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升 《历史档案》2020,(1):113-119
国家图书馆藏明弘治年间碧云馆活字印本《鹖冠子》三卷,是编修《四库全书》本及聚珍本《鹖冠子》所用之底本,该书前附有馆臣所拟的一则提要稿。这则提要稿比较特殊,以往从未被学者视为《四库》提要稿,因此,本文拟对该提要稿之写作过程及作用作初步考述。一《四库》底本《鹖冠子》《鹖冠子》三卷,三册,宋陆佃(1042—1102)撰解,故又称《鹖冠子解》,明碧云馆活字印本,每半页10行,行20字,白口,四周单边,注大字低一格。板心上刊"宁"字,下刊"活字板""弘治年"或"碧云馆"。共计133叶。书中有较多朱笔在原书上的校改痕迹,也有一些朱笔签条,偶有墨笔签条。这些校改与签条均应出自四库馆臣之手。  相似文献   

2.
《孝纪》撰者蔡保祯字端卿非字瑞卿提要卷61史部传记类存目三云:"《孝纪》十六卷,明蔡保祯撰。保祯字瑞卿,漳浦人。" 按谓保祯字瑞卿误。《孝纪》卷首有朱露、林日瑞二序,皆称保祯字端卿,卷端自署为"明清漳蔡保祯端卿甫",亦明言端卿为字。谓字瑞卿误承先前成书的《续文献通考》,是书卷165称保祯字瑞卿,并宜订正。  相似文献   

3.
余读《四库提要》,探究《存目》诸书版本,先后寓目《存目》之书不下五千种,以校《提要》,偶见9牾,尝撰《举正》数条,刊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2期,此则赓续之也。1·《玉山遗响》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贞生撰。《提要》云:“玉山,在泰和仁善乡,初名义山,又改匡山,土人称子瑶山。”按:殿本《四库总目》作“王山”。余见中科院图书馆藏清康熙中讲学山房刻《张篑山三种》本亦作《王山遗响》。此则浙本《总目》。乍视之,“义山”、“玉山”似有语音关系,而“子瑶”与“玉”亦复语义相联。考《读史方舆纪要》卷八七《江西》五吉安府泰和…  相似文献   

4.
《玉斗山人集》作者王奕,宋末官玉山教谕,入元即弃官归隐,率同里学子东行赴鲁祭孔,以申《春秋》华夷之辨,表明反抗胡元的态度和决心,并以此行所得诗文结为此集。《四库提要》诡称王氏"食元禄久矣",谓其为"于新朝无所怨尤"的新朝顺民。本文对相关史料详为比勘、解析,以期廓清《四库提要》之误说,还作者以真面目。  相似文献   

5.
《四库提要》自纂辑成书后,诸多专家学者已考辨出其中的许多讹误之处,如余嘉锡、胡玉缙、李裕民、杨武泉等。在翻阅《四库提要》时,又发现其中一些失考之处,这些多未经他人指出,现一一考辨,撰成此文,以供四方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志平 《兰台世界》2012,(18):59-60
《四库总目提要》子部《刘子提要》存在诸多问题,虽有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曾经辨析,但仍有考究余地。今分为十条,逐一辨析。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图书馆藏《春秋胡传》三十卷,卷首一卷(包括:春秋胡传纲领一卷,春秋胡传凡例一卷,春秋胡传序一卷,春秋列国东坡图说一卷,春秋胡传诸国兴废说一卷,春秋正经音训一卷,春秋提要一卷)。宋胡安国撰,林尧叟音注。明隆庆五年(1571年)兴正堂刻本。是书半页九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双鱼尾,四周双边。首有明成化壬寅年(1482年)余干(今江西省境内)刘宪《重刻春秋胡传序》,卷三十末页有“隆庆辛未年孟夏兴正堂刊”牌记。古代诸家书目未见著录。《中国古籍善本目录》中编号为2751。郑州市图书馆藏《春秋胡传》@韩富荣…  相似文献   

8.
乐怡 《图书馆杂志》2006,25(4):74-77,28
《提要稿》为翁方纲参与《四库全书》编纂时所作提要底稿,计千余篇。提要因其初稿性质,故与通行本《四库提要》存在诸多差异。本文通过《提要稿》与《四库全书》对图书之著录、对图书之取舍及分类、对图书之编排,以及内容异同之对比研究,说明《四库提要》编纂过程中对书籍之处理标准、分纂官与总纂官之责任关系、提要之修改等问题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清代诗文集总目提要》页七八五著录有徐珠生撰《画雨楼稿》,未详其生卒年,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亦未及其人。据笔者考订,《提要》所云著者名字不确,且其生卒年实可考。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画雨楼稿》六卷《画雨楼词钞》一卷合为一书,著者乃清徐珠,字生庵,江苏如皋人。  相似文献   

10.
四库提要的具体所指有:七阁库书提要,或称"原本提要",指《四库全书》所收三千四五百种图书,每种皆冠《提要》一篇;七阁《总目》提要,指四库馆缮写本《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含库书提要加存目提要,并四部总叙、四十三类小序暨子目案语等核心内容),分置《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之首。此外还有:《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武英殿聚珍版书》所载《提要》近六百篇,以及邵晋涵、翁方纲、姚鼐、戴震、周永年、任大椿等人的《四库提要》分纂稿,等等。《荟要》内四百六十三篇提要,《聚珍版书》内百馀篇提要,经总纂官纪昀等删润、修改,已经写入库书提要之中;邵晋涵等分纂稿,皆为草稿、初稿,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荟要提要》是指收录于《四库全书荟要》中各书的书前提要,因完成时间相对较早,与它本《四库全书》提要存在不少差异。论文以史部提要为例,将《荟要提要》与它本《四库全书》提要作一综合比对,以《荟要提要》证《四库全书》提要之误,也以《四库全书》提要证《荟要提要》之误。  相似文献   

12.
据中华书局出版的缩小影印浙江刻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对其经部春秋、孝经、五经总义诸类的某些记录的错讹之处分别进行了考证、辨订 ,凡 13则。  相似文献   

13.
提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1)从全书或全文提出要点;(2)提出来的要点(也常用做书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按其释义,前一项把提要作动词,指“从书或文章提出要点”的工作,这种工作在一般图书编辑工作过程中属书稿编辑的一部分;后一项则把提要作为名词,指“提出来的要点”可以成篇立章的东西,这种东西在编辑业务中属编辑应用文的一种。无论做动词解还是做名词解,提要均属于编辑工  相似文献   

14.
杜泽逊 《图书馆杂志》2006,25(10):72-74
《四库全书总目》(简称《四库提要》)为中国传统学术集大成之作,张之洞认为《总目》是从事学术研究之“良师”,洵非过誉。唯卷帙浩繁,出于众手,偶有疏误,诚所难免。余撰《四库存目标注》,寓目《存目》之书不下五千种,每见《提要》讹误,辄笔于简端,经、史两部陆续整理刊布,此则子部,聊作赓续之篇,仍希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以下简称《续提要》)撰修于一九二八至一九四二年间,一九九六年由齐鲁书社影印出版,正文三十七册,索引一册,收提要三万余篇,是《四库总目》的续编。仿《四库全书总目》体例,给每部书撰写提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由于它成于众手,又适值国内局势动荡,在编写中不免有所舛误。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若干纰漏,现就浅见所及,例举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第1版《二十五史》(12册)本《汉书》卷14《诸侯王表第二》载:"鲁共王馀,景帝子,[二年]三月甲寅立为淮阳王,二年徙鲁。"(见第1册第402页)单读此记载,以为"立为淮阳王"与"徙鲁"同在一年,其实非也。《史记》卷11《孝景本纪》载:"三年……六月……徙……淮阳王馀为鲁王。"(见同上第1册第49页)又《史记》卷59《五宗世家·鲁共王》载:"鲁共王馀,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淮  相似文献   

17.
柯愈春先生用三十年时间撰写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著录清代近两万作者的四万余种诗文别集,各撰提要,考其生平事迹,述其版本源流,各书大都经过目验,信而有征,堪称目录学上一部杰作。柯先生经见清人别集之富,近百年间.未之前闻,其用功之勤劬,亦远非常人可以想见者:该书问世以来,受到学界普遍欢迎,是从事清代文史及目录版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笔者从事《四库存目标注》有年,  相似文献   

18.
张炎 《晋图学刊》2010,(2):70-73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文献解题目录。是书于兵乱之时成于众手,难免出现疏漏、讹误之处。本文即是针对其中著录的五百余条词籍提要的订正。  相似文献   

19.
段真子 《出版参考》2010,(21):25-26
对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近代学者多有考订,如<四库提要辩证>(余嘉锡撰)、<四库提要订误>(李裕民撰)等,颇有建树.然前辈所考多为兴致所至,采撷成书,因此未能详尽所有篇目,一些问题也未曾涉及.例如对卷一百二十一·子部三十一·杂家类五中<<常谈>一卷>(永乐大典本)的考订,至今仅见<四库提要订误>.作者李裕民先生之考证,主要针对其条目问题,认为"馆臣所辑实为一百条,今残本<永乐大典>引此书八条,其中仅四条已辑,漏辑一半,以此推算,原书当有二百条左右".尽管理由不甚严谨,但<常谈>原有两百佘条的推论不无根据.  相似文献   

20.
能实现多元检索的古文字诂林类工具书的编纂对于促进"古文字强基"有很大助益.《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作为集数字化于一体的集成性古文字诂林类工具书,采用了全新的多元检索构架,在大幅提升检索效率的同时还能更全面地呈现古文字考释成果.该书克服了传统工具书使用上的诸多技术疑难,能满足多种类读者的使用需求,诚为"古文字强基"的一大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