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些年,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大量以诗词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纷纷走进观众视野,诗词类综艺作为新鲜元素已成为文化类综艺的重要补充。本文以《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以及《邻家诗话》为研究范本,对这四档节目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不同视角获得独特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常诚 《传媒》2017,(12)
2013年,一档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横空出世,引发全民关注汉字书写的热潮;2014年,《中国成语大会》正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带领全民共赏中华成语意境之美;《中华好诗词》《中华好故事》《汉字英雄》《最爱是中华》等文化类电视节目纷纷上线,使得受众有机会重新感受与认识中华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在综艺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出现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收视体验,全民关注追随具有品质的文化内容在一夜之间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3.
罗曼 《传媒》2016,(5):54-55
2015年以来,“中华”系列原创文化节目集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看好诗词、唱好民歌、树好家风”的文化思想深入人心.2015年11月7日,《中华好诗词》第四季强势回归,首播当晚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3.2亿,在新浪热门话题榜、疯狂综艺季排名中,双居第三.可以说,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知识”作为根本宗旨,其既有选手间的良性竞争,也有丰富的观众互动,更为重要的是节目所蕴涵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集趣味性、互动性和知识性为一体,成为了电视综艺界的一匹黑马,赢得了受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相似文献   

4.
河北电视台播出的《中华好诗词》是一档文化类季播节目,以中华诗词为骨,以娱乐精神为髓,闯关娱乐形式与诗词内容核心巧妙结合,文化与娱乐并重. 我们常常看到众多娱乐节目大红大紫,文化节目却总显得冷冷清清,而《中华好诗词》独辟蹊径,靠"形神兼备"获得巨大成功."形"是指以夺冠元素为核心,辅以命悬一线、心有灵犀等形式的创新;"神"是指以诗词为核心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播出,全国掀起一轮"背诵诗词风潮".在此之前,河北卫视自主研发的季播电视节目《中华好诗词》即已于2013年10月首播,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河北卫视可抓住目前有利机遇,在省台以此打造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本文着重以《中华好诗词》为例,分析在新的媒介技术环境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河北卫视最新开发的《中华好诗词》节目,指出国内文化综艺类节目的通病,并提出创新文化类节目的具体方法:强化对文化形式内涵的理解与运用;培养节目自身的"知识英雄";以情感化的表现吸引受众,打造能流传久远的关键元素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文博类综艺节目在普及知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宝藏》《我们的宝藏》等文博类综艺的涌现和火热,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形态在不断改变,社会功能更加多元。本文以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我们的宝藏》为例,通过分析节目的社会功能,以期为文博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一段时期,电视频频被文化类节目刷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等,屡屡成为焦点,并出人意料地成功实现了对综艺娱乐节目的逆袭,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其中缘由值得考察,而深度娱乐可能是此类节目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从浅层娱乐到深度娱乐 一面是《读书时间》类栏目的黯然下课,一面是《中国诗词大会》类栏目的辉煌勃兴,表面看来,同样都是文化类栏目,怎么会有如此悬殊的遭际而呈现出冷热两重天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推出的又一原创传统文化节目的力作。这档节目以唐宋诗词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主旨,精心设置了融知识性、艺术性、可看性于一身的节目形式,并广泛选拔了来自全国的诗词爱好者,邀请嘉宾对诗词进行解析,同时凭借央视强大的视听技术支撑进行传播,所以节目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2016年6月10日刚刚落幕的第22届上海电视节上,《中国诗词大会》将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揽入囊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正是借助诗词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基因,坚持了央视传统文化系列节目的优良品质和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创新,把原创传统文化节目做出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近年来,以《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一本好书》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利用情绪传播规律,通过“戏剧+影视+综艺”的创作模式,打破单一线性叙事,同时巧妙运用新媒体技术建构互动空间,增强了节目的情绪感染力量,实现了节目“出圈”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电视诗词类文化节目创新为研究对象,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模式、赛制、题目、风格以及人物角色几个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明确了电视诗词类文化节目创新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原创文化节目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就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总体格局而言,原创文化节目尽管在数量和市场价值方面不及娱乐类综艺节目,却从未远离观众的视线.近年来曾先后出现了三次原创文化节目热:2005年前后,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百家讲坛》引发了全社会读历史、品经典的热潮.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重新点燃了中国语言文字热.在其带动下,《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国色天香》《中华好故事》《最爱是中华》《Hello中国》等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原创节目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卫视播出.  相似文献   

13.
李子瑾 《青年记者》2017,(26):60-61
自2017年年初以来,以《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进入“刷屏时间”,收视率和口碑不断飙升,掀起了一阵文化综艺热潮,改变了近年来娱乐真人秀独霸综艺节目的格局.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播形成了一股清流,让综艺节目实现了真正的“精神回归”和“价值回归”,也让人们认识到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魅力以及文化综艺节目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张馨月 《传媒》2016,(18):38-39
当下电视节目策划雷同现象严重,各大卫视仿佛陷入了"大投入""大手笔"的怪圈,出品的节目为了迎合市场而变得低俗、媚俗.但也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性节目,竞技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华好诗词》便是其中代表.《中华好诗词》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以其娱乐而不失格调的包装让中国古典诗词成为当代人的精神消费热点,在掀起一阵文化潮流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竞技性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廖立胜 《传媒》2019,(12):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积极创新节目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少年国学派》《百心百匠》《我是讲书人》《喝彩中华》等一大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中,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电视节目《喝彩中华》一经推出就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受到观众的喜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节目“拥抱传统,喝彩中华”,以“人物+故事+戏曲”的新颖模式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刘燕 《东南传播》2023,(1):133-136
以“诗词”为核心的大型文化类节目《2022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推出再次顺利出圈,让已走到第七季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级案例。本文从文化价值、题材样式、技术赋能、传播手段四个角度着手,探究《2022中国诗词大会》在融媒体语境下的创新策略,以期为后娱乐化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文化综艺节目不断细分,百花齐放。汉字、诗词、著作、古董文物都成为文化综艺竞相研发的对象。央视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在此背景下一跃而出,成为继《国家宝藏》之后的又一文化综艺佳作。《信中国》以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员的书信为载体,用读信和解信的互动方式,探求信件背后的故事,弘扬《信中国》中的"信任""信念""信仰"……一封封信件,以字表情,立足的是家长里短,展现的却是时代风云。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国家形象的彰显,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文化自信,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精选节目内容、创新比赛机制、拓宽传播渠道等方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彰显了中国诗词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文化类综艺在经典故事解构、叙事方式创新、极致舞美呈现等多要素上进行创新,巧妙讲述中国故事,艺术性彰显中国文化独特魅力。本文以湖北卫视《高山流水觅知音》为例,分析文化类综艺如何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20.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类节目制作的重要使命。《经典咏流传》大型原创诗词文化音乐节目,在媒介话语的进路上通过故事性媒介话语场景建构、意义性媒介话语内容呈现、多元性媒介话语表达策略,开启文化节目制作传统经典与时代流行结合,轻赛制、重互动、强传播的2.0新时代,对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创制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