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英国在大学外部评价方面先后建立了“科研卓越框架”、“教学卓越框架”以及“知识交换框架”,以此形成了全方位评价大学的“卓越框架体系”.这一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政府机构与利益相关者反复磨合、定量技术与定性方法紧密结合、评价整体性与对象多样性相互融合以及简化大学事务与优化评价实施有效统合;同时其未来趋势表现为从政府主导评价走向多方利益平衡、从看重经济贡献走向考察社会影响、从强调促进竞争走向凸显质量提升、从各自独立发展走向协同配合演化.英国的相关探索可为我国完善大学外部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2022年10月,英国发布新版“教学卓越框架”,启动新一轮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作为英国三个高等教育“卓越框架”之一,“教学卓越框架”是“卓越”这一理念在高校教学领域的应用。卓越嵌入高等教育话语源自竞争,其直接结果也是竞争。卓越视域下,英国提出“教学卓越框架”的主要动机在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大学的提质增效。同时,该框架在评估指标上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评估主体与过程方面体现出多元主体参与协商的特征。虽然“教学卓越框架”成功将各界目光聚焦于教学,但由于过于倚重学生满意度和学习结果,这新一轮教学评估仍然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高等教育质量、应对高等教育面临的国内外压力,英国于201 5年11月和2016年5月陆续发布高等教育改革征求意见绿皮书《实现我们的潜能:教学卓越、社会流动和学生选择》和全面改革高等教育体系白皮书《(知识经济的成功:教学卓越、社会流动和学生选择》,强调应将优质教学和学生学习作为英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估策略——“教学卓越框架”.该框架旨在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将教学提高到与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改善学生的就读体验.在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下,“教学卓越框架”的提出对英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国开展的研究卓越框架是评价高等院校科学研究项目质量的一个新的行动计划.其评估重点是科学研究项目的产出、影响以及环境三个要素,文章介绍了评估的主要内容.以及该计划的时间进度安排,探讨了英国研究卓越框架对我国开展类似科研评估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教育质量下降及公众问责的压力,2016年英国开始推行教学卓越框架,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进行试点评估,以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在梳理英国教学卓越框架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其七年改革实践的社会评价与反馈,展望了2023年教学卓越框架的改革动向,并从加强学生在教学评估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估机制、有机结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加强评估结果的透明性四个方面为我国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完善中国特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教育增值理念的视角研究发现,2016年英国全国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卓越框架”(TEF2016)建立的内在动因是教育质量观向“人才培养中心观”转变背景下教育增值理念的兴起与发展。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加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英国2022年发布的TEF2023紧扣TEF2016存在的增值内涵理解功利化、增值目标多样性难凸显、增值评价效率低下等问题,进一步丰富评价维度与指标内涵,以增值特征重构评价标准框架,并且对增值评价的组织管理进行优化。通过这些举措,TEF2023希望全面反映惠及共同利益的高校教学增值,平衡增值评价的标准多样性和过程规范性间的张力,以及减小评价关键环节的成本。这些改革背后展现出英国对“教育增值”内涵、本质和特点的深入理解。英国的经验可以为新时代我国探索科学的高等教育教学增值评价模式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科研卓越框架”是英国于2014年起面向全英高校实施的科研评估体系。新一轮评估“科研卓越框架2021”在参照“科研卓越框架2014”元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评估制度进行了改革探索:在评估组织与管理方面,进一步优化了学科分类,提高了委任专家的代表性,完善了参评学者管理制度;在科研产出维度,改变了规模导向的评估方式;在科研影响维度,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涵盖范围;在科研环境维度,增设了院校级环境评估。英国“科研卓越框架”评估为适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所进行的制度改革,为我国科研评估体系改革提供了如下可资借鉴之处:建立跨学科研究的评估机制;关注科研成果的非学术影响;注重科研人员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校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大学曾是现代大学的典范,但如今似乎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为了重振德国大学的科研地位与国际声誉,2017年德国政府在2006年“卓越计划”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卓越战略”,57个卓越集群、10所卓越大学和1个卓越联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从“卓越计划”到“卓越战略”,其主要动因在于重振德国大学的全球领先地位;其最大的变化在于调整了资助层面、遴选标准和遴选机制;其战略意义在于推动大学分化与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其实现路径在于引入国际评审、实施流动与反馈机制以及整合区域科研资源,力争促进德国大学早日重返世界科学研究中心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研究具有以问题为导向的本质属性,也是解决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中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的重要切入点。英国即将进行的大学科研卓越框架2021(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2021)建立了完善的跨学科研究成果评价机制,对评价的内涵与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流程等作了明确阐述和规定,体现出注重严谨、强调全面、关注公平、重视合作的评价理念,能为我国跨学科研究评价机制的建设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欧国家大力发展卓越研究计划,以推动科研水平提升和一流大学建设.丹麦的“大学研究投资资本计划”、芬兰和挪威的“卓越研究中心计划”以及瑞典的“林奈环境建设计划”主要面向高校.这些项目针对有巨大潜力的学科,采取长周期风险投资理念.投入经费不仅来自政府与高校配套拨款,还吸纳了国内外多元主体支持.资金配置采用整体拨款,并配合绩效评价机制,有力提升了卓越计划投入产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