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爱无涯     
父亲说,要不,你还是去县城看看吧。声音刚落,便见父亲背着一大捆青草回来了,一斜身子,进了院门,一屁股坐在羊圈前的土台上。我跑着过去给父亲解绳扣,父亲说,没事,我来吧。父亲一缩身子,从草背中退出来,也没有急着去解绳扣,掏出一根纸烟,吧嗒吧嗒地抽起来。父亲说,也  相似文献   

2.
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亲常推着一辆破旧的木车,那时,车子的一边是收获的果实,而另一边则是我。木车是我童年的一个乐园。父亲那辆木车,车身已被风雨洗刷得变白,溜光圆滑的车把,把梢套着一根破旧的麻绳,车轮的花纹已被岁月磨平。当沐浴在晨光中的村子上空升起袅袅炊烟,我便缠着父亲出坡了。那时,我六、七岁,正是顽皮的年龄,总盼着坐父亲的木车。父亲每次出坡干活,我总会死缠硬磨的跟着,而最终总是父亲甘败下风。父亲收拾好家以后,即而熟练而又小心地把我抱上车,便推起车子上路了。母亲站在门口笑着目送我们。我呢,哪还听母…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从我记事起,眼前便是忙忙碌碌的身影,从家里到家外,由日出到日落,很少见到父亲有过片刻的清闲。我真搞不懂父亲哪来那么多的精力与体力,去干那怎么也干不完的活。因为当时的我太小了,压根就不晓得:父亲的肩上挑着一家人的风和雨。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读懂了父亲那深深的皱纹里所沉淀的沧桑与情感。我知道,父亲的背是为我而累弯的;我知道,虽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背     
大礼拜放假,父亲为了不让晕车厉害的女儿饱受挤公车之苦,便骑着摩托车从家里一直吹半个多小时的冷风到学校。登上车子,习惯性将头一歪,靠在了父亲的后背上,一股暖暖的热流涌上心头。父亲的背,总是这样让人充满安全感。转道上,父亲一个刹车,人急速前倾,我的脸明显感受到了父亲背上脊骨的突兀和弯曲,猛然间望着父亲的后脑勺,那一根根如枯草般向上竖的白发在寒风中冲浪,耳朵已被冻成了紫红色。我的父亲真的老了。曾经那样厚实挺拔的背在岁月的蹉跎下越来越单薄脆弱,在厚厚的呢子大衣下都能感受到他的憔悴。不惑之年上养老下养小的压力太大了,父…  相似文献   

5.
洛友 《教育艺术》2002,(6):44-46
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 ,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往日我从女儿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口头禅是“吐了 ,我要吐了”。问怎么啦?答曰 :“背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哪 ?!”有时候 ,女儿也让我拿着那些语文或历史课的“标准答案”帮她背。这是一些什么“标准答案”哪 !通常女儿还没背完 ,我已经受不了 ,也想吐 ,还伴着万丈怒火———那真是一种生理上的厌恶。想到千千万万中学生的脑子里 ,塞满这些不经思考只为通过考试然后便弃之如敝屣的“标准答案” ,内心便生出莫名的恐惧———靠“背功” ,能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  相似文献   

6.
父亲是歌谣     
把牵连遁入歌词 哼出来 故乡的父亲看到的 只是遥远的遐想 听出了调韵吧 那调是一把把干枯的梧桐树叶 在秋风里打着旋儿 父亲的背便躬了 父亲的泪便浊了 把感恩编成音符 唱出来 旋律是一片浮萍 从河这头到那头 我无际地寻觅 待它出现在河中央 父亲就站在那里了 捞一把水草 揣在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木 《科技文萃》2001,(4):173-176
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 往日我从女儿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口头禅是“吐了,我要吐了”。问怎么啦?“背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哪!” 有时候,女儿也让我拿着那些语文或历史课的“标准答案”帮她背。这是一些什么“标准答案”哪,通常女儿还没背完,我已经受不了了,也想吐,还伴着万丈怒火——那真是一种生理上的厌恶。想到千千万万中学生脑子里,塞满这些不经思考只为通过考试然后便弃之如敝屣的“标准答案”,内心便生出莫名的恐惧——靠“背功”,能培养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一代新人吗?!  相似文献   

8.
大爱无涯     
父亲背着一大捆青草回来了,一斜身子,进了院门,一屁股坐在羊圈前的土台上。我跑过去给父亲解绳扣,父亲说,没事,我来吧。父亲一缩身子,从草背中褪出来,也没有急着去解绳扣,掏出一根纸烟,吧嗒吧嗒抽起来。父亲说,要不,你还  相似文献   

9.
人生如棋     
很小的时候,在家中的一个抽屉里,我发现了一张上面画了许多格子 的木 板和 一 个装满两种不同颜色、饼干大小的木头盒子。我问父亲:“这些是什么?干什么用的?”父亲拍了拍我的脑袋说:“这个啊,是中国象棋,等你长 大些 ,我 教你玩。”我一听说是玩的,十分高兴,便一直盼着快快长大。 读小学三年级那年,父亲把中国象棋拿了出来,开始教我下棋。没多久我就学会了,便时常拉着父亲玩,可是每次都被父亲杀败。开始时那一子不少、“国富民强”的雄伟场面每次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将,一个车和两个士在那儿玩“四人帮”了。想起开局,看看结局, 我不禁…  相似文献   

10.
提笔欲写,却无言下笔。看着老师要求写作的内容--"父亲",我思绪万千,顿觉自己与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父亲在我心中是那样的高大。每当我看到红色的方砖,我就会想起父亲。父亲的背驼了,那是在很久以前--父亲很小的时候,为了使贫寒的家庭免遭有人饿死的厄运,父亲便随奶奶到砖窑里挑砖。就这样,奶奶的背驼了,父亲的背也驼了。每每看到父亲的驼背,我都觉得那不单单是  相似文献   

11.
幸福的感觉     
很早以前,我在一篇小小说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情节:那是个秋季的雨天,有一对父女走在街上,他们没有带伞,于是父亲便脱下外衣,裹在小女孩身上。雨水很快便打湿了父亲单薄的衣衫,望着瑟瑟发抖的父亲,女孩懂事地说:“爸爸,你把我背起来吧,这样我们就能一起穿这件衣服了。”就这样,父亲背着女儿,女儿用自己稚嫩的小手为父亲遮挡着雨滴,在他们脸上满是幸福的感觉。我当时就深深地被这份幸福感动了,以至于久久不能忘记。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慢慢领悟幸福的感觉。其实人世间大大小小的幸福如同大大小小的烦恼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比…  相似文献   

12.
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的托词了。我10岁时,生病躺在县城的病床上,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便只好去了。那时吃冰棍的人少,街上找不到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不零卖冰棍,冰厂离医院有一里多远,父亲找不到自行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地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大半的冰棍,塞给  相似文献   

13.
父亲     
父亲是乡间那条静僻的小路凹凸而逶迤踏着它我与岁月前行父亲是渡口一条默默的驳船陈旧而坚固背了我摇晃着到了彼岸父亲是那正鸣笛的列车沉重而执著载着我驰向远方……父亲@黎炯$湖北通城县一中  相似文献   

14.
最后一道菜     
那天,是我母亲逝世后的第一个生日。我和父亲都感觉到了空气里的抑郁和紧张。整整一天了,我们谁都没有开口说第一句话,母亲逝世的悲伤彻底地统治了我们。父亲从早晨开始就忙碌起,到了晚上,他在饭桌上摆了一桌的菜肴。我看着他把一盒硕大的生日蛋糕拿到了桌子中央,等到他在它上面插上44根鲜红的蜡烛时,我擦着了火柴——点点的烛光呈现着美丽的光晕,墙上飘飘忽忽地摇曳着好多个我与父亲的影子,这情景使我觉得母亲再一次回到了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背     
大礼拜放假,父亲为了不让我这个晕车厉害的女儿饱受挤公车之苦,便骑着摩托车从家里一直吹半个多小时的冷风送我到学校。登上车子,习惯性将头一歪,靠在了父亲的后背上,一股暖暖的潜流涌上心头。父亲的背,总是这样让人感觉安全踏实。转道上,父亲一个刹车,人急速前倾,我的脸明显感  相似文献   

16.
石妮 《中学文科》2009,(7):50-51
我3岁那年的一个情景总是在脑海中挥之难去。那是一个傍晚,大雨天,父亲背着我,急急地往小城的车站跑。因为太急,在一个弯路处滑倒,我大哭起来,父亲再次背起我,一边哄劝着我“不哭,爸爸背你去找妈妈”,一边继续往车站跑。终于到了车站,但火车已经嘶鸣着开远了。当父亲把我背回家时,我注意到父亲的一个膝盖满是血迹,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慈祥的,他经常背着我在田野漫步,抱着我哼着摇蓝曲,顶着我赏花观景,看马戏。他还天天教我画画、背古诗、猜谜语、捉迷藏。爸爸一有空闲坐下,我便爬上他肩,为他数白发,趁他不注意便用劲拔下两根,爸爸并不生气,只是用粗硬的胡须刺着我的脸,刺得我傻呵呵地笑上不停,爸爸也乐得合不拢嘴。一晃几年过去了,我上了初中。自从我跨入初中大门那天起,爸爸一改常态,检查作业时总是皱着眉头,不断地责备、喝斥:“怎么这么潦草?错别字怎么这么多?”尤其是每次考试之后,查看我的试卷时更是大发脾气,骂我不争气,…  相似文献   

18.
父亲     
小时候,觉得父亲是那么高大,阳光下他的影子就可以把我小小的身躯包裹。那时候,我总爱搭着小板凳和他比高,心中暗暗希望能一下就长得比父亲还高。 小时候,觉得父亲的背是那样的宽广,靠在那上面心里便装满了幸福,不管有什么都不害怕。  相似文献   

19.
父爱如木     
吴佳玉 《华章》2011,(6):38-38
常言道:“父爱如山。”而我说“父爱如木”。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每到冬季,便外出打工,几个月后才回来。每次回来,我发现父亲的头发便白了几根,这时,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酸楚。  相似文献   

20.
正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