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梳理国内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论述产学研协同驱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提出发挥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强化高等院校的育人功能、搭建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与科研转化的平台、提升企业价值创造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实现产教研融合、政企校研协同增效,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统筹协调并且整合利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人单位等各类机构的资源,对研究生进行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民族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肩负着重任,构建和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新体系以及当前国内各民族院校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主要困难与问题的归纳和阐述,具体分析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学硕士研究生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提炼和总结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功实现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顺利过渡,研究生教育也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生源状况不理想、科研能力不强以及协同创新程度不够等主要问题,高校应通过实施招生制度改革、树立协同创新理念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方式以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政府应搭建平台、建立第三方组织促进各方参与硕士研究生的协同创新培养。  相似文献   

4.
宋鸽  王建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77-279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校内科研平台与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充分依靠“科研育人”抓手,坚持以实践基地合作科研项目引领为导向,推进行业与企业专家进学校和专业导师进企业“双进融合”,探索双导师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健全保障体系与评价机制,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际科研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提升,着力培养既有“卓越精神”、又有“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文章以大连海洋大学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农业硕士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依托基地、对接产业的实践创新育人模式改革。通过营造渔业装备工程实战场景,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抓手,构建了农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育人新模式,并以健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深化案例教学改革、贯彻协同育人理念为实施路径,推行实践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我国农业硕士培养提供可参考的方法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产业学院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及服务地方的重要平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因此,依托产业学院建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十分必要。以山西大同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为例,论述了依托产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的必要性、实践路径和成效,为进一步研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新型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一种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新型工程创新人才,其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文章以航空工程为例,在剖析当前专业硕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从"创新专业硕士的培养理念,引导其全方面发展""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构建协同创新的培养体系"和"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完善课程考核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石油与化学工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新工科理念高度契合,新工科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在"理工融合"方面进行了前期实践,以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抓手,依靠协同创新中心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从"理工融合型本科生培养模块""理工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块"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块"三个模块入手,在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育人环境建设,培养模式升级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信息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提出确立"培养服务区域信息产业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与产业需求协同发展的"动态化、模块化"的培养方案,采用"三突破三协同"的培养方式,建立"多维立体"的协同支撑保障体系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首要任务。创新能力薄弱是当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短板。为此,在分析高校当前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加强思想引领、优化课程体系、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师资水平等四个方面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为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协同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思路。协同式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四结合、三提升”的教学理念。四结合是指通过项目研究集群与导师指导集群相结合、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项目训练相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与企业研发需求相结合、研究生培养方案拟定与科研管理制度相结合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三提升是指通过“四结合”协同式培养,提升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质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协同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优化了导师指导模式、建设了研究生优质课程、改善了研究生创新实践环境,但是也存在很多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学科交叉融合与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发,构建了工程训练培养体系、资源体系、保障体系,通过多层递进、平台加模块、协同育人、线上线下结合、建设整合平台、组建创新型师资队伍等措施,实施基于新工科的工程训练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表明,该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江西理工大学在研究生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积极探索。通过构建研究生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海外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新模式,搭建研究生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研究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创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和协同性的工作。应用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基础性、专业性和实践性三个维度的创新能力;应用型高校可通过创新的教学体系、创新的学术环境和创新的科研实践体系等三大路径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棉花实验班在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构建应用型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棉花实验班四年的改革实践表明,通过建立专门管理机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方法,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应用,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校院、校企合作力度,形成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总结了棉花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以期为农科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军事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应突出理论应用、军事实践和岗位特色。当前我国军事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存在战学研结合不紧密、个性化教育不足、学员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提高军事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树立工程教育新理念、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加大开放办学的力度、建立刚柔相济的教学管理机制、创建多层次的学员创新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7.
创业教育成为高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商专业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对“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修订培养方案、推进协同创新和推动教学改革方面,就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商专业“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进行研究,对高职电商专业“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及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本文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对其实施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归纳,进而从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制度保障、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基地保障、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运行程序三个方面展示了学校"三位一体"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环节的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体现了学校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成功特色,也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平台。  相似文献   

19.
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实践创新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瞄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两大教学难题,借鉴多元协同理念,开展一系列多层次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包括:推进多元协同的软件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重组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教学内容,促进科教融合,构建开放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云平台,推进虚实结合、开放共享学习模式改革。该探索对促进软件工程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定位,建立"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产业化学院建设,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打造专业(群),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科教师队伍,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