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不断地深入应用,新型的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应运而生.本研究以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实践为依据,基于新课程、新学习和时空场景,制定覆盖全学段的数字化测量评价体系与机制,构建"一脑五平台"无痕教育评价系统,并探索出构建保障体制、创新无痕教学、数字空间设计、突出评价主体、融合信息技术等系统化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受疫情影响,全国教育系统启动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并涌现出了教育新样态和新形态。这为学校和教师反思与重构自身角色和职责,向未来学校转型提供了契机。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支持下,未来学校的办学空间将越来越智能化、教师将越来越社会化、人才培养模式将越来越强调能力发展、教育评价将越来越重视数据、教育管理将越来越依靠人机联合决策、教育公共服务将越来越关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种在线教育和学校教育双向融合新生态,将破解当前教育无法兼顾公平与质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杨清 《教育科学研究》2021,(11):61-65,71
课堂教学评价是学校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挖掘和提升的过程.当前,学校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误区,未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学校要立足校本、鼓励教师广泛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基于全面事实对课堂教学的价值作出清晰合理的判断;通过教学实施者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参与者的互动交流,全面而有深度地挖掘课堂教学的价值生长点;基于教师个人的持续探索和学校系统的制度支持,实现评教合一,真正促进课堂教学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促进中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引导、督促和教育作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可以从回顾展望、以评促育、纳入常规、搭建平台、沟通协商、及时有效等六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促进中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引导、督促和教育作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可以从回顾展望、以评促育、纳入常规、搭建平台、沟通协商、及时有效等六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它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等顽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为基层学校指明了方向,对教育大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必将产生重大影响。激励各类学校针对不同学段特点,积极探索多元化评价办法,促进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学校创建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获取多元主体参与多维度发展水平的评价数据,以此全面了解学生和班级整体状况,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做出全面评价,肯定优势和发展潜能,并明确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探索共筑教育合力,有效引导学生个性、全面、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业述评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倡的重要内容之一,指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综合陈述与评议的一种评价活动。这一活动具有增值性、全面性、协商性及多元化四个基本特征。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学业述评,以促进学生适性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为保障中职学校学业述评的有效开展,需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明确学业述评内容标准;以个性发展为目标,探索多样化述评方式;以观念转变为基础,提高教师评价素养;以调节激励为导向,营造开放宽松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宣沫 《教育文汇》2021,(2):8-11,15
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目标之一,是高中学校要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是改革的重要抓手。上海市松江二中聚焦E-SA-S跨学科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以核心素养为指向,持续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校育人方式改革,努力使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并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我校将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促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促进师生、学校共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在实践中努力进行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五育”并举方针的落实。构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评价体系,需要确立明确的评价目标,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完备的评价体系模型。具体实施策略是:构建综合性课程,落实“五育”并举;创设真实性情境,拓展评价资源;开发创新性评价工具,推进评价实施;兼容多元评价主体,交互评价视角。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稳步推进与逐渐深入,教师增值评价对反映学生真实进步和教师实际教学效能、激励教师成长及助推学校变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增值评价的理念从早期的保障评价客观、服务绩效管理,转变为促进教育公平、引导师生全面发展。教师增值评价的建模方法从基于线性回归的简单预测分析、基于方差分析的混合效应分析,逐步发展到融合机器学习的智能算法分析。教师增值评价的实践模式主要分为基于学业成绩的教师个人评价、基于学生素养的教师集体评价以及基于终身发展的全体师生评价。教师增值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向包括多元模式、指标融合、数据互联、模型优化、智能平台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形成性评价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行为表现所进行的评价。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存储信息的完整性、评价结果的公开性以及应用操作的可行性,通过全员培训策略、组织管理策略、专业支持策略和行政推动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师生教育观念转变,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航仪。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小学教育集团追溯学校办学的历史,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建构校本化“童年清亮”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优化评价实践路径,使评价改革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5.
学校评价是依照教育目标要求对学校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定估量,是保障和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评价体系,实现了从政府单一主体评价向政府、学校、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转变,从重视硬件设备评价向学校内涵发展转变,从以分数为主的升学率竞争评价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但评价标准难以摆脱"名"与"实"两难困境、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积重难返、构建多元参与的学校评价体系仍举步维艰等问题影响着学校的育人质量与发展.未来,对标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学校评价应超越结果与绩效,回归过程与改进,继续坚持以学生和学校发展为核心的过程评价,坚持基于底线思维的标准评价,坚持基于放权赋能的政府评价与社会评价,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单一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评价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通过对一所农村小学社团课程建设前后教师、学生的变化数据的调研,对社团课程促进学校教育评价创新的有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多元社团的组建使学校教育评价更全面、更动态,令学生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更多元更自信。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更新,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被动局面"有所扭转,"让每一个高中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新的多元评价模式为学校教育管理提供了优化思路,促进全员德育的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过程中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构建,也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促进更多的教育反思与探索,从而改变学校教育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19.
正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各省市都在高度关注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为中招服务。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以及一线的班主任和教师,在关注综合素质评价为中招服务即总结性评价的同时,更应当关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初中是基础教育的中间环节,它处于承下启上的重要地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水平,不仅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当今社会需要公民的重大问题。北京的实践说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是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举措,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师生教育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增值评价首先需要产生议题设置力,进入五大主体视野;其次要为主客体所认同;再次要能够转化成行动力.它根植于时代逻辑、认同逻辑和行动逻辑的共同塑造,其中时代逻辑是基础,认同逻辑反映时代逻辑,时代逻辑和认同逻辑统一于行动逻辑.时代逻辑包括推动基础教育评价理念革新,促进政府科学履行职责;驱动基础教育评价范式转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与变革;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方法完善,助推教师有效教学;引领基础教育评价智慧运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推动基础教育评价观的科学树立,促进营造评价的良好社会氛围.认同逻辑包括评价内容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消弭加重学校负担的集体想象;评价方法由盲目化走向精准化,消解教师"无限责任制"的承压窘境;评价方式由偏重结果走向关注过程,消释学生的主体缺位隐忧.行动逻辑包括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的行动发展,制订和完善教育评价标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的行动推进,加强教育评价专业机构的组织和队伍建设;从"惯性思维"到"破而立新"的行动变革,探索并创新教育质量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