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律英语是正式化程度很高的一种文体.赖斯的文本类型学理论为法律文本翻译提供了理论根据.文本类型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官方英译文本中的主要词汇和句法特征表明其翻译符合法律英语文本的文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统计了《黄帝内经》李照国英译本中"黄"的英译,发现"黄"在文本中有不同语义,译者对相应文本的英译处理得当.但通过考察,研究认为"黄"在形容面色体征时不宜直译为"yellow",同时也与译者商榷"雌黄"与书名中"黄帝"的英译.  相似文献   

3.
政府外宣文本的英译在对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目标读者了解我国的窗口。但此类文本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首先界定了此类文本,然后就英译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对此类文本特点认识不足、译者自身语言因素、语用失误及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导致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典籍属于高语境文本,译者在进行英译时应坚持"本原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按照"求真"的英译标准,充分考虑典籍本身的同源性、继承性、阐释性、互融性等特点。译者在对中国哲学典籍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典籍的文本语境、著者背景语境、语言风格语境和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5.
张涵  姜诚 《英语广场》2021,(10):29-32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在理解原文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知背景,将原文本转化为目的语表达出来。中国古诗词翻译需要译者发挥其创造性。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讨论诗词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讨论诗词英译中兼顾作者、文本、译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文本翻译的飞速发展,但很多旅游文本的英译不尽人意,有待完善。本文通过参考功能翻译理论,对旅游文本的英译进行分析,考察其所受的限制与难点,对译者应把握的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借助翻译美学中的审美再现理论审视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过程,以古徽州文化旅游景区景点介绍的英译文本为例,启发译者应将传统翻译技巧与美学审美相结合,实现英译旅游文本的文化之美、精简之美和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互文性角度来探讨儒家经典英译的两个问题。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本质特征,通过对互文性及其所指涉的翻译过程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儒家经典英译应由中国译者完成;儒家经典英译应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徐立群 《海外英语》2015,(3):145-146,149
中医英译中存在的多元翻译现象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从视域融合视角对中医英译过程的分析表明,中医文本的特殊视域及不同背景译者的视域经过第一次视域融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新视域。由于对译文读者视域的不同理解,译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翻译新视域,由此产生不同的译文。此外,文化因素、译者语言水平等都会造成译文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医英译中存在的多元翻译现象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从视域融合视角对中医英译过程的分析表明,中医文本的特殊视域及不同背景译者的视域经过第一次视域融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新视域。由于对译文读者视域的不同理解,译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翻译新视域,由此产生不同的译文。此外,文化因素、译者语言水平等都会造成译文差异。  相似文献   

11.
旅游文本翻译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其质量直接影响国际形象及文化的对外宣传.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指出鼓浪屿旅游文本的主要英译错误,提出译者在翻译实践活动中可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疆外宣英译刚刚起步,相对于渐已成熟的中国外宣英译大系统来说,它还是弱小的,处于边缘的子系统。新疆的多元文化,地缘政治和丰富的资源说明了新疆对外宣传在我国对外交流中的重要性。做好新疆外宣英译是我们宣传新疆,让世界朋友了解新疆的有效途径,也是译者在做新疆英译时必须铭记之事。新疆外宣英译文本的特点复杂而有特色,给译者挑战,也给译者创造空间。笔者结合对多元系统理论的初步解读,谈谈对新疆英译的浅显看法,希望有更多译者关注新疆英译。  相似文献   

13.
旅游文本翻译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其质量直接影响国际形象及文化的对外宣传。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指出鼓浪屿旅游文本的主要英译错误,提出译者在翻译实践活动中可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非文学文本翻译的探讨——以“小康社会”译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是指引我们建设更高要求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小康社会"是报告的中心词,也是当今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主题词.以纽马克的非文学翻译理论来分析解读"小康社会"的译语、原文本的隐意、英译文本的差异和译者此中的策略,对加深"小康社会"的理解及翻译实践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文基于《天府的记忆》英译项目,以Baker的"译者风格"研究方法论为依据,运用语料库统计方法对译文初稿及交叉审阅后的译文进行了风格考察与对比。结果表明:译者本身下意识的语言选择和使用习惯对翻译风格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源文本对译者风格的影响更大。论文提出对译者风格的考察应结合源文本,并考虑译者所偏好的句法结构以及语篇衔接方式。同时,也指出了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考察方法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译者中心"论,从译者与原文、原语世界及译语世界三者的关系入手,分析林语堂选择英译《浮生六记》的原因,指出林语堂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具体实施对翻译文本的选择,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公司章程文本是法律文本之一,具有法律文本的准确性和庄重性的特点。公司章程文本的句式复杂,译者很难进行准确恰当地翻译。这篇文章选取了公司章程文本句子的两个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英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赵静 《考试周刊》2012,(37):86-87
旅游文本面向的是特定读者群——旅游者。译者翻译这类文本时,应考虑旅游者作为文化他者的阅读习惯及接受水平。本文强调旅游宣传资料英译时应以奈达的读者反映论为指导,通过增译、减译、改写的方法来发挥译者的读者意识,传达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19.
罗玉枝 《文教资料》2010,(29):57-59
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以小说《围城》及其英译版为范本,通过分析译者英译汉语隐喻的具体实例.探讨了汉语隐喻英译的三种常用方法和技巧.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文本类型、交际情景和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公示语的调查分析发现,公示语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具有明显的中式英语特征,译文不准确或不地道。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在英译公示语时参照平行文本,接着提出相关翻译策略。英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将目标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习惯放在中心位置,才能使译文得到他们的认同而产生与原文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