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面对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合作能力不强""合作层次不深""合作渠道不畅"等问题,搭建新的育人平台,创新育人体制,改革以往校企松散的合作模式是必由之路。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总目标,探究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对产教融合园进一步释义,并提出产教融合园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治理框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卢红玲 《高教论坛》2024,(3):111-116
对全国6所地方高校广播电视领域的艺术硕士培养方案分析发现,当前艺术硕士培养存在着培养目标同质化,课程体系与学术学位趋同,前沿类、跨专业类课程不足,专业实践缺乏系统化设计,产教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双导师制流于形式等问题。地方高校必须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系统设计专业实践,健全完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和双导师制,不断提高艺术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当前动画行业对应用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对动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改革以动画专业核心课程三维动画创作课为例,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构建渐进式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成立校企协同育人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共建的产教融合教学体系构建,有助于推动动画专业的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提高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实现教育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沿性不够突出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重庆师范大学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创建了基于"生物产业化学院""生物行业企事业单位""生物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三方平台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三方育人平台,拓展育人途径,联合共建适应生物产业需求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创新丰富了协同育人内涵,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褚海峰 《广西教育》2022,(9):137-140
本文以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究地方高校设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阐明地方高校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现状及成因,提出改革实践中以民族文化研究为培养核心,加强跨专业学科融合,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增进设计教育产教融合等策略,以切实提高地方高校设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赋予了"三全育人"新的语境和内涵.农业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须回应解决其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明确、红线贯穿人才培养不彻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建立"三大协同"工作体系、构建"4+"引领体系、创新"五大工程"实施体系、健全"六化推进"保障体系,建设农业高职院校"3456三全育人"体系,实现育人资源和力量全面汇聚,推动学生大国"三农"情怀深化培育、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高度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构建产教融合驱动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既符合行业高校培养支撑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又适应当前行业高校双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应突出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导向、汇聚多元创新要素和创业资源、构建政产学研全过程协同育人,实现双创教育链与行业产业链融合、政产学研多元主体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双创人才.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把人才、教育和产业链条有机链接起来.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还存在产教融合资源分散、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脱节、人才供给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汇聚校企合作资源,就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多元协同产...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深化协同创新战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改革,破解协同培养体系不全、协作平台不高、协同机制松散等难题,推动高校组织模式和人才培养路径变革,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改革的重要方向。常州大学通过“政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深化产教融合,集聚多方资源,构建“五位一体、四链融通、三重保障”研究生协同培养长效机制,在完善协同培养体系,打造实体平台,推动协同育人,促进联合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需要形成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融合的新机制、深化思想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优化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深层互动教学组织新形式、构建"岗位适应、行业标准"的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新体系、形成高等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生态。产教融合形态上需要从"点""线""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层次上需要从"课程""专业""专业群"向"学校、集团"方向演化,性质上需要从"项目""平台""机制"向"生态"方向演变。其关键是建设能够聚集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系统运作的核心载体--中国版的"跨企业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11.
在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分层分类施教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应然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然性、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然性.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分层分类施教面临优质"双师"资源缺乏、课程改革推进缓慢、产教融合尚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通过外引内培专兼结合培育师资、通过模块设计创新教学进行课程改革、发展产教融合多方协同精准育人,以期提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分层分类施教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应然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然性、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然性.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分层分类施教面临优质"双师"资源缺乏、课程改革推进缓慢、产教融合尚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通过外引内培专兼结合培育师资、通过模块设计创新教学进行课程改革、发展产教融合多方协同精准育人,以期提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分层分类施教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应然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然性、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然性.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分层分类施教面临优质"双师"资源缺乏、课程改革推进缓慢、产教融合尚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通过外引内培专兼结合培育师资、通过模块设计创新教学进行课程改革、发展产教融合多方协同精准育人,以期提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79-80
现阶段地方高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亟需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将产教融合理念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高校科技特派员制度有效实现了产教融合,为农村的创新创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制度的实行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探讨科技特派员工作对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影响,旨在促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经成为现代院校助力区域经济建设及自我发展的关键途径,更是满足社会经济建设需求,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突破口,在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建构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模式,可以深化教育内涵,提升教育实效。文章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明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新时代高职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社会治理等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高职教育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以"面向乡村""干在乡村""反哺乡村"为基本方向,进一步强化校村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校村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校村产教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中职机电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德国先进胡格教学理念,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实施,推进"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实施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制度保障不够完善、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为此,开展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研究迫在眉睫。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基于汽车产业园的区位优势,创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工学四合"产教融合模式,形成了一套"三园融合、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是我国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而强调的教育发展策略,与"政产学研用结合""校企(地)合作"等高校办学理念一脉相承。教育部直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J校,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方面的独特经验显示,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等方面一直在持续发力。面对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和全面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内在规定性任务,一流高校还可以在强化管理、教学引领、铸造品牌和突出实效四条路径上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20.
韦端  陈正振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98-101
为解决交通运输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不全、水平不高、共享不足,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作用不明显,对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贡献度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构建"交通教学工场",通过分析其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服务产业方面的优势,提出了紧密对接行业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良性循环机制等实现路径,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