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是荀子对墨子思想的批评与反省,而重点则集中于"差等"与"兼爱"方面。墨子的兼爱并非不讲差等;同时,墨子兼爱所表现的"平等"也并非是一确定的理论主张。荀子以差等反对墨子兼爱之僈差等的真正用意在于墨子兼爱理论之"节用""非乐"等主张所蕴含的君臣上下在禄用享受上同劳作、共苦极的观念将导致社会治理不能落实,政治领导成为不可能,此正荀子批评墨子"不足以容辨异,悬君臣""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之密义与了义。  相似文献   

2.
墨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主张的"兼爱"和"非攻"等思想在当时以及现代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墨子"兼爱"思想是从社会公众的利益出发,主张建立一种无差别的全人类的爱,这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是墨子思想的集中概括,也是墨子主张的终极诉求。以"兼爱"立论的道德教育是"非攻"致"和"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路径,但无差别却脱离自爱的"兼爱"要求、诉诸外力而不反求诸己的"明鬼"观念、以利释义的"志功合一"理论所蕴含的内悖,决定了墨子"和"继缺"同"的思想只能是空想。  相似文献   

4.
墨家学说为先秦之"显学",富有独创精神,在学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墨子的"十论"思想体系做了综合分析,认为墨子从平等观出发,在人际交往原则中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在政治思想中主张"非攻"、"尚同"、"尚贤",在经济思想中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从而论证了墨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平等观.  相似文献   

5.
墨子在救治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贵义是重视治国的基本道德规范,反映了民众对社会正当行为的渴望;尚贤主张用人制度以能力为本位,尚同侧重讲按照"天志"来统一全国思想与行动,二者是治政之根本;尚力重视分工合作,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节俭体现了生活用度的合理安排,这一原则在日常消费中表现为"节用"、"节葬"、"非乐"等。墨子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社会建设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墨子是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作为平民阶层的代言人,他提出"中万民之利"的"公义"思想.他的这种"义"观,主张"节俭、兼爱、尚贤、非攻",反对"亏人自利"的不义行为,这无疑喊出了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的心声.与其它各家的"义"观相比,墨子思想中的"义"体现了一种不重私利,为天下人谋利的奉献精神.但由于阶级的局限和客观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墨子的"义"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相似文献   

7.
论墨子的社会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墨子及其创立的墨家学派,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出发,提出了"和"的社会民生理想以及以"兼爱"为理论内核的"尚贤"、"尚同"、"节用"等一系列社会建设主张,具有丰富的社会和谐特征和思想内涵.吸收、借鉴包括墨子在内的中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合理思想,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墨子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十论"中,其中"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它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民本思想对当代社会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执政为民、兴利爱民、崇尚科学与反战维和等四个方面,它们也是实现民本的四个保障——政治保障、经济保障、动力保障和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9.
墨子认为"义"犹利也,道德原则和功利原则应该一致,基于此点他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墨子又提倡"节用",对统治阶级提出了要求,认为他们应该为了社会的共同利益而"强本节用"。在这里,"兼爱"和"节用"都体现了墨子思想中丰富的功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把墨子请进职业院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名翟,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西汉以前,儒墨并称,同为显学。墨子的言行和思想主要集中在《墨子》一书。墨子出生平民,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墨子的思想来自劳动和劳动人民、为了劳动和劳动人民,最大的特点是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他主张兼爱、非攻,强调平等相爱,反对侵略战争和暴力;他主张尚  相似文献   

11.
略论颜元与墨子的同与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观、人性论和人生观上,颜元和墨子有很多地方相当接近,但因颜元以孔孟为宗,儒、墨之别也就成了他同墨子的区别。在教育思想方面,他们也有类似或相同的主张。这种类似或相同。正是早年学儒的墨子与孔子的类似或相同。两家的不同则在教育与国家体制的关系、育才模式、办学方式及社会影响和是否重视逻辑推理等方面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2.
墨子是我国战国初期著名的哲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说",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一系列的哲学观点,为国家的治理以及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墨子所处时期的社会、人文背景以及当时的音乐发展状况,来探究墨子非乐思想形成的诸多方面的原因以及墨子非乐思想对现下中国社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墨子认为"尚同"是政本之道.墨子主张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统一构成"尚同"的政治次序,以"治法"保障政治秩序的良好运行,以"天志"作为"尚同"的最高原则,以义利相兼为"尚同"的实质.然而,墨子的主张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在中国并未像儒家、道家那样影响深远.但它同西方的世界主义、自然法、功利主义等主张有诸多相同之处.对我们今天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等关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个体性思想在先秦哲人思想体系中面目各异。墨子指出个体生存之真正价值在于为群体、为天下奔走,展现了墨子对群体之重视,对个体要求之严酷。韩非子建构一个"要在中央"的统一集权国家,群体价值之实现处于首要位置,主张个体价值往往被掩盖在虚假面目下,成为君主一己私利之体现。墨子、韩非子均主张把群体价值摆放在首位,认为先有群体,后有个体,在彰显群体价值基础上论及个体与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15.
墨子同孔子一样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孔子站在没落奴隶主阶级立场上主张"尊古"、"复礼",而墨子则是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上主张"兼爱"、"非攻".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既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主要从墨子"十论":兼爱与非攻、尚同与尚贤、节用与节葬、天志与明鬼、非乐与非命五个部分来探讨墨子的民本思想,墨子主张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其“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等一系列思想主张,勾勒了他的和谐社会理念,反映了我国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热切渴望和不懈追求。其中,“兼爱”与“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中心思想。因此,重新诠释墨子和谐价值观及其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人际、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将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志"、"明鬼"是墨子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思想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产物,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当时社会宗教信仰淡漠,社会失治现象层出不穷,赏罚机制严重缺失,致使社会治理出现混乱局面。"天志"、"明鬼"思想就是墨子针对这些社会现象提出的整饬社会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墨子从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出发,提出“非乐”的美学主张。这种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艺术和审美对人的生命促进的积极意义,但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出发点的,从这个角度说,墨子的审美人生观有积极的一面,其美学思想也有其深刻性。  相似文献   

20.
礼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墨子熟悉儒家的礼乐传统典籍,对礼的态度与儒家有联系,更有明显区别。其联系在于他并不反对有益于治理社会的礼,其区别在于他主张节礼。他在反思西周礼乐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非乐""节葬"等主张在内的节礼思想。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春秋时期,儒墨两家同样出于现实关怀而反思礼,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儒家力主"克己复礼",回复西周礼乐之大统;墨家则反对一切繁文缛节,主张"背周从夏",走上了"节礼"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