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型汽车发动机普遍采用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使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得到显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汽油发动机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现代汽车发动机在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维修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电控发动机以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以计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汽车维修业的现状及发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汽车难修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分布广泛、门类齐全、服务方便的汽车维修网络,基本上满足了汽车运输维修服务的需要.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我省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目标应是:加快汽车维修产业结构调整,依靠技术进步努力提高我省汽车维修行业整体素质,健全汽车维修市场监督、管理系统;以市场为导向,法制建设为基础,以维修质量为中心,使汽车维修秆业成为一个与国民经济及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先进、结构优化、专业(车型、作业)分工明确、优质方便、秩序良好的汽车维修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汽车品牌繁多、结构差异和保有量剧增的事实造成汽车维修人员紧缺。私家车主不能就近找到理想的汽车维修厂,维修厂又缺少高技能维修工。对职业学院如何培养社会急需的汽车维修人员问题,本文论述了“切块求精”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汽车向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国内汽车维修业难以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要求,传统维修人员面临严峻挑战。要适应现代汽车发展要求,现代汽车维修业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毕业生。  相似文献   

5.
高飞 《考试周刊》2009,(32):170-170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正向电子化方向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汽车电子化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凶此,当代汽车的维修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维修,还是机械与电子为一体的维修。电子控制元件的维修比较抽象,在对装有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汽车进行维修时,我们使用故障诊断仪对发动机电控单元(ECU)进行检测,并根据ECU存储的故障代码进行检修,大多数都能判明故障可能发生的原因和部位,会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车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使得中国汽车制造、维修企业对汽车类人才,特别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作为第三产业的汽车维修业,面对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维修工艺规程化,以及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整体技术要求上了一个更高的档次,因此对高职院校就如何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符合现代汽车维修要求的专业人才来说更是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理论教学主要由《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五门核心专业课程搭建专业知识平台,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完成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使学员成为在汽车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现代汽车检测、试验、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咨询等工作的高、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这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车辆的电子化是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为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稳性、平顺性和安全性能等各方面性能,在发动机、变速器、悬架系统、制动系统以及转向系统中电子控制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半主动悬架系统(SA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电子稳定系统(ESP)、四轮转向系统(4WS)等等。其中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可以提升车辆制动工况下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性能,并能适当改善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系统(SAS)可以提升车辆平顺舒适性能。以上各控制系统均为单一控制系统,只能针对提高改善某一性能指标,而要提高整车性能不能仅仅将各控制子系统简单地叠加,而需要各个控制子系统协调工作。车辆底盘的集成控制成为现代车辆动力学控制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黎敬东 《广西教育》2008,(30):54-55
目前,汽车已进入电子控制时代,汽车电控发动机以其优越的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也远比传统发动机复杂得多。因此对于维修和检测人员而言,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的特点及其诊断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根据传统与现代发动机的相似和不同点,阐述了现代汽车电控发动机疑难故障的论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汽车动力转向已成为现代汽车的标准配置,并且动力助力的方式和助力控制也越来越多样化和精确,因此给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一台实际维修的本田轿车液压转向系统,由于液压泵的磨损和转向机的内部故障,造成转向沉重和转向机左右助力不一致的故障。本文介绍了对此故障的诊断、分析与排除过程。  相似文献   

11.
"宇行星"汽车检测维修教学模具是由北京宇行汽车科技公司推出的汽车检测维修类实验教学产品.该产品经北京宇行汽车科技公司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总结和摸索.在掌握了大量现代汽车电子电路、电脑检测维修的资料和信息后,为满足国内汽车检测、维修类大专院校对新型教学模具的需求研发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使得中国汽车制造、维修企业对汽车类人才,特别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作为第三产业的汽车维修业,面对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维修工艺规程化,以及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整体技术要求上了一个更高的档次,因此对高职院校就如何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电控系统也不断融入了更多新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电源控制新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先进车身电子控制技术等都为现代汽车电控系统添姿加彩,让汽车更加智能化,更加舒适,更加安全,这都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电子节气门的控制系统也被称作电控线控下的驾驶系统,它是用于汽车工程中的一个巧妙的设计典型,现如今,电子节气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等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其发展的规律看,汽车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已开始向集成化、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并结合多种控制方法实施综合的控制,同时将车载网络、总线技术等容纳其中。由此看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以及完善电子节气门的结构,应当对电子节气门的重视程度进行提高。本文针对电子节气门结构及检测方法进行探析,以求促进电子节气门的发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修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汽车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汽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化油器式发动机已逐步被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所取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多种类型的技术并存,给汽车维修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人员素质;加大检测、维修设备投入;建立丰富的资料数据库;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成为当前汽车维修行业要迫切解答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九五”期间,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发展重点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传动和行驶电子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及防盗报警系统,多功能信息显示系统,废气净化系统引导系统,检测系统,专用元器件等.为此.围绕汽车生产基地,组建“汽车电子集团”,并加强国际合作,科技兴业,加强科技与生产结合,大力推动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联合.加强行业管理,实行宏观调控,确保汽车电子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电脑间的数据交换大多采用多路信息传输系统,也就是通过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单元区域网络来交换数据。装有CAN-BUS多路信息传输系统的车辆出现故障,维修人员应首先检测汽车多路信息传输系统是否正常。因为如果多路信息传输系统有故障,则整个汽车多路信息传输系统中的有些信息将无法传输。文章主要介绍数据传递形式、数据总线系统故障时如何检查、引起汽车多路信息传输系统故障的原因以及故障诊断步骤。  相似文献   

18.
汽车修理专业课的模块式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构造》、《汽车维修》和《汽车诊断与检测》是汽车修理专业三门专业课,各课程都占用大量的授课、实验和实习时间。目前这三门课各类学校都分开进行教学,先讲《汽车构造》,1-2年后才开设《汽车维修》和《汽车诊断与检测》(如表1),因而存在时间间隔长、所学内容容易遗忘、实施时要大量重复构造课内容方能与课程衔接,且《汽车构造》课时多, 表1汽车修理专业课原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涉及面大,若不能及时应用,就会造成知识衔接不当,所学内容前后脱节等问题,学习效果不佳。例如在讲“汽车维修”课时,教师需重新复习相应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电子集成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就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具备电子维修技能及知识,这也对汽车维修领域的教学及培训有了新的要求。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可以利用虚拟测量终端与某一台设备进行连接采集教学设备真实的数据,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实测需求及动手能力,同时能够使学生准确观察和了解到所测项目的故障代码、数据流、电压、波形等相关信息,降低了教育教学的应用成本。  相似文献   

20.
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现代汽车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理念有一个全新的突破。为适应现代维修企业的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汽车教学中,要求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创建新的适应汽车工业及其新技术的发展要求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