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教化,助人伦"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理论,强调的是绘画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对道德层面的积极意义.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强调了美术教育在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将我国传统艺术引入课堂教学,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尝试和探索.对此,通过艺术鉴赏等相关课程将传统文化精髓渗透到教学之中,发挥传统艺术的独特价值,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美育和人文素养的目的,树立文化自信,为全面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小学的艺术教育已经步入"核心素养"时代。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关怀、人格修养、文化修养。当然中国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小学低段美术绘本的教学策略一定要与"核心素养"相结合,让小学生逐步形成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美术绘画功底的同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漫画是生活的缩影,是笑的艺术,这种笑的艺术涵盖了诸多美的形态.它既有绘画特征叉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是涉及绘画、哲学和文学的"边缘"艺术.教师应将漫画引入课堂,以其独特的震撼力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想说的冲动,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做中国人,做艺术人"是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的育人目标。围绕"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植根于孩子的心中"这一办学思想,学校将三级课程中蕴含民族艺术教育的因素进行提炼、梳理,整合成三大民族艺术教育核心课程——国墨书法课程、传统文学课程和民族器乐课程。这三大类艺术教育核心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为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画一个完整的圆。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教育时代,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注重文化传承的意义。在这一教学时代背景之中,小学美术课程不再只是学生接触艺术,提高审美感悟美学的重要课堂,同时也是核心素养培育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下,如何以小学美术课程展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当前教师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瑰宝,有着中国独有的意境美,也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当下在研究小学美术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水墨画教学实践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展现其中所蕴含的韵律与文化。以美术课堂的笔墨韵律,弘扬传统文化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6.
评书,是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开发适应儿童认知水平的评书微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说书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和丰富的语言感受力,促进学生母语素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本课程通过课程架构,帮助学生搭建系统的评书微课程体系;通过精心设计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留白"是中国古典绘画术语,在古代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往往会在画卷中留出大面积的空白,以渲染意境、激活读者想象、提升画卷的艺术审美价值。将这一艺术手法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且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小学语文老师应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将"留白艺术"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8.
汤霞 《科幻画报》2023,(3):41-43
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历史久远,有着丰富的文化素养。在新课程教育标准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应用美术教育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及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深入挖掘中国民间传统技术文化在美术教学中重要作用的同时,应当将具有文化精髓的民间传统艺术发掘出来,再将民间传统艺术与美术教学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及其独特性。在有效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应当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所以文章主要论述了民间传统艺术融入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及质量,简单描述其在美术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希望能为各位专业人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实施以后,我国越发重视学生德、智、体、 美、劳的全面发展,音乐、美术、体等科目也开始受到重视。在小学教育中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此外,小学阶段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进行融合,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京剧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主张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出了"君子"(合格人才)、"成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并将"三德"(仁智勇)作为"君子"的基本标准、"六材"(仁智勇艺礼乐)作为"成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基本标准。从核心素养角度看,这就是孔子的学生核心素养及其结构观。孔子的这些思想是值得我们继承弘扬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也是构建和实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STEM+教育是一种学科融合教育,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的相互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科学、人文内涵,且相关思想内容处于相互渗透的状态.在STEM+视域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而以项目式学习为着眼点,能够推动共融共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提出了高中数学要学习数学史、数学文化,提倡"关注过程"、"强调本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发展数学应用意识",突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科学文化素养为本和强调学生数学素养和人文修养的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戏曲艺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戏曲将很多的艺术形式充分融合起来,彰显出各自的魅力和个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戏曲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体系,不仅有行当区分,而且表现手法也是十分丰富,更是涵盖了绘画、诗歌、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如果适当地引入到农村学校中,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雷志远  慕青藤 《文教资料》2008,(36):220-22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美术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实施研究性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强调以丰富灵活的训练课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艺术与课程的关系、绘画基础与艺术的关系,将"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的两种方式综合起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是目前教学改革过程中致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科技社团是中学重要社团类别之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从学生、教师和课程三个方面探究初中科技社团的有效开展策略.一是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打造合作与欣赏的"伙伴文化";二是科学有效管理社团,加强师生共建的"组织文化";三是将社团活动课程化,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6.
美术教育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文化和艺术统一的过程,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强调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文化性,将文化素质培养还原在现代艺术教育的结构之中,高等美术教育更应注重审美心理的教学和研究,培养学生对传统美的认识,强调美术学习的文化属性,把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介绍给学生,不仅传授了美术学知识,培养了美术素养,还使学生掌握了艺术中的人文精神,突出了艺术教育的人文性。只有对本民族自身有了深切感受和认识,才能创作出有意味、有内容的作品,才能被世界认可,才能被时代认可。  相似文献   

17.
特殊技法在中学绘画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绘画学习中材料工具的运用模式,而尽可能地采用常规绘画材料以外的材质,表现方法也除了以传统的"描","写"之外,尽可能使用"拓印","拼贴"等多种手段来作画,淡化了画种之间的界限,而强调了对形式、肌理等艺术元素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学生的绘画表现语言,增强了绘画的趣味性,调动了绘画学习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中国梦——行动有我:中小幼学生'成语中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五育融合的具体实践.该活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影视教育的有机结合,基于技术赋能,优化活动全过程,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实现全面育人.研究全方位回顾了2019和2020年度该活动的开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和活动作品分析,指出该活动成效良好,但在作品选题、剧本创作、微电影制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要重点关注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加强活动指导教师培训等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校艺术教育是使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广州市铁一中学积极开展各项校内外艺术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取得良好的成效. 构建丰富艺术课程 铁一中学将"彩塑玩具""中国皮影戏艺术""风筝艺术"等优秀中华文化艺术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了美术校本课程"民间...  相似文献   

20.
毛卫琴 《考试周刊》2009,(45):212-212
绘画艺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能够铸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