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中,大多数学生连草稿都不打,一遍完成,也从不加修改,很多教师没时间给学生批改,学生也不会去再读、再改,导致作文写了相当于白写,没有太大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在训练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注重对作文的修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改"作文,学会从修改中学习写作技巧,深化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作文质量始终不太理想。但是,只要冷静思索,我们就不难发现,不是学生的读写能力太差,而是我们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过严,限制得过死,各种条条框框和习惯势力将学生的手脚和自由想像的空间紧紧束缚,学生没有写作的自由权和自主权,多数作文是由老师指定“写什么”、“怎么写”,甚至一些教师为应考,让学生背各种类型的范文。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大家都知道要写好文章多读、多写、多修改是最佳的途径。但多读什么,怎么读;多写什么,怎么写;多修改什么,怎么修改,对这些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要求,结果许多学生照着做了却事倍功半,失去了学习作文的兴趣。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试对这些问题作一肤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批改,很久以来一直是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不可动摇的。不少学生文章一写好,从不检查、修改,有的甚至连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也不写上,一交了事,让教师去修改。而教师呢?一大堆的作文本,评呀、改呀,煞费苦心,不少可由学生自己改正的错别字和病句,也要教师去修改,难怪批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结果呢?花的时间很多,可收获不大。本子发下以后,学生一看分数,就束之高阁,教师的千辛万苦就这样付之东流。这种"写作文是学生的事,评作文是教师的事"的想法和做法,是片面的,它丢掉了  相似文献   

5.
赵红阳 《生活教育》2008,(10):49-50
修改学生习作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沿袭已久的修改模式是"学生写,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绞尽脑汁。而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账,改与不改都一样"。朱自清先生回忆自己在中学教语文的经历时也感慨地说:"批改学生作文是一件最徒劳无功的工作。"为改变作文修改中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耗时低效的现状,笔者尝试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应用到作文修改中.洞开了学生习作修改的另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报》上曾刊登了一篇题为《作文里为什么不能说真话》的文章,列举了学生作文不能说真话的原因:1:教师和学生大多数不会拿作文中的话当真;2、不按教师理想中的作文要求写,得不到高分;3、教师主张作文要写积极的、光明的一面,认为消极、不乐观的文章没有前途等。从这篇文章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没有了兴趣的作文水平谈何提高呢?  相似文献   

7.
作文修改是写作中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可见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让高中作文教学突出重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进入高中,应考意识日益增强,不少学生宁愿埋首题海,也不愿绞尽脑汁构思一篇"大作"。有的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失去了信心。作文热情不高。所以,每次交上来的作文,真正高质量的不多,而且,面对一份份"应酬"之作,老师又要煞费苦心地批改,一连数日,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写作心态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学生头疼作文,不外乎两点:一是没有什么事可写,二是写不生动. 据调查,学生作文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不敢说真话的心态,看问题偏激的心态,害怕亮相的心态,自卑、犹疑的心态.为什么会形成这些不良心态?主要是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拔苗助长""好高鹜远"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写作和修改是作文教学的两个方面,而修改是更高层次上的写作,是对写作的延伸和提升.既然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写作和修改的主体就应该离不开学生,作文教学中就不应该把写作环节分配给学生,而把真正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修改环节却割让给教师,从而导致把写作和修改这两个方面截然分开错误做法.教师少批学生多改的作文教学观点是对作文教学的积极尝试和实践.只有做到教师少批学生多改,作文批改才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的修改,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大多学生写了作文稿以后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仿佛他们在写作时已经"深思熟虑",无可挑剔,不愿多"辛苦"了.究其原因,一是自满情绪;二是懒性作怪;三是缺少必要的修改方法.为此,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和技能.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学生负责写,老师负责改.学生对修改作文的事毫不在意、毫不计较、毫不关心.这种陈旧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下功夫、花气力予以纠正.为什么呢?因为“自改作文是写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所以学生的作文既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写,更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改.对此,可采取下列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冯国印 《天津教育》1990,(6):34-35,4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要启发他们下笔前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学生作文中的共同问题,应在全班讲评。”根据《大纲》要求,联系我校具体实际,在作文教学中,我分“九步”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所谓九步,即讲、听、说、记、思、仿、写、改、评。第—步,讲,即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对作文知织的讲解。教师要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讲出文体特点。比如,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解释、阐述某种事物。重点在于让人们  相似文献   

14.
一、起步作文,为什么"赏"1.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改"的低效性打开朱作仁老师著的《语文教学心理学》一书,细细品读一番,不难找到这样的论述: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的特点主要是抄录和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初稿和定稿一样地整洁。可见,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孩子修改自己的习作有多低效。既然这样,教师又何苦急着逼迫学生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呢?  相似文献   

15.
"学生怕写,老师怕教"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现状,作文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项任务而已。因此,针对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在素材积累和写作运用中起到引导和鼓励作用,坚持阅读感悟、积累联想、写作修改的渐进向上。  相似文献   

16.
张奇凤 《学子》2013,(6):79
作文是学生语言素质的综合体现。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指导学生如何习作,而忽略了作文的修改。如何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在此,本人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帮学生树立信心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学会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写  相似文献   

17.
写作文前要有提纲,就像盖房屋先要有设计图一样,这就是所说的心中有丘壑,快意写春秋!阅读与写作不分家,平时在阅读写作中笔者就本着写作-互评-修改-讲评的思路让学生在互动课堂中进行作文训练.首先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然后在同学互评、自我修改和老师讲评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称赞和鼓励,再加上学生写出了满意的作品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变"我要写"为"我愿写".  相似文献   

18.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仅仅靠每学期在作文课上的训练,当然是不够的,再增加几次也不够。为什么呢?就因为虽然多写作文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主要手段,但它不能代表其他手段,而其他手段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既要多读多写,又要注意平时利用各种手段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这些妙法是:一、多读报和读好书  相似文献   

19.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不怕作文,然后再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作文,这样他们才能写好作文。一、树立"作文不难"的意识帮助学生走出"作文难"的认识误区,树立"作文不难"的全新意识,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在习作训练中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作文其实与说话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是用嘴,一个用笔罢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到说话难了?有谁愁张口说话了?没有!可为什么要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能写会写之后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则成了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大问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中明确指出:"要注意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见,习作评改是小学生习作指导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