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高校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所,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五个认同”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课堂主渠道,讲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讲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以社会实践为平台,讲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通过教学改革、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等多种形式,提升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大局,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青海高校应该加大力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战略任务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采取各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铸牢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提供保障.文章通过调查青海高校在铸牢中华民...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时代英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铸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进行研究。要注重培育途径的多样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同时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4.
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是什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是什么,如何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厘清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认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核心要义、心理支撑与思想基础,并结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以此提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三大方面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历史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性的需要;形势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性的需要;国情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性的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精神内核具有提高政治认同、培育民族认同、传承精神财富等方面的价值耦合。通过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等有效路径将其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6.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团结各族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思想引领,通过思政教育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宣传教育,有助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和谐统一的民族关系,推动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大家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亟须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优势,巩固和扩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保障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思政教育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7.
情感认同是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机制。各民族共有的情感发生基础、共享的情感体验内容以及共通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中华民族情感认同的形成开端、稳定支撑和独特载体,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前提条件、重要基础和联结纽带。情感认同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能够促进情感有效发挥动力、调节、感染以及迁移等多重功能。鉴于此,高校要在实践中遵循情感认同的发生机理与功能机理,通过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但高职院校对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路径比较单一,且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认知不足。针对这一现实情况,通过分析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并以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则,以加强思想引领、聚焦立德树人为实践路径,为促进高职院校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青年学生只有具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人才。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价值内涵具有高度一致性。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融入思政课堂,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有助于落实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增强中华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国家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究西南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可知目前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国情的认知情况较好,但部分高校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方式、宣传推广、趣味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现存问题,强化新媒体宣传培育路径,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活动,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苏德 《民族教育研究》2024,(1):10-12+15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必然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人心,有赖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常态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需将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及社会教育纳入其中,发挥好党员干部教育的引领力,提升高校教育的创新力,强化社会教育的辐射力,形成覆盖全民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为此,应探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开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必然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人心,有赖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常态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需将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及社会教育纳入其中,发挥好党员干部教育的引领力,提升高校教育的创新力,强化社会教育的辐射力,形成覆盖全民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为此,应探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大学生国家认同,厚植爱国情怀,从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角度中,提炼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素材,筑牢国家认同思想根基,夯实国家认同群众基础,深化国家认同制度共识;强化大学生疫情防控中的共同体意识,增强危机意识,构建责任意识,推进大学生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帮助大学生实现共同理想和个人幸福的契合,引导解决思想"根子"问题,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筑牢大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从课堂教学、育人方式和师资队伍3个方面进行全面整合,着力加强大学生民族平等观、民族团结观和民族发展观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使其成为堪当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人才。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对象,应融入高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普遍性的同时,注重特殊性,提升工作实效。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调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心的积极力量,形成积极情绪体验,构建积极外部环境,培养积极意志品质,助力各民族大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遵循,而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现路径.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积极互动关系结构,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阐释工作,以此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加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史国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五观"的树立,有利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应从党史国史教育的内容入手,通过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路径,切实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史国史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以及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有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本文对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以广西M大学为例,从制度保障、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科研育人体系、创新方式载体等方面总结学校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成效,归纳路径建议,以期为民族院校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成效和实施效果及为其他普通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本文扎根于教育共同体思想的基本理念,以西北地区民族高校为载体,从行为、生活、思想等三个方面入手,解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民族高校教育中的现实困难及挑战,并为民族高校构建教育共同体提供实践路径,为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作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本文通过分析和探究民族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现状问题和路径方法,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为民族学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走深走实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