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文化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理应承担起宣传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发掘展示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和精髓,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地方特色创新传播内容和手段,通过专题报道、专家访谈、大众评说等多种新闻报道形式,让社会大众清晰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现实状态及其未来发展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真正屹立世界强国之林,首要是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而这文化三自的基础力量,来自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创造力和世代延续的文化基因。档案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文明传承的不竭源泉,是历史  相似文献   

3.
蒋丽  沙莎 《编辑学报》2022,(5):488-493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作为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期刊的地位和作用亟待加强。本文结合文化自信的战略视角,从3个方面分析了中医药期刊的价值作用和时代使命: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传递科学理念;弘扬传承中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健康中国。提出了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中医药期刊的发展路径:以文化自信为内核,引领世界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建设;以特色优势为抓手,推动中医药文化理念有效传播;以人才培养为保障,强基固本增强期刊核心竞争力;以创新评价体系为突破口,推动中医药期刊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便捷。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也处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与碰撞之中。近年来,一些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在中国日趋流行,得到相当多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而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则备受冷落,节日仪式的纪念意义和文化传承缺失,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和运用传播仪式观来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对于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从传播仪式观的阐释入手,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与传播的仪式观具有共同的核心理念,然后通过介绍俄罗斯圣彼得堡红帆节这一案例,分析其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特点,探讨俄罗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经验及其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节日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是传统文化的亮点,正如谚语中所说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民俗学、人类学、美学以及文化学研究中,传统节日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和集中表达,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心理和道德习俗,对民族文化系统的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从人类道德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传统节日所蕴含和承载的伦理意义异常丰富,具有强化民族记忆、对民族共同体成员实现道德濡化的积极功能,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人们最应理解和传承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极其鲜明的文化符号和记忆,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和窗口。它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特征,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重要纽带。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说过:物质遗产是有形的和相对稳定的,而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具体形式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大众传播媒介在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停留于传统节日文化符号的简单“撒播”,并未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意义。在新形势下,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变迁,深挖传统节日文化的意涵,将传统节日文化与主流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从而完成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意义到“社会意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熊蓓蓓 《新闻前哨》2005,(12):56-57
央视2005年中秋双语晚会充分利用了媒介在宣扬传统文化,搭建民族情感桥梁上的优势,利用种种表现方式进行意义传达和情感沟通。当文化通过电视载体实现对亿万观众的意义传达和精神指导时,它便拥有相当意义上的影响社会文化进程的力量,而电视晚会在节日文化中所承载的基本功能便不容忽视。 一、文化仪式的功能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载体,它对于传播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保持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9.
刘典  郑逸舟 《今传媒》2012,(8):145-14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非常丰富。特有的传统节日更是传统文化、民族共性的集中体现,是极其重要的传统文化传承载体。传统节日在海峡两岸民众心中影响深远,大多数台湾民众无论是属于哪个党派,皆不能脱离民族传统节日,并遵守相关约定的习俗,进行庆祝或纪念活动。在对台宣传中,巧妙利用这些重大传统节日的宣传,加强前期策划,提升宣传技巧,可以起到很好的对台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全义  陈婧 《传媒》2017,(23):32-34
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实践证明,对于地市报来说,结合当地实际挖掘历史资源,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通过在《漯河日报·晚报版》的实践,谈谈其是如何通过挖掘当地历史资源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包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是基于心理优越性和行为坚定性的文化表现,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世代传承和继续向前发展的内因。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高校图书馆自身就有义不容辞的重要作用:除了需要将非遗继续传承下去,还应尽力保障其独有的生命活力,继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振兴民族精神,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指出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具有调节个人心理与社会情绪的功能,应对其加以继承和创新,使之成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资源。文章探讨了保护、开发和运用传统节日的途径,提出倡导传统节日的关键在于进行现代性的转换,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行政推动、市场运作、专业参与、媒体造势、旅游承载等五个角度,提出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打造广东省节日文化品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传承中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得到扬弃和发展,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记录着中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档案资源,是无法与中国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相隔绝的。我们需要置身于历史文化传统大环境中,对档案资源的建设问题进行理性的思索。在全球文化出现均质化趋势的今天,如何理解和认识文化的多元性与民族性?如何把握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如何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去规划档案资源建设?本文立足于这些问题展开论述。一、…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依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坚实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动力。坚定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体在传播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构建中华主流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电视文化类节目大量涌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打造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对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从文化类节目的类型、内容、形式三个方面阐述传统媒体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文化类节目质量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6.
朱伶杰  贺圆圆 《档案》2024,(1):63-68
高校档案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梳理文化自信与高校档案文化建设间关联,探讨当前国内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成果与现存问题,从教学驱动、媒体赋能、平台搭建与技术引领四个角度提出新时代提升高校档案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在国家文化政策的赋能下,高校档案文化传承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日益增强,必将推动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是我国和谐文化的主脉。而年节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因此,大众传媒关于中华民族传统年节习俗的报道,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媒介传承民族文化功能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8.
吕姣姣 《出版广角》2021,(19):84-86
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源起的见证,也是根植于华夏儿女心中的精神力量.在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和社会现实中,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保持本原不褪色,还需要焕发新的生机,保证自身的延续性.河南卫视自2021年春节晚会"出圈"以来,借助本土传统文化优势乘势而上,在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精心策划了口碑和传播效果俱佳的中国传统节日晚会.本文以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为起点,通过分析河南卫视系列晚会在传播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成功实践,探索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以期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提高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极其鲜明的文化符号和记忆,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和窗口。它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十分关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强调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出版是人类文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文化积累和精神传承的根本途径。增强文化自信、开拓人类文明新形态,把握文化传承中的变与不变至关重要。出版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拥有真正的数字思维、数据思维、数据库思维,在内容攫取、路径选择、方式模式等方面跟上时代步伐,以增强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