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狗包弟》原载于巴金的《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语文建设》曾在2004年进行推荐,今全文收录在人教版、苏教版等语文教材中,成为高中必修课文之一。谢冕先生在推荐意见中说:“《小狗包弟》是一篇真诚忏悔自己的文字。巴金先生通过小狗包弟的命运,讲述一个残酷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一段心灵苦难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随想录》中的《小狗包弟》,不是巴金晚年最好的作品,但却是最值得分析的作品之一。从《小狗包弟》中选择对文本整体有解释力的几组关键词,运用修辞义素分析方法解读文本,亦即分析:“人”与“狗”互为镜像的修辞叙事,“包弟”向“包袱”转换的修辞情境,“包袱”自身的修辞语义暗转,同位短语“小狗包弟”被人为拆解的修辞化分离,“我”变成“包弟”的修辞推理依据,以及《小狗包弟》道德自责和道德追问主题。由此可以评价全文成功的修辞和不太成功的修辞,同时评析不同学科背景文学修辞研究方法的得失。  相似文献   

3.
王敬敏 《语文天地》2012,(13):12-13
《小狗包弟》原载于巴金的《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语文建设》曾在2004年进行推荐,今全文收录在人教版、苏教版等语文教材中,成为高中必修课文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小狗包弟》是巴金收录在《随想录》中的一篇,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良心"的巴金,在他76岁高龄时带病抒写了心中真诚的忏悔。《小狗包弟》将人性当成批判的对象,讲述了作者家中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一、自我解剖、人性忏悔包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忠诚、通人性的小狗,给家庭和朋友带来了欢乐。但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作者觉得  相似文献   

5.
小狗包弟的死是<小狗包弟>一文中的核心事件,作者正是以"文革"中一只小狗的死去这一小切口切入,来深刻地忏侮、反省自我,并想唤醒国人,使国人从当时的一味申诉自身的苦痛转向拷问自己,拷问灵魂.围绕"小狗包弟的死",笔者将从小狗包弟死的必然性、作者对小狗包弟死的方式的选择和小狗包弟死后作者所表现的忏悔这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以《小狗包弟》为例,谈了立足文本,品味语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郑炜 《学语文》2008,(4):16-17
一、文本定位策略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选的文章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重在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小狗包弟》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人们普遍命运坎坷、人性扭曲的状况。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中的一篇文章,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把该文的主旨概括为:“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的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相似文献   

9.
<正>一、案例背景本单元是高一必修一写人记事单元的一篇散文,《小狗包弟》是第二篇文章,虽然文题是"小狗包弟",但作者通过自己在"文革"期间,不得已将"小狗包弟"送到医院的解剖台这件事,深入地剖析自己、解构自己,最终向小狗包弟表达自己深重的歉疚和忏悔之情。本课的教授的重点自然要放在对文中所流露的情感的品位、分析上,笔者首先带领学生通过了解一条小狗的可爱、一个时代的疯狂,最终了解一个老人无奈选择后勇于剖析自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小狗包弟》主题内涵的多重性,即弱化的时代批判、浅层的良知忏悔、深层的人性赞美,研究中不仅有对《小狗包弟》的文本深入分析,也有对写作背景和作家生平经历及作品影响的分析,目的在于引导高中语文教师在对此文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到此文主题内涵多重性对学生人格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狗包弟》是巴金晚年忏悔和反思的起点.①在此文中,巴金用舒缓自然的笔调写沉重的故事,表现出重大的时代主题.然而一般分析多着眼于作者对小狗的"歉意",而未能发掘出更重大的社会和思想的内涵,这是因为对文章的结构分析不够,才流于表面.以下笔者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此文的结构,以期对文章的主题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纵向结构与精神创伤 首先,我们试对文章进行一番通常意义上的纵向分析.从纵向的也就是历时的角度着眼,《小狗包弟》的结构可以分为序幕、主体和尾声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中的第8课,是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该文第三段里有这样一句:“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  相似文献   

13.
文攻武卫,斗私批修,假大空,打砸抢……这些词语在最新的电脑输入法中已没有了固定的词组形式,历史似乎已经彻底地翻开了一页.然而,当面对巴金老人的<小狗包弟>时,我们的心在颤动,在流泪,而学生除却好笑之外,是一脸的疑惑--"一只小狗,值得忏悔吗?"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中有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小狗包弟》,其中倒数第三段是一处典型的环境描写。这段环境描写虽然不是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所必需的,但却有它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好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不仅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把握作品的写作艺术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写人写事的文  相似文献   

15.
<正>《小狗包弟》作为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名篇,一直以来被人们解读为反思、揭露和批判"文革"那个时代的荒诞和惨无人道的现实,同时表达作者深重的自责、歉疚和忏悔之情,下面的几则评论即为代表:小狗包弟的命运,折射出整个时代的颜色,也折射出一代人的命运。在那样一个黑白颠倒的年代,作者也不得不把向人作揖讨东西吃的可爱的小狗送给医院做实验用。他连自己、自己的爱人都已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之后,教师“满堂灌”的情况有所好转。然近读唐辉老师执教的《小狗包弟》课堂实录(《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第7期),联想到日常听课的感受.觉得应该警惕来自学生的“满堂灌”。  相似文献   

17.
董明萱 《学语文》2012,(6):19-20
《小狗包弟》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讲授这篇课文,除了明确教学重难点,还能为学生拓展延伸哪些内容呢?这一直是我摸索并总结的,现有如下收获:  相似文献   

18.
《小狗包弟》是巴金晚年的散文作品,2006年收入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学界对于该文本的研读。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的《小狗包弟》是巴金晚年的自传性散文.文章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之中饱含了深沉的忧患和苦痛。教学这篇课文,可以从多角度挖掘它的意蕴,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小狗包弟》的语篇主体通过叙述作者家里一只叫"包弟"的小狗的不幸遭遇,再现了那段动乱的社会状况,深刻表明了作者敢于解剖自我、热切盼望理性归来的精神和愿望。纵观该语篇的布局,作者为了突出强调这一主旨,在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运用了语篇体裁的投射,使自我剖析的笔锋更加犀利,反思的哲理意义也更加深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