原因各种各样,但那些趋同性误译的发端潭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字语境与汉语思雄。文章试图从《大学英语》中的启发性译倒探讨荚汉误译酌定生学原理。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比托尼·莫里森小说中英文读本,找出其中的中文误译加以分析,并指出误译的原因,给出正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失落的秘符》的中译本里选取了十五个典型的误译例证加以分析,探讨了导致误译的三种可能原因,提出了如何减少或避免误译问题的三条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化预设是导致文学翻译误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其对译者文化理解的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本文通过分析文化预设产生的原因,试图寻求文化预设与文学误译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实例分析了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避免文化预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应遵循的原则。在信息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译者只有对自己头脑中的文化预设保持充分的认识,才能还原作品一个真实的面貌,真正做到尊重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是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一个民族引入异域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译,特别是在涉及到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词时,误译现象尤其明显。这其中,有的是因为译者自身在异域文化某些方面的知识欠缺,有的却是译者苦心孤诣的劳动成果。本文从哲学阐释学的视角,以核心概念"前见"为哲学依据,探讨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识误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误译在翻译过程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行为,但却被众多翻译工作者排斥并全盘否定。本文本着对误译重新阐释和唤起翻译工作者重新认识误译的目的,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用例证的方法阐述了误译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含义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