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起源于现象学的本土方法论为社会学的研究打开了日常生活的大门,将社会学从帕森斯及其追随者建构起来的"秩序王国"拉回到了日常生活世界领域之中。从组合时空考察本土方法论,横向上反主流文化运动、反帕森斯运动对本土方法论生发产生影响,纵向上加芬克尔的思想转变奠定本土方法论根本立场。本土方法论最基本的预先假设是个体主义,经由胡塞尔现象学、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加芬克尔本土方法论最终建构而成,相对于结构功能主义,本土方法论在预先假设、行动性质、基本论域等方面实现了转向。本土方法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自身的现实困境则是其理论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教育研究作为质的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现象学、阐释学作为其哲学基础,秉承"朝向事情本身"的研究立场,以"体验--表达--理解"作为其方法论基础,力图在概念抽象的把握方式之外,寻找一种对教育主客体、教育现象、教育经验的新的把握方式.  相似文献   

3.
康德尔比较教育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德尔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形成有其坚实的理论渊源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在分析了当时比较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康德尔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论思想.他认为,民族主义、民族特性和国际主义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因素和力量分析是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切入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对理解当前比较教育中的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情境的改变是科学研究转向创新的重要因素。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区域国别教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学术立场以及更为开阔的视野。区域国别教育研究者要把握时代意义,以新的价值意蕴为指引,冲破区域国别教育研究的现实藩篱,开创中国式区域国别教育研究新局面。应通过对域外教育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和关系性深层寻绎,来挖掘域外教育的深层次意义,阐释域外教育本质特征,透视域外教育发展理路,构建人类普遍意义上的区域国别教育知识谱系,实现对欧美区域国别教育知识生产模式的超越。新时期区域国别教育研究需要以鲜明的时代意识作为指引,切实回应新发展格局急需破解的关键问题;拓展研究视域,以更新和构建整全的区域国别教育知识谱系;转变研究立场,以教育共同利益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跨学科研究,致力于基于中国特色的本土理论创生。  相似文献   

5.
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以往在探讨教师成长时,更多关注教师的技术之思,这往往使教师陷入"常人自我"与"教育惯习"的藩篱。随着现象学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女性主义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等理论思潮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教师哲学之思的重要性。教师进行哲学运思,能形成对教学与学习的批判意识。教师进行哲学运思,成为有"思"的教师,不仅能提升专业意识的觉醒,"心灵的转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促进个人专业成长,成为"解放"的教育者。为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必须使教师进入哲学运思之境。为此,教师要成为"意识唤醒"的教育者、"价值之思"的教育者、"文化生成"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6.
论比较教育学科化与科学化的现象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象学的视角,分析探讨比较教育朝向他者教育实事的悬置与客观、在直观与再现中实现比较教育对他者教育生活的解释、在借鉴与超越中对他者教育生活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比较教育研究应该从现象学朝向实事本身中得到启迪,这对比较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与科学化发展有着特有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用现象学的精神、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教育问题,将会形成教育现象学的独特方法论特征:首先,教育研究包含了理性客观和人文情怀兼备的哲学态度;其次,教育研究回归教育"实事"可以拓宽研究视野;最后,教育研究扎根于生命体验可以延展研究深度。教育现象学的方法论特征对当前儿童研究的主要启示:保有敏感和好奇之心,挖掘儿童成长中的隐秘之意;抛开成人的先入之见,深刻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探寻动态变化背后的意义生成,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回归儿童的亲身体验,开展"接地气"的儿童研究。  相似文献   

8.
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既有方法论意义,又有目的论意义,因为在比较之中存在着比较者的意向性,而当这种意向性指向民族国家教育发展这一对象性存在时,比较教育就具有了目的性.比较教育的目的性可见于比较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方法论之中.在现阶段,比较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为民族国家的教育决策服务,而且在于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因而比较教育又具有创造和谐之美的审美性.具有审美性的比较教育能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实践的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实践是教育的日常生活形式,是实践活动者经历的内心体验。“回到教育实践本身”是现象学研究教育实践的方法论原则,它不仅可以恢复教育实践本应有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生命性,而且可以明见教育实践的本质,体悟教育的实践性知识。藉以现象学直观,卓越的教育实践呈现出情境性、智慧性和反思性的品质。然而,附庸化、技术化和功利化的教育实践不仅遮蔽了教育实践的艺术品性,而且丢失了教育实践的人文意蕴,使教育实践走上了“祛魅”的历程。现象学教育学呼唤教育实践之人文精神的重新发现与回归。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初开始,西方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呈现出徘徊于科学主义和解释主义之间的“钟摆轨迹”。基于知识-权力视角的解读,可以发现:在朱利安与萨德勒时期,民族国家政府的强制性权力推动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产生及其解释主义转向;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学科规训的制度性权力推动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科学主义转向;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左与右的争论,作为意识形态的结构性权力又推动了解释主义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而从20世纪末至今,随着生产性权力的扩散,比较教育研究则呈现出一种范式的多元主义取向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取向。研究范式演进的“钟摆轨迹”启示比较教育研究者不仅要突破个人局限性,认识到研究范式选择背后所蕴含的知识-权力关系,而且还要锚定自身的范式立场,形成学术共同体内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12.
都秋 《科技文萃》2013,(10):138-143
在中国传统文化礼俗中,金色寓有“吉祥如意”之意,因此格外令国人情有独钟:在古代,达官权贵们以黄金来彰显身份地位:到如今,黄金则作为金饰品,成为了彰显华贵气质的不二选择。而在金饰品中,尤以黄金手表,因其兼具计时与美观的双重“性格”,颇受各方人士的喜爱……随着金秋时节的来临,许多人愿意选择在此时『青定终生,而在定情物的选择中,更会不约而同的捋视线转移至黄金手表的身上,这不仅是因为黄金本身的动人色泽本就与这柔和的秋色颇为迎合,也是黄金手表本身给国人送来的美好愿景一一谁不愿自己的爱人能在这个人生的最重要时刻,向自己一“表”心中比“金”坚的浪漫爱意呢?  相似文献   

13.
农夫救蛇     
《双语学习》2009,(6):18-19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一个农夫砍完柴回家,在路上发现了一条蛇。 “哦,可怜的蛇,你怎么跑到外边来了呢?看把你冻成这个样子!”农夫自言自语道。  相似文献   

14.
Long long ago, there lived a rich man who lovedwine (酒) and good food more than anything else,and so did his servant(佣人).  相似文献   

15.
你的孩子会写信吗?这可是帮助他们学会向亲人朋友表达自己感情的很好方式。一定要多多鼓励!如果你的孩子还不会写字,没有关系,图画同样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下面是选自北京苹果树幼儿园小朋友写给亲人的一组信。小朋友们还特别把画的内容告诉老师,老师帮助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6.
死巷乾坤大     
刘福泉 《保定师专学报》2002,15(1):54-55,67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生活在死巷中的人们的形象进行分析,解析精神胜利法的又一个版本——封闭的环境造就了人们封闭的性格,封闭的内心世界,和进行窝里斗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17.
设A是n维欧氏空间E~n中的一个非退化单形,它的切点单形为B,又以A的顶点和它的内切球心的连线与A的n+1个侧面的交点为顶点的单形设为D。若单形A,B,D的体积分别记为V(A),V(B),V(D),本文证明了V(B)≤V(D)≤(1/n~n)V(A)。  相似文献   

18.
在量子理论中,当粒子的波函数给定后,粒子所有力学量的观测值和几率分布不一定确定,还与粒子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黄哲伦在《蝴蝶君》中巧妙地将一个真实的故事与明显带有东方主义色彩的歌剧《蝴蝶夫人》并置,颠覆了东西方权利关系,成为与东方主义对立的声音。由于伽利玛受东方主义的影响,以定势的思维方式和偏见看待东方人,最后成为东方主义的牺牲品;而宋俐玲利用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偏见达到了她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