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传播模式建构及消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谣言,历来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伴生物和导火索.本文基于我国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案例分析,对突发公共事件谣言程度公式进行了建构,并结合事件先行类、相互推动类、无中生有类、刻意制造类等四类突发公共事件谣言发生及传播特点建构了相应的传播模式,提出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无不伴随着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谣言往往会导致社会恐慌、使事件趋向复杂,处理起来十分棘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谣言的传播途径和速度更为快捷和便利,其社会影响更为恶劣。因此,关注和研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分析其传播途径和规律,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成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王灿发  何雯 《青年记者》2009,(20):28-29
在近几年频繁暴发的突发公共事件冲,谣言传播给公众带来了困扰,也给执政者有效调控舆论增添了阻力。谣言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现象,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本文结合近年来有代表性的突发公共事件,重点分析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近几年频繁暴发的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给公众带来了困扰,也给执政者有效调控舆论增添了阻力。谣言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现象,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本文结合近年来有代表性的突发公共事件,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伴随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各种网络谣言爆发,因此我国各级政府、传媒等相关组织也对网络谣言越来越关注。网络传播谣言具有传播者匿名性、传播方式多样性、网络谣言大量复制性等特点,正是因为以上特点使网络谣言传播比以往口头谣言传播更具有影响力和杀伤力,相关部门如何有效应对,扼杀网络谣言传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朱颖  李嘉碧 《今传媒》2016,(8):8-10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之一。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微信公众号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治理谣言主体的不同,提出微信公众号谣言治理的内部及外部两种路径,以期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治理和危机传播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7.
谢惠加  陈柳汐 《当代传播》2021,(1):82-84,9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各种疫情相关信息传播力强、社会影响大,但信息是否属实往往存在较大的模糊性。我国应建立有别于一般网络谣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认定处理机制,规定只有省级以上疾控中心才有权力认定谣言,细化谣言的认定处理流程,增加谣言认定错误的救济程序,完善谣言发布、传播、认定处理三类主体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徐勇 《编辑之友》2015,(11):9-12
网络谣言是网络信息传播影响的一类特殊的集群行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实则是一个群体事件的演变过程.文章以社会学的价值累加理论为基础,分析网络谣言传播的动力机制:结构性诱因和结构性紧张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共同信念的形成和偶发因素的出现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原动力;行动动员的完成和社会控制的失效将网络谣言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9.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而在此次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出现给疫情工作带来了众多困难。网络谣言也始终与事件伴生存在,煽动公众负面情绪,对社会稳定和疫情防控产生不利影响。新媒体时代下,对于重大突发卫生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网络谣言产生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以新冠疫情期间的事件为研究样本,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及制约传播的因素,以网络信息量为研究对象,构建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模型,确定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研究在3个阶段产生网络谣言对舆情的影响程度,提出降低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之影响对策,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田又萌 《新闻世界》2014,(8):126-127
现代传播技术助力下的网络谣言往往难以掌控,故而对于网络谣言的治理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阐述了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理和动因,从构建良好公共对话空间、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养公众独立理性意识三个层面,探讨了治理网络谣言传播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及时有效地进行辟谣行动能够遏制网络谣言传播扩散,防止谣言的二次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政府的辟谣行动面临着信任困境,政府应通过构建多元辟谣主体联动机制、沟通机制、制度化辟谣机制并规划构建政府辟谣行动体系,来提升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辟谣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21,(11):71-75
谣言的治理是公共危机事件应对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为例,从谣言的内容生产、社会心理、传播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特征,并提出了谣言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归纳和总结近年来的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发生和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抽象出几种具有不同特点和路径的谣言发生及传播模式,以期为研究谣言消解策略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谣言一旦出笼,就没有东西能阻挡它。插上网络翅膀的谣言,无论从复制的速度还是从规模来看,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本文从"李素丽被抓"这一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出发,对网络谣言的成因与传播机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归纳和总结近年来的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发生和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抽象出几种具有不同特点和路径的谣言发生及传播模式,以期为研究谣言消解策略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主体具有双重身份,传播的目的趋于多元化,但同时具备着传播内容自我消亡化等特点。政府处置突发性事件时机和方法失当,民众科学文化素养的缺失,新兴媒体语言的传播泛滥,法律法规不完善,打击力度不够是导致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严重的重要原因。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共利益,误导群众言论,损害政府形象;因此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对策,将有利于遏制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网络谣言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快速的发展,网络谣言逐渐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谣言的存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汶川地震期间的网络谣言为样本,对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传播效果等作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秋慧 《视听》2018,(11):156-157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报道的门槛降低,自媒体等舆论领袖可以借助网络将普通的新闻消息变为公共事件。一方面,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报道有补充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不足,网络媒体也容易促使假新闻、反转新闻等产生和传播,为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本文以王凤雅事件为案例,借助克罗斯的谣言公式,从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和公众批判力三个角度探析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伟红 《新闻世界》2014,(7):374-375
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网络社交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特征,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谣言也以大量、迅速、势不可挡的鲜明特点涌现于用户的社交圈子。本文对这些谣言的特点、蔓延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