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题】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学院时,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的观点,我们应该从社会中、生活中学习知识,从自然(一草一木等)中学习,从社会万象(一人一事等)中学习,从人生百态(喜怒哀乐等)中学习,我们应该走近自然,师法自然;走进社会,认识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2.
何伟红 《教学月刊》2006,(12):12-13
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指的其实也就是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感悟写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读促写,联系生活,整体感悟,创设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慨然有感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感知其写作示范性的能力。在感悟式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从平平常常的小事到惊险奇特的大事。都能以一份好奇去体察和思考,以几分细腻去寻觅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多样情怀去挖掘生命的智慧和哲理。为了把感悟写作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有许多古今中外的佳作而它们又总是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态度和审美理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去建立与自然、与社会生活的丰富联想,去体验人的内心感情的活动,从而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作文教学。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学生的心理,去体现学生的个人情感,去审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理解和认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远离生活,漠视生活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放飞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发和利用地方人文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拓宽写作取材渠道,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进行个性化写作,是一条很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一本书,是一本有着丰厚知识的书,是一本永远读不完、也读不够的书。”打开它,每读一篇美文,如品一杯清茶,悄悄滋润你的身心、过滤你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回味。慢慢寻找生活的快乐,开启生命的真谛,让生命之花精彩绽放!本期文章,让我们一起打开处处充满着智慧与学问的生活之书,让我们自信、勇敢、快乐地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7.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的确.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处处蕴含着美。语文课文反映生活,描绘自然,抒发感情.介绍知识,自然有美的篇章、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这些美好的事物.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美感能力去感受和体会。这种感受和体会的能力,有待于语文教学去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规定: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过着一种“两耳难闻窗外事”的生活,对社会对人生少了一种直接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在高负荷的高考氛同中,学生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心社会、思考生活。但社会、生活却与学生的作文息息相关,写作教学不断地呼唤向现实生活回归。  相似文献   

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始终要突出“真”、“实”、“乐”三个字。一、求真所谓真,首先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充满真情地叙写客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很好地解释过这一点:观察是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的思维源泉。为此应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走进电视,走进集贸市场……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这是一种发展智力、提高写作…  相似文献   

10.
精彩人生     
人生是一场电影,它虽然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但它充满着各种精彩瞬间!当你第一天见到太阳,你就注定是一个天使,既是爸爸妈妈的,也是这个世界的。他们把你宠着、爱着,虽然也会有时候骂你、打你,但请不要恨他们,他们做这些归根到底是为你好!渐渐长大了,你顶开了他们的伞,他们很伤心,但是还是由着你去了。你体验到了社会的残酷,你生存下来了,但不要忘记做你母亲的依靠,父亲的拐杖;不忘和他们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你生下了另一个天使,呵护着他。等他长大了,你也老去。人生依然很精彩,不是夕阳西下就是谢幕。那是智慧与人生真谛的迸发,就像小行星爆炸,那个光芒将照耀  相似文献   

11.
彷徨青春     
不是桃花源境落英缤纷,没有悠悠扁舟一路高帆,我们踏着一路烟尘追上一些人,落下一些人,带着期盼与幻想迎来了我们渴望的青春!的确,桃花源很美,能让你感受到置身天外的旷达与飘逸。但你终不能久留,因为那只是幻境,太遥远,现实终究要拉你回来。人生就是由现实和虚幻构成的。两个偌大的世界里都有我们的所爱、所憎、所追求的心灵上的享受。童年和暮年我们更多地生活在自设的幻境之中,尽享人生的绚丽雄奇,回忆人生的沧桑万象。中年时期人们则更注重脚踏实地去打拼。青年时期是人生迅猛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我们经历了十几年风风雨雨,颇有风尘碌碌…  相似文献   

12.
课堂学习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中的教与学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但要让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知识、技能和贯穿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发现、提升数学学科的社会价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去读一段文字,而是应该从文字中获得什么,如何去读和去想,以及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另外,现有的教材文本也并非孤立存在,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只有结合生活实际,才能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走向生活语文,进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4.
写作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习作内容大多是对周围事物和人的认识和感想,是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及真切体验。倡导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用心灵去感悟生活,激发情感和智慧的火花,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言可议。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致力于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通过与文本的交融碰撞,激励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此,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导有目标、激有真情、悟有生活、化有归宿、学有标尺,才能让思想的关芒照亮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一种思想力量的感召下,以一种昂扬健康的人格姿态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16.
作文离不开生活,拓展作文素材和人生体验的积累空间,把学生引入校园内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各种情况中,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童眸去观察生活,用童心去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的兴趣,一直是我们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我们在小学阅读教学研究中已经有了许多经验,而对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少于尝试。在阅读课上,每个学生面前放着阅读课本,教师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去读懂,读会、会读、掌握阅读的本领。可作文教学呢?没有课本,有的是一本博大精深的生活的"无字之书"。是蕴含着无穷奥秘的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社会,是复杂纷纭的人生。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童心,缺乏童趣,怎么激发起儿童的写作欲望呢?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绝不应是生活中令人苦恼的那一部分.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应把调动学生的兴趣贯穿始终,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与书相伴     
《新作文》2007,(4)
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旅行,在旅途中有快乐、有烦恼,也有很多思想。曾经有人把这一切记下来,就成了书。读书就是读许许多多的人生,读书就是叫你如何去生活。所以,读书的本质就在于阅世读人。人的一生要读很多的书。"人生始自读书时",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在读书。幼时读书,为的是识文断字。少时读书,为的是博览群书,汲取知识。开始上小学,教科书是我们读书的主体。长大一点,  相似文献   

19.
蝴蝶飞走后     
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充满着幻想,充满着希望。生活也如同一页书笺,上面谱写了你全部的历史,谱写了你人生的篇章。不管是拥有欢笑还是悲哀,我们都应该乐对人生。  相似文献   

20.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我尝试着从以下两方面去努力:一、引导"乐读"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吧,我可以撬动地球。"那么,阅读支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