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家庭教育指家长在家庭中对儿童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是个体接受最早、时间最长的教育。家庭教养方式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我国大陆有学者把家庭教养方式归纳为溺爱娇纵型、家长专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变迁带来的家庭教育问题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家长仅凭其经验很难胜任教育子女的职责,需要系统性地建构、考察和提升家长教育素养。本文通过抽样调查,从亲职素养、角色素养、家庭建设素养、协同育人素养四个维度,考察我国家长教育素养现状。研究发现,家长普遍具有较强的儿童权利和儿童全面发展的意识,但在实践中,家长依然看重孩子的学习情况,对科学有效的引导方式掌握不足,家长胜任力普遍不高,家庭自我化解矛盾和问题多依靠非制度化渠道;家庭氛围虽整体尚好,但家庭建设能力尤其是家风营造能力仍显欠缺;学校、社会的家庭教育支持方式较为传统,社区提供的家庭教育服务和儿童友好服务成为家长最期望得到的资源。基于此,本文倡导家长加强学习现代育儿理念,掌握并运用《家庭教育促进法》所示的科学教养方式;不断强化角色意识,提升家庭教育实践和家庭建设能力;进一步优化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的资源整合机制,发挥社区教育的独特优势,从而全面提升家长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3.
王金肖 《文教资料》2008,(1):112-113
学业不良问题是一直困扰世界各国教育的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本文面向农村,从家长职业类别、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期望值、评价方式、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农村初中学业不良的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每个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也是其接受“人之初”熏陶并伴随其终身发展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由此成为决定学前儿童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力量。具体分析来看,制约家庭教育的基本因素有家庭生活环境、亲子关系、家长教养观念与教养方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日益关注加之家长的认识观念逐渐转变,势必对以往家庭教养模式带来冲击和影响,而制约家庭教育因素的特点和内涵也会随之发生着变化。那么,新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现状将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有何发展趋势?该如何应对?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进行本调查研究,以期把握和分析新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现状和动态趋势,为全面实施我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为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家长的教子观,主要指家长对教育子女的内容和方式的信念。如果说家长的人才观、生育观和儿童观影响着她们的教养态度和行为的话,那么家长的教子观就直接指导和约束着其教养态度和行为。一、家长对家教任务的理解与其家教重点受家长人才观、价值观、儿童观、以及家长对家庭与社会教养机构分工关系的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有不同的理解。如有的家长认为主要是看管好孩子,使他不要出问题,并为他提供食宿,至于教育,则是幼儿园、学校等社会教养机构的事.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这类家长把教养重点放在孩子的“吃喝”上,很少花时间关心过问孩子的学习,再如,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不仅要在学校教育中推进,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应实施素质教育.家长在早期家庭教育中教育子女的理念及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所以.家长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科学育儿观.要采取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温暖、鼓励、支持等)有助于儿童道德的发展,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如严厉管教、控制、忽视等)会阻碍儿童道德的发展。儿童道德发展及家庭德育面临诸多问题,如家长自身道德素养亟待提高,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德育养成规律,重智育、轻德育,父亲教养缺位严重,留守与流动儿童家庭德育缺失,家庭、学校、社区未能密切配合等。促进儿童道德发展、改进家庭德育现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家长要进行"适度"与"关爱"教育,父亲要承担应尽之责,此外,还需要传承培育良好家风,关心关爱留守与流动儿童,加强家庭德育横向衔接,做好"互联网+"时代下的家庭德育。  相似文献   

8.
培养和提升相对贫困家庭子女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升相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能力发展和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积极、有效、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助于相对贫困家庭子女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消极、无效、不良的教养方式对相对贫困家庭子女自我效能感提升起阻碍作用。目前,以教养方式提升相对贫困家庭子女自我效能感存在的问题是:家长教育理念相对传统和落后、家长教育行为失当、家长教养方式质量有待提升。为此,应完成家庭教育理念的自我觉醒,运用适宜的教养行为开展家庭教育,加强外部资源对家庭教养方式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省900名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前儿童核心家庭比率略有下降,联合家庭有增多趋势,但无论在何种结构的家庭,家庭教育的主体都是父母;受科学教养观念缺失的影响,不少学前儿童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有些儿童日常活动安排不科学;城市的家长更注重与儿童进行亲子沟通;父母的教养知识、教养观念等存在不少问题.要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养水平.必须从家长做起;改善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整体现状,"主战场"在农村,重点是农村家长.  相似文献   

10.
农村以保育为主要教养方式的家庭居多,家长自身认识的不足弱化了家庭教育的效果.文章从家长、幼儿两方面策划了系列活动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幼儿教育,把握科学教育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素养,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亲子情感的和谐发展,促使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相融合.  相似文献   

11.
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是问题儿童,留守儿童当中也有许多积极乐观、品学兼优的学生.真正难以管教且不容忽视的,是那些在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留守儿童.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在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留守儿童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了应对这类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教养观念现状是不太令人乐观的。在城市家庭中,高智商、高要求、多技艺和强训练的教养理念一统天下,技多不压身的古训在现代家庭中重新找到了强大的生长点。在紧张繁忙的陪练中,家长只以儿童学会某种技艺为标准,来衡量自身教育理念的行为效果,为了孩子“学好”,生活上包办代替,学习上辛劳陪练、强行监督。而恰恰忽视了儿童个性的成长发育,忽视了孩子首先将成为一个公民的基本事实,偏离了教育培养全人的本意,使儿童家庭教育失去了支点:该严格处却放松,该放松处又严格。   要调整家庭教育中失衡的教养行…  相似文献   

13.
《颜氏家训》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提出的家庭教育主张对当前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部分家长教育主体意识淡薄、忽视良好家庭环境的营造、存在溺爱的家庭教养方式等问题,可以借鉴《颜氏家训》中蕴含的教育内容、方法,采取抓住儿童发展关键期、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树立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学前儿童的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学前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学前儿童家长会在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与支配下,采取相应的教养方式,表现出一定的教养行为,最终作用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随着其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及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的变化而变化着。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是永  相似文献   

15.
赵欣  袁茵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7):112-115
儿童攻击行为是儿童诸多问题行为中十分普遍的一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文章从家庭的角度分析造成儿童攻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的不良行为,家庭关系质量差以及父母职业、学历、收入低等。解决此问题要改进家庭教养方式,科学教育;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处理好家庭关系,提升家庭和谐度。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养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改善家庭养育现状有助于改善农村学龄前儿童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家长教育观念、家长素养、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四方面通过对陕西农村地区1161名0-6岁儿童家长的调研发现,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家长重视家庭养育,存在重智倾向,家庭养育受家长生活环境和家长实践智慧的影响,家庭教育指导难以满足家长不断增长的养育需求等。据此,通过依托社区建构0-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掘社区本土资源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建立政府主导的联动机制保障家庭教育指导的可持续性发展等策略,建构适宜于农村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的人格塑造、角色培养、良好品质养成等都源于家庭的教育和培养,选择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家长智慧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教养方式的意义及其特征、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影响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的全面分析,旨在为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陈小普 《考试周刊》2013,(87):177-178
家庭通过家庭结构、父母期望与教养方式、家庭关系等途径影响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与媒介素养、完善家庭的教育功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网瘾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欺凌视角下家庭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对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追访数据,对7510名初中生进行了追访调查。结果发现:男生比女生容易欺凌他人,寄宿比非寄宿易发起欺凌行为,学习成绩越差欺凌行为报告率越高;专制型、宽容型、忽视型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校园欺凌影响显著,能够正向预测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同伴关系越疏离越容易发起欺凌行为;同伴关系在专制型、忽视型、宽容型家庭教养方式与校园欺凌之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继而提出提高父母教育素养、引导学生发展良好友谊等方法,构筑防范校园欺凌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20.
研究探讨了送教上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适应行为发展水平间的关系.主要以广东省佛山市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特殊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和儿童适应行为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162名送教上门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表明:送教上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适应行为存在相关,溺爱性教养方式与该类儿童的自我管理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