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他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把“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作为消息写作的十条规则之一。他的这种见解,颇有见地,有议论几句的必要。把语言的(动词的)动作色彩提出来,这并不限于新闻写作。在谈到文学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胡先福 《出版广角》2013,(16):23-26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中"文化"是内涵,"创意"是策略,"编辑"是文化产品质量的保障,是促成文化资源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必要环节。重新审视编辑工作"编辑"是一个多义词,有作为动词的编辑(编辑行为)和作为名词的编辑(职业和人)。1999年版的《辞海》把"编辑"(动词)又分设为两个定义:作为传播媒介工作一个环节的编辑和作为著作方式的编辑,传媒的编辑工作带有中介性质,作为著作方式的编辑不带中介性质。本文所说的"编辑工作"指带有中介性质的传媒编辑工作。在中国,编辑和出版经常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往往以编辑来主导出版。比  相似文献   

3.
关于“编辑”一词,在英语中有两个单词来表示我们所提及的相关事物:“edit”、“editor”。其中“editor”指从事编辑业务的人;而单词“edit”则指编辑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范围。前者是名词,在传播学中被称为“把关人”,其职能通过后者(动词)具体体现为:负责对信息进行选择,决定取舍,决定突出处理及删节哪些信息或其中的某些方面,决定向传播对象提供哪些信息,并试图通过这些信息造成某种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汉语中,编辑一词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作动词用时,编辑一词当指编辑活动或编辑工作;作名词用时,编辑一词当指具有编辑身份的人。人们所以具有编辑身份,总是由于从事了编辑活动。因此,我们讨论编辑的概念,首先要弄清楚编辑活动的概念。就编辑学的研究来说,当然要研究从事编辑活动的人。只是现实中从事编辑活动的人,他们往往同时从事写作等编辑活动以外的文化活动,还可能从事政治活动或有关的经济活动等。其实,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同时  相似文献   

5.
《新闻三昧》1997年第二期,左克先生写的《标题:走进亚特兰大(上)》一文吸引了我。左克生先对标题的研究别有独到之处,但在对称美论述中,把《人民日报》双行大标题说成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笔者不敢苟同,“唯有《人民日报》标题堪称佳作”,令人难以信服。现抄录《人民日报》双行大标题:百年盛会说英雄谁是英雄八方聚首竞风骚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6.
“责任编辑”与“编辑责任”概念的提出,绝非搞文字游戏,简单地将它们看作是“责任”与“编辑”二词的两种不同组合形式。“责任编辑”与“编辑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彼此有各自的内涵。“编辑”一词,具有动词和名词两类词性。于图书出版而言,它一方面是指出版单位...  相似文献   

7.
常听科技书刊编辑同行反映:“做”与“作”用法上有时很难区分。现参照《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的释义和举例,提出如下用法要点,供参考和讨论。“做”与“作”,都读作zuò,用法上有一些相同之处,但更多场合又不能通用。“做”是动词,有下列8个义项...  相似文献   

8.
读到贵刊第4期“问题讨论”专栏载王曦昌文《集体讨论、通过图书选题好不好》一文,感触颇多。文中看出作者乃出版业活跃之人,敬业之人,所述是非臧否多中肯綮,对行内甘苦透彻于心。沿着王文的思路,引得笔者情不自禁地也感受起“选题”来。名词“选题”是出版社目标性产品的胚胎,动词“选题”是图书编辑阶段性工作的起  相似文献   

9.
在编辑工作中为什么要做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实际上每个认真工作的编辑都是在做着的。在编辑部里,所谓研究,并不是专门的一种工作。它是整个编辑工作的一部分。不过,有的人做得多一些,有的人做得少些;有的人做得质量高一些,有的人做得质量差一些;有的人采取这种形式来做,有些人采取那种形式来做。我们党报的编辑是党的工具;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一种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工具。这种工具在工作中间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机械的动作,不是简单地把已有的材料堆积起来,而是要不断地创造和增加新的精种财富。这种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大小,是同研究工作做得多少成正比的。所谓编辑工作,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呢? 最基本的就是“辑”和“编”。“辑”,就是把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和思想的各种材料收集起来;“编”,就是把从群众中来的各种材料加以选择、组织、加工,把它们提高一步,再通过报纸或其它新闻工具把它们传播到  相似文献   

10.
同任 《编辑学报》2006,18(3):196-196
有的刊物的论文摘要中甚至编辑朋友撰写的文稿的摘要中常出现与如下类似的语句。谓语动词“提出(了)”所要求的名词性宾语没有出现,应予补出。原句应改为:提出了不仅要提高空燃比,而且要增大供油提前角的观点。例1摘要探讨审稿、退稿、修稿过程中编辑工作的人性化问题。提出了编辑与作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编辑必须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尊重作者、关爱作者,建立稳定的作者群,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稿源,以利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这里,谓语动词“提出(了)”之后跟了相当于主谓词组,做宾语,而真正的宾语“观点”之类没有出现,应予补出。原句可改为:提…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例如“不胫而走”的“胫”,本是名词,指小腿,这里活用为动词,“不胫而走”字面上的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不待宣传和推行就迅速传播开了;“驾轻就熟”里的“轻”和“熟”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轻”指“轻车”,“熟”指“熟路”;“生死肉骨”里的“死”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死了的人,“肉”是名词活用为使动词,“肉骨”的意思是使骨头上长出肉来。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与“提要”宜分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查询科研文献时,发现两个现象值得注意,很有必要提出来在这里说一说。 一个是国内相当多的学术刊物把“摘要”与“提要”混同了。这种混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提要”当成了“摘要”,二是“摘要”与“提要”并用而无区别。请看下面四个相关的例子: (1)摘要:本文认为区隔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试论编辑的专业化与学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界有很多老前辈讲,编辑是杂家,邓拓同志曾写过专文《欢迎“杂家”》。他们所说的“杂”,都是指编辑本人的知识应该广博。通过实际工作的体验和观察,我们感到,一个编辑知识面广,了解的东西多,对编辑工作确实大有益处。从知识素养广博的角度要求编辑杂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杂”并不意味着杂学无章,不求甚解,更不能把编辑的杂与专对立起来。勿庸讳言,在过去的提法中,对于编辑知识的杂与专,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一般地似乎把侧重点放在杂这一面,即以杂为主,以专为辅。现在看来,对这种理解有重新考虑和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王伊洛先生发表在《编辑学刊》1992年第1期上的《试析职业编辑与古典编辑概念》(以下简称王文)我以为有欠全面。王文提出了职业编辑与古典编辑两个概念,认为:“近现代的编辑工作,是一种以传播为目的的社会性行业,从事这一活动的编辑家们把传播真实、新鲜、有用、有趣的信息作为自己毕生从事的职业,并以此为谋生的手段。这种编辑,更确切地说应该称呼为——职业编辑。”而古代编辑活动“与职业编辑有着极大区别”。文章概括了古代编辑活动的四个特点:“第一,古代编辑活动往往是个人或数人业余半业余的志趣活动。”“未能形成一种独立的社会性行业。从事编辑活动的学者们并不以此谋利,也不把这种类型的编辑活动作为维持生计的手段。”中国古代编辑史上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怎样制作才能生动、活泼?一位老编辑告诉我:“标题要想做得活,动词一定不可缺。”他还给我举出两个例子:一是《参考消息》报曾经登过一则标题,叫《中国鞋在德国“踩”住意大利》。你看,他不说中国鞋在德国多么畅销,已经超过意大利了。而是用了一个动词“踩”字,既形象,又贴切,对比鲜明,把意大利“踩”在下面了,映衬出中国鞋的畅销。二是《北京晚报》有过这样的标题:《记者盯上了中国入世》,一个“盯”字把记者们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注程度充分显现出来,“盯”住不放了。老编辑的经验对我很有启发,我便…  相似文献   

16.
来源: 这是曹扬先生在《营销编辑——最缺乏的工种》一文中提出的名词概念(全文载于《出版广角》2003年第一期)。 内涵: 营销编辑是在“策划编辑”的基础上分化出来,但又有别于“策划编辑”的概念。从业人员要具有很强的市场综合判  相似文献   

17.
许多文章内容很好,形式也不错,由于文字太长,读者没有时间去读。如是,论文提要,不仅拥有信息量,且以其洗炼地保持原文风格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期刊编辑在编发稿件的同时,通过编发或撰写论文提要来阐明文章的要点,对其价值取向进行评估,为读者的阅读提供方便,这应成为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篇文章可读不可读,读者大多是先看题目,但有时苦其太简。读文章全文,有时又会嫌其太长。论文提要,正好介于标题与原文之间,能勾勒出整篇文章的大致框架,  相似文献   

18.
一.丛书的兴起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指“以数人之书合为一编,而别题以总名者”。叶德辉《书林清话》说丛书的性质是“统群书为一书”。《中国丛书综录》的编者(上海图书馆)前言称:“丛书是汇集许多种重要著作,依一定的原则、体例编辑的书。”《辞源》则称:“凡汇刻各种书籍於一编,或集一人各类著作为一集的,都叫丛书”。以上这些表述,认为丛书是属于汇编性质的书;它们包括的书应是多种,而且是重  相似文献   

19.
编之初     
我是1984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出版社工作的。第一年没有发稿权,由老编辑带着“学徒”,跟着老编辑看稿,但没有署名权。我做编辑从事的第一项工作是给我的“师傅”编辑的一本名为《通俗(资本论)》的书稿核对原文。这是一本字数约3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既然是解读无产阶级“圣经”《资本论》的图书,引文和注释自然是少不了的,几乎每一页都有引文和注  相似文献   

20.
动词“发生”是个常用词,使用频率很高。它在造句中,经常充当谓语。如:“这个事件发生在1918年。”“那年冬天曾发生过这种现象。”在前句里,“发生”后带补语“在1918年”,是个表时间的介词词组;在后句里,“发生”后带宾语“现象”,是个名词。所带宾语除名词外,还有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如:“他的认识的确发生了变化。”这类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所充当的宾语,有个突出的特点:它往往与主语有密切的联系,所用动词性词语有时可以做句子的谓语,如上句也可以转化为;“他的认识的确变化了。”因此,当它们能够做谓语或者必须由它们做谓语时,还在前边加用动词“发生”,结果就会是:(1)使语言无形中罗嗦起来;(2)错误地用“发生”替换了句子本来的谓语,改变了本来的语法结构关系;(3)或者使相关成分之间关系不协调,或者使句子残缺一定的成分。这就是“发生”多余滥用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