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目     
《视听界》2007,(5)
"样式"栏目收录了四篇文章,分别涵盖了电视剧、电台夜话节目、电视真人秀和电视新闻纪录片四个领域。《台湾偶像剧的本土化实践》的立足点是台湾偶像剧,讨论的核心则是"如何在文化全球化与  相似文献   

2.
张璀 《声屏世界》2003,(1):41-42
台湾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的热播及其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值得大陆的偶像剧制作者们去关注去研究。  相似文献   

3.
偶像剧又称青春偶像剧、青春剧,是指集数不多(30集以内)、大量启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以细腻爱情戏为主的剧种。一般认为其发源于日本,起源于漫画。目前最受欢迎的偶像剧来自韩国和台湾。  相似文献   

4.
台湾偶像剧-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成功地开拓了新的目标受众领域、探索出适合青少年、粉丝群受众的出版内容与发行模式。跨媒介、高科技和创意在台湾的出版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大陆出版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记者韩阳)根据日本畅销漫画改编,台湾人气偶像郑元畅和林依晨领衔主演的偶像剧《恶作剧之吻》,在台湾、内地接连掀起一阵“恶旋风”。该剧在音像市场一路飘红,其延伸产品——由接力  相似文献   

6.
崔友 《东南传播》2021,(1):47-49
曾经的台湾影视作品在两岸三地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但经历短暂辉煌后却脚步停滞,近年来,台湾影视产业逐渐呈复苏态势.本文以台湾影视产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为线,从灿烂时期的台湾偶像剧、文创电影切入,横向对比大陆剧集、日韩影视冲击下所导致的产业停滞.近年的台湾影视产业在作品内核、题材创新、扩大合作等方面积极求变转型,从而在蜕变之中迎...  相似文献   

7.
“偶像剧”,在日本称作“趋势剧”(trendy drama)。1990年代初,日本借鉴西方国家肥皂剧和情景喜剧运怍技巧,加以日本意象包装,产生“趋势剧”。随后,台湾引进日本“趋势剧”,为吸引年轻族群,将其更名为“偶像剧”。在这些电视剧中,常会出现反映现代流行趋势的服装、休闲娱乐、通讯器材、生活方式,以及探讨时下年轻人常遭遇的情感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瑶琤 《今传媒》2012,(5):145-147
偶像剧作为东亚地区文化的重要标志,对该地区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偶像剧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偶像剧为例,通过对偶像剧的文本分析和产业化策略的研究,论述了偶像剧对偶像剧制作本身、对相关电视剧产业发展以及相关文化领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得出,偶像剧所带动的文化新潮流无论在物质文化方面,还是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谢杰  陆军 《编辑学刊》2011,(4):81-83
本文分析了自制偶像剧兴起的缘由,探讨了自制偶像剧存在的原创性缺失、商业气息过重等问题,提出要提高自制偶像剧的创新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相比本土偶像剧,来自欧美、日韩等国家及港台地区的外来偶像剧,在我国内地有更大的受众影响力,其以互联网络为主的传播渠道要素,在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同于众多对非本土偶像剧流行原因的传媒体制、社会文化等宏观考量角度,本文将从渠道角度,分析受众对网络的选择原因及其对偶像剧传播效果的影响;对当下年轻人的偶像剧文化流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新媒体受众的特征,更对中国文化的网络跨文化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亚群 《新闻世界》2009,(12):161-162
曾经风靡东南亚的韩剧随着其势头的减弱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出路。而异军突起的中国偶像剧在曲折中奋勇前进,问题也随之凸显。本文通过对比中韩偶像剧,研究了两国偶像剧在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中国偶像剧应当积极借鉴韩国偶像剧的成功之处,叙事着眼全球文化,制定完善的内容营销策略,优化制作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孙茜婧 《新闻世界》2013,(1):118-119
本文以偶像剧《爱情公寓》为案例,对其粉丝的行为进行研究,总结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偶像剧粉丝的行为模式及特点。研究发现在网络视频和社交网络的驱动下,传播方式的革新对偶像剧粉丝的行为产生了影响和改变。具体来说,偶像剧粉丝不那么疯狂,参与度有所降低、积极性有所减退,粉丝之间也不需要组成粉丝团以求得“归属感”和“依赖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大陆第一部公认的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出现至今,青春偶像剧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同时,由于青春偶像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使得青春偶像剧成为当今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热点。那么青春偶像剧到底具备怎样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得到众多青年受众群体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李瑞 《传媒》2017,(21)
据统计,2017年1月至7月,国产电视剧产业投资热度和规模继续保持高位,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138部5648集.在近两年的爆款电视剧中,青春偶像剧占据了很大比重,如表达年轻新主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青春偶像剧《冰与火的青春》《加油吧实习生》《择天记》等不仅收视火爆,还一度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并在丰富受众精神世界、提高道德素养、培育良好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笔者从粉丝文化、青年文化、大众文化等理论视角入手,通过对部分偶像剧展开案例分析,探讨我国青春偶像剧的特色,以及消费文化视域下青春偶像剧的发展方向,以加深对国产青春偶像剧认识,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蕴含和价值诉求,助力青春偶像剧成为正能量传播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5.
外遇指南     
人家都说,看美剧的人,不相信婚姻。其实不光美剧,国产剧、台湾偶像剧、TVB……全都在打外遇牌。最近泰国片很火。泰国喜欢拍鬼片,不讲外遇故事,有人分析,佛国果然境界不一般。但是,杜蕾斯的一项针对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万名男女的访问,得出的结论是:泰国男性"外遇指数"最高,韩国次之。  相似文献   

16.
任冰 《今传媒》2012,(7):73-74
近年来,我国青春偶像剧迅猛发展,它以优美的故事情节,靓丽的男女偶像演员吸引着广大青年观众,在电视剧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青春偶像剧在形式和内容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我国青春偶像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下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谦 《视听界》2010,(6):64-67
中国本土青春偶像电视剧(以下简称"偶像剧")的大量出现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末,1998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通常被视为国产青春偶像剧的开山之作。对青春偶像剧比较公认的界定是"集数不多(一般30集以内)、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适合年轻人的偶像艺人、以细腻爱情戏为主、主要场景为现代的时装电视剧。"这个定义较为符合青春偶像剧的创作实际,但若考虑到本世纪初大量出现的民国青春偶像剧,那么将"主要场景为现代"修正为"精神主旨为现代"似乎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8.
青春偶像剧作为电视剧的一大类型,以其美的特质吸引了很多忠实观众。青春偶像剧美的特质首先在于对偶像美的塑造;其次在于制作上的唯美倾向。讨论青春偶像剧的目的在于明确其类型元素,为创作者们制作出精良的作品提供借鉴,革故鼎新,摸索出一条属于我国的影视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肖艳华 《新闻前哨》2013,(6):105-106
本文针对偶像剧的持续优质发展之路,来探求其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大陆偶像剧这一媒介的生态质量和内容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2010,(7):10-10
由土豆网投资制作的国内首部网络偶像剧《欢迎爱光临》最近在上海举行开机仪式。该偶像剧共12集,土豆网规划单集制作费投入超过5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