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似乎从一生下来,我就是专门跟父亲作对的。落地才三天,我就有了自己的意愿,就是不愿意让父亲抱。别人抱着好好的,只要父亲伸手接过我,我马上就会号啕大哭。为此,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几乎就没抱过我。后来我有了弟弟,这个弟弟乖巧得让我嫉妒。父亲什么时候抱他,他都嘿嘿直乐,他成了父亲的心肝宝贝。父亲用胡子扎得弟弟乐得快岔了气是我们家最温馨的一幕。我则和姐姐一样,躲到父母眼光之外的角落里。我不像姐姐那样黯然神伤,我向来就是站在父亲的对立面的,我不会为弟弟吃醋。于是一点也不意外地,我成了父亲的撒气筒。但我从来不在父亲面前哭,特别是在父亲打我的时候。有时他都打急了,失去了耐心,我却一如平时,面无表情。哭?求饶?跑?那我不是败了吗?于是,我和父亲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希望     
为了把父亲的散文编成集子,又读了一遍他写的《做了父亲》。这篇文章是1930年发表在他编的《妇女杂志》上的。《妇女杂志》的读者不限于妇女,我父亲写这篇文章,是跟有儿女的读者谈谈他做了父亲的心情。我算了算,父亲那时三十六岁,三个儿女,我十二岁,妹妹八岁,弟弟四岁。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书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但上过一段时间私塾,能看书。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他常常抱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虽然每天在田里劳动了一天,晚上还是要在灯下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但奇怪的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看着同一本书。渐渐地,我上学了,弟弟妹妹们也上学了。每天晚上,一起在灯下做作业,父亲还是抱着那本书在旁边陪着我们,从不言语。我是老大,每天晚上做作业的时间也最长,父亲也总是陪着我,直到我写完所有的作业。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村里人见到父亲总是伸出大拇指,一家出了四个大学生,真是了不起。父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憨厚的笑容,那笑容里有着…  相似文献   

4.
苦涩的童年,温暖的家 减掉两个十年就是我的小时候.回忆像心中的一口深井,童年在最底端如水一般鲜活。 那个时候.我家和三舅家各自一半地住在一个老旧的青瓦房,窗台以下的墙是用毛石垒成的.一到冬天特别的冷。一连好几年.我都很少能看到父亲,母亲说父亲在外地做生意,很忙,没有时间回家。直到弟弟出生,父亲才决定不出去做生意了。三舅托关系安排他在村里的小学当民办教师。  相似文献   

5.
苦涩的童年,温暖的家 减掉两个十年就是我的小时候.回忆像心中的一口深井,童年在最底端如水一般鲜活。 那个时候.我家和三舅家各自一半地住在一个老旧的青瓦房,窗台以下的墙是用毛石垒成的.一到冬天特别的冷。一连好几年.我都很少能看到父亲,母亲说父亲在外地做生意,很忙,没有时间回家。直到弟弟出生,父亲才决定不出去做生意了。三舅托关系安排他在村里的小学当民办教师。  相似文献   

6.
“姐,我去吧,妈还需要你照顾。”弟弟挥着干瘦的胳膊,在他单薄的胸前拍着.“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和母亲离婚后,父亲要带走我和弟弟中的一个。父亲倚在门框上,母亲病倒在床榻上。我低着头,以沉默回应了弟弟。那年弟弟10岁,我12岁。  相似文献   

7.
八斤肉     
<正>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红萝卜加窝头,一年到头不换样,肚子里奇缺油水。因此,跟"吃"有关的故事便层出不穷。那时,我和弟弟最大的梦想就是吃肉。记得邻居家里的铁蛋儿生日时,他爹给他吃了一回兔肉,这让我和弟弟流了好几个月口水,时常央求父亲为我们解决"油水问题"。而父亲呢,时常长叹一口气,然后猛烈地抽着烟。有一年,镇里建造一座戏台,规模很大,父亲是负责人,天天忙到很晚才回家。一天午  相似文献   

8.
在家里我是独生女,每天都感到很孤单。为了寻找乐趣,我常常去逗邻居家的小弟弟玩。看他那么可爱,我真希望他就是我的弟弟。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个自己的亲弟弟呀!一天,小弟弟果然来到世间,家里的欢乐顿时增加了几倍。我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弟弟,看着弟弟安静地睡着,小嘴还  相似文献   

9.
    
父亲、我、弟弟都是教师。父亲退休在家,我和弟弟总是相约去看望他,我们坐在一起经常谈论班里的学生,互相交流,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0.
我和弟弟从小爱打架,直到上大学后才有所收敛。其实上大学后兄弟俩见面的机会少了,打也打不起来了。但是每次回家还是不免会大战一场,每次都以我投降告终。母亲经常说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一点都不懂事。我一直不服气,总觉得母亲偏袒弟弟。
  有时候想想,我对弟弟挺愧疚的。小时候抢他好吃的东西,摔坏了家里的瓷器碗具,就嫁祸于他,遇上危险就临阵脱逃。
  那时候,我和弟弟挨了不少村霸小星的揍。后来,见到小星,我就像老鼠见了猫,一看不对转身就“逃”。
  小时候家里穷,我和弟弟经常穿着没有脚后跟的大码烂布鞋,其实我穿的是父亲穿不了的,而弟弟穿的则是我穿不了的。因为鞋子不合脚,所以经常在逃跑过程中被小星追上,落在他的手里无非是两脚板,运气好点就是吓唬一下。更多的时候,为了救跟在身后忽然摔倒的弟弟,最后兄弟俩都落入贼网。总认为都是弟弟带给自己霉运,想不通的时候就把弟弟不分轻重地一顿乱揍。自从学了鲁迅的文章,才发现自己越来越像鲁迅笔下的阿Q。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逻辑     
8月11日晴在家中的床底下有一个很大的袋子,袋子是很厚实的那种,里面全都是父亲的宝贝。用父亲的逻辑来看,那里面就是他的命,也是我和弟弟的命。父亲是工地的工人,在那个袋子里面全是砌砖、抹灰的工具,其中很多我都叫不出名字。我们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父亲用那些工具换来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透支母亲的生命。可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报复父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和妈妈离婚的情景。判决时,我最终还选择了父亲,我要让他难过一辈子。没过多久,父亲又结婚了,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仇恨。虽然继母总是竭力地想讨好我,我却从来没有对他笑过一次。父亲常被我气得青筋暴起,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总会燃起一丝可怕的喜悦。几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孩,不过他只是个病秧子,三天两头得送医院,我经常半夜醒来,看见父亲开车送弟弟去医院,继母在门前鬼哭狼嚎的场面,我变成了一个麻木的观众,没有一丝担心。那天,我接到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13.
17岁的弟弟把改变命运的机会让给了哥哥1992年夏天,弟弟初中毕业,我职高毕业。对我来说,或者回家种田,或者外出找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而弟弟则不同,他拿到了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将来可以考大学,他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在那个炎热的夏季,我和弟弟跟着父母一起干活。被太阳炙烤过的皮肤蜕了一层又一层的皮,渐渐地接近父亲身上的那种黝黑了。再疲惫,我也没有怨言,我知道,这就是我将来的生活。临近9月。有一天干活儿回来,弟弟一边擦汗,一边对我说:“哥哥,快开学了,你准备去读书吧。”“读什么书,我已经毕业了呀?”我哑然失笑,“过几天,你才是真的…  相似文献   

14.
难忘的一课     
这世间总有一些事情伴随我们一生。弟弟比我小两岁,但他在五岁时所表现出的聪明与机智,还是让父亲下定了决心送他到学校读书,于是,我和弟弟一块进入了学校开始漫长的读书生涯。起初,对于这样的安排我倍感高兴——弟兄结伴而行,同窗共读,多惬意啊。但时间一长,总觉得和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在一个班中读书,是件很不光彩的事。虽然我比弟弟的学习好一些,但那种忧虑总围绕着我。四年级第二学期,父亲为了使我和弟弟都考入当地闻名回民小学,便提出了一个奖励的条件——期中考试成绩能进入全班前五名。奖励的物品是一身新衣服。在生活还比较困难的那…  相似文献   

15.
冬天过去了     
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一连几个月啊。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  相似文献   

16.
弟弟出生时左手缺一截手指,落得“九个半”的一个绰号,和别人打架也大多因别人嘲笑他这个的结果。母亲身体不好,干农活时我是她的主要帮手,而弟弟往往只凑个人数。父亲在县城里上班,离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还要翻过两座山头,所以回来得较少。父亲常教导我,弟弟的手有缺陷,和他相比,我算是幸运的,有什么事情不能让着他呢?我初中毕业那年,母亲再一次病倒了。父亲急匆匆赶回,东奔西跑治好母亲的病后,家里积蓄也一干二净了。看着父亲憔悴的脸,我提出让弟弟读书,我到父亲工厂里学手艺去。父亲犹豫了好长时间,最后才说“:好,我也想提前退休,你母亲…  相似文献   

17.
父亲·奖状     
父亲几乎一辈子都是在窝窝囊囊中度过的,他没有做过一件可以让自己夸耀、令儿女们为之骄傲的事,他实在太卑微了,太渺小了。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甚至鄙视他。父亲的窝囊是出了名的。他不善言辞,年轻时就老实巴交、胆小怕事,遇到困难就爱流泪。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树上掉片树叶他也害怕被打破头,一点儿没有男子汉的气概。  相似文献   

18.
敬栋 《家长》2001,(Z2)
我那读过博士当上教授的弟弟,可谓“屋里吹喇叭——名声在外”,对很多亲属的子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辅导外语的,请教学习经验的,真是不少。可偏偏“灯下黑”,他自己的儿子却无动于衷。我弟弟每天课余,不是钻实验室,就是泡图书馆,很少过问儿子的学习。他的想法是,儿子聪明,树大自然直。侄子则以为继承了父亲“聪明”的基因,所以,自信将来能考上大学。侄子的学习态度不是很积极,往往是会了就行。他课外书读了不少,知识面挺宽,可学习上有点懒,能省一点劲儿就省一点儿,常不写作业,或是“偷工减料”。  相似文献   

19.
父亲土地我     
杨涛 《陕西教育》2001,(2):43-44
从我一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便注定了我要做一个农民的儿子,也要有一个农民的父亲。 父亲,是千百万农民中平凡的一个。听母亲说,父亲原先是一个学识颇深的小学教师。后来因为爷爷有了病,奶奶又上了年纪,我和弟弟还都很小,家里八亩多地,只有母亲一个人干,实在太难,他才忍痛离开了他心爱的学生,回家务了农。  相似文献   

20.
早上起来,我发现梳子上又缠绕了一些头发,其中还夹杂着些许白发。我知道,父亲真的累了!他才四十出头,繁重的工作却已经让他形容枯槁!父亲生性木讷,此时的他显得更加沉默,一天也难得听他说一句话。家里盖房子,前前后后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母亲在外打工,全部事情都得父亲一人操劳。他既当爹,又当妈,忙得几乎没时间休息。平时,他很在乎我们姐弟三人的学习。现在,弟弟妹妹的作业没及时完成,他也无暇顾及。面对我连续两次的考试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