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范式转换的视角审视,我国教育学经历了科学教育学、政治教育学、实践教育学等发展阶段.科学教育学以建立科学的教育学内容体系为目标,政治教育学以服务政治而非学术研究为指归,实践教育学按照问题逻辑,并以规范行为的思略建构教育学内容体系.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是教育实践变革的产物.随着我国教育的转型发展,教育学将面临教育之"学"与教育之"术"的进一步分化."学"、"术"分途,"学"、"术"并进是新世纪教育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公共教育学教学的逻辑起点主要存有师范生、教师、人三个维度,据此出发构建的教 育学体系分别是师范教育学体系、教师教育学体系、大众教育学体系.师范教育学体系迎合 了教师职前教育的需要,但忽略了教师职后教育的需求.教师教育学体系有效地将教师的职 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要求结合起来,但仍然未能拓展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众教育学体 系则从所有人在社会不同场所中的教育角色出发树立"人人是教育者"的理念,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来看,新课程改革需要教育成为人生之学、生活之学与智慧之学,且人生教育学、生活教育学与智慧教育学是相互融通、互相参照的,都植根于教育实践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周作宇 《教育研究》2021,42(3):53-75
长期以来,教育改革主要聚焦正规教育.在大众话语体系中,学校教育几为正规教育的全部.随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态越来越受重视,泛在的广义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从思想和行动的关系观察,在特定的情境下,任何行动都或隐或现受一定思想的影响.教育行动者的行动乃是其"使用中"的教育学的体现或外化.教育学既有经过编码的理论化加工的成文形态,也有未经编码的缄默形态.未经编码的教育学常处于集体无意识水平.在特定社会空间和活动场域,广泛存在的未经学科化的教育惯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日常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民间教育学就是泛在的教育学形态.在民间教育学的基座上,存在着学院教育学、学校教育学以及官方教育学三种形式.这三种教育学彼此之间,及其与民间教育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或协调或矛盾的联系.泛在的教育系统包罗万象.以国民教育体系为主体的系统可定义为第一教育系统,该体系之外的其他构成子系统可定位为第二教育系统.教育改革必须全面审察教育学的多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也必须全面审察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的联系.既要直面"教育学际"的冲突,也要重视两大系统之间的冲突.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创新理念和建立新制度、新规范的过程,还是消除旧习惯、摒弃旧思维的过程.因此,在强调"学习"的发展意义的同时,还要依靠"反学习",消除不合时宜的旧习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学视域中,教育学所承受的种种诘难均来自教育学知识的困境。教育学知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与中介性等特质,其内在地要求以"整体知识论"作为知识确立标准,并诉诸方法论的多元,最终实现多重的价值目标。在这个知识主导的新时代,教育学对外应确立起自我的公众角色,成为大众的普遍之学;对内则应充分展开自我反思,再造真正属于教育学的个性化文化制品,走向教育学形态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公共课"教育学"性质与任务的认识有失偏颇,使得这门课程在定位上存在误区,虽然现行教育学课程改革名目繁多,但实际上仍是将教育学定位于"三栖学科"设想的延伸.教育学教材的改革应以教师-学生间直接教学-教育过程为重点,以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问题和广义德育基本问题为核心,建构起能够提供有关中国现行教育结构与教师工作的起码的理性知识,使学生对教育结构和教师工作有比较系统的认识的教育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研究的不景气是当前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广大理论工作者缺乏应有的视野和宏伟的理论气魄,教育学从基本概念到整个体系结构都明显地打上了前苏联教育学的痕迹与烙印,至今一些教育学理论工作者的思维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难脱其臼。胡德海先生的《教育学原理》通过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整个体系与框架结构的深刻剖析和多维度、多视角的系统阐释,在秉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辨其源流,匡其谬误。究教育学之真性,通教育学之根本,以独到新颖的灼见,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学是关乎人的生命之学、生存之学与生活之学。现有的职业教育学内涵的揭示存有种种缺陷,职业教育学面临的困境与此有重要关联。引入人权学的视角,将"职业生命"、"职业生存"、"职业生活"等概念引入职业教育学内涵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职业教育学是以培养"职业人"为目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以探索职业生命、职业生活、职业生存技能为规律的学科(教育价值的主要内容);该学科可以有效发展职业生命,和谐职业生活,规训职业生存技能,展现职业的创造价值,维护职业尊严,彰显职业声望(教育价值的意义作用)。新视角的突破意义在于:还原职业教育生命之学的本质,凸显职业教育学生存之学的价值,强化职业教育学生活之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教育学科的反思与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元教育学的发展更加激发了教育学者的学科自觉。基础教育学对于教育学学科尊严拾回、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然而,当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学前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日臻成熟,面向最具基础性地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研究群体最多的基础教育之“学”长期以来却是缺失的。从知识逻辑、社会需求逻辑和政策逻辑来看,基础教育学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理应有其“合法”地位。基于学科边界和基础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基础教育学是研究基础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价值和影响机制的学科,这也成为基础教育学的学科边界及其内部划分、处理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依据。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追寻基础教育的“变”与“不变”,探寻基础教育的“中国根基”与“世界话语”。为此,应构建具有文化基因和实践基因的基础教育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学科保障制度。基础教育学的建设将为教育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从稚嫩走向成熟,需要基础教育研究者的学科自觉以及基础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0.
自然科学范式和学科规训制度的滥用,在规范教育学的操作与陈述形式的同时,却放逐了教育学的价值和人文关怀,在形式和内涵上对教育学均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教育要成学,但并非一定要成自然科学之学;也未必一定要成学科规训之学.今天的教育学要寻找更为合理和恰当的表达方式,同时为明天的教育学留下足够的发展与言说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