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模仿、改造、建构中形成了当前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位一体的校外教育供给模式.校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旨在立德树人.这种供给模式满足了人们对校外教育总量、内容和质量等多方面的教育需求,但在一些关键性制度安排上仍存在薄弱环节,亟待从顶层设计、补齐短板、科学规范等方面着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雷洁 《文教资料》2014,(3):85-87
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社会公众对校外教育的服务需求日益高涨。校外教育机构因资源有限等原因.仅凭自身力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其公共服务供给的需求。本文分析广州校外教育传统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反思广州校外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其他省市校外教育管理中的行业协会和联席会议做法,探讨广州校外教育在新时期构建社会合作型校外教育管理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北京与东京校外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分析了北京与东京校外教育的性质、内容和特性,指出:由于东京校外教育归属社会教育、北京校外教育归属基础教育,因此,东京校外教育具有较明显的社会开放性和社区成长性,北京的校外教育则带有较浓厚的部门垄断性和行政"区属性";在内容上,东京的校外教育更偏重于社会教育活动,强调青少年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北京的校外教育虽也有社会教育活动,但它的"专项小组"活动更偏重于"专业"教育活动,强调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北京校外教育的发展应该增强社会性、社区性,在终身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建立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校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社会变迁的视角,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校外教育政策的变迁.这三十年间,既可以看到校外教育政策被政治话语建构的轨迹,还可以看到单一话语模式向多元话语模式转变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三个重要校外教育政策文本主题的变迁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展现21世纪以来校外教育宏观发展的脉络与轨迹.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分析了北京与东京校外教育的性质、内容和特性,指出:由于东京校外教育归属社会教育、北京校外教育归属基础教育,因此,东京校外教育具有较明显的社会开放性和社区成长性,北京的校外教育则带有较浓厚的部门垄断性和行政“区属性”;在内容上,东京的校外教育更偏重于社会教育活动,强调青少年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北京的校外教育虽也有社会教育活动,但它的“专项小组”活动更偏重于“专业”教育活动,强调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北京校外教育的发展应该增强社会性、社区性,在终身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建立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校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加法”需要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资源。校外科普教育同学校科学教育一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校外科普教育有自身的突出特征,在现实中也存在落实不力的问题。应通过构建校内外融合发展的学习生态、加强校内外科学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加强科普教育基地教育质量评价建设来推动校外科普教育的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7.
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具有明显的社会福利特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力量、以规模式推进为发展模式、发展策略具有"补缺"旨向.为深入了解当前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模式与老年教育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对广州市11个区的居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福利性设计逻辑难以满足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应然需求,"科层性"执行逻辑难以满足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实然需求,政府供给和市场力量难以实现有机整合.从市场、政府和社会等层面,对我国现有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模式进行重构,通过规划老年教育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加强老年人核心素养教育,探索终身性老年教育渗透策略等方面,不断完善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本科生校外导师制是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深入探索,是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阐述了本科生校外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具体运行模式、实施成效。实践表明,该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社会竞争力和就业率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校外舞蹈教育家庭化学习,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象征,审视回望校外舞蹈教育的历史,可发现,孩子们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的父母,且基础教育是校外教育机构和父母共同承担的.家庭化学习这一校外舞蹈教育的有效方式,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中架起了一座桥,有机的把知识、技能、情感、责任在教育中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师资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校外教育机构、活动场所的硬件投资,校外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校外教育在软件建设方面并不乐观,尤其在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本文在了解校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加强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时,笔者结合校外教育教学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开展校外教育师资培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周伟清 《教师》2022,(2):21-23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信息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青少年宫是现代社会中学生们接受教育、愉悦身心的最佳校外阵地,为了促进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快乐成长,助力青少年宫高效教育发展,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上,重视信息技术在青少年宫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真正在信息化环境下优化青少年宫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为学生的发...  相似文献   

12.
校外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体育运动、文化艺术教育、游戏娱乐、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等.由于种种原因,校外教育还面临诸如师资缺乏、内容狭窄、方法陈旧等问题.为此,校外教育部门及其主管部门要积极谋划改革举措,统筹规划,不断改进工作,使其更加贴近青少年思想实际和生活现实,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试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校外租房的成因,并从成本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校外租房的效应,最终提出高校应从加快后勤改革步伐、突出人本管理等方面应对大学生校外租房.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参与性观察与访谈对校外教育机构和学校教师进行了研究,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展开讨论,发现在知识的选择与组织的过程中,学校课程实践与校外课程实践无论是在知识存在的形态、知识的社会基础、知识存在形态与社会基础的关系上都存在着差异.两种课程实践分别影响着学生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形成,同时又为人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提供了相互补充与融合的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15.
职业学校因为工作重点在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与就业,使得学校公民教育弱化,学科渗透模式流于形式,甚至被忽略不计.因而,充分利用职校生校外见习或实习时间充足的特点,开发校外公民教育资源,期望在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实现技能学习与公民教育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普通高中教育的特殊性,具体分析了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办学定位模糊、培养目标错位、政府导向偏差、办学模式单一以及校外资源渠道不畅等问题,探讨了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设计过程中的价值选择问题,并从学校发展方向的特色化与多样化、现代化的硬件与软件资源供给、教育过程中以育人为中心的教学-科研-管理变革、"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效能指标以及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多元联动的支持系统等方面,构建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7.
校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学生道德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载体。校外教育的教育功能不可忽视,校外教育在人才教育培养上的独特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发展特长,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修养,而且能调适青少年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投入、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不断提升,教育研究知识产权日益受到社会重视.论文以教育研究论文为例,利用经济理论和文献计量等方法,从供给主体、供给的影响因素、期刊以及供给投入等角度,对教育研究论文供给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同时,根据分析结论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实际,给出了一些规范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卢晓明 《上海教育》2015,(10):75-76
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等校外教育机构实施的校外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推进,校外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独特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而校外教育能否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校外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文秘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有校内半工半读模式、校内业余模式、校外基地模式、校外—终段实习模式、勤工俭学模式等,选择哪种模式要考虑到社会岗位资源、师资队伍、经费支持、训练的核心能力等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