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虽然说“爱岗”是外在的师德规范,其实“爱岗”是内在的“自爱”需求。不懂得“爱岗”的教师根本就不懂得“自爱”。从低层次讲,即使把教书岗位当作养家糊口、维持生存的一种手段,也应该好好爱它。否则,就是不爱自己,就是给自己出了一道生活难题。流行的一句话“今天不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2.
周颖 《吉林教育》2000,(10):39-39
“爱为师德之本,无爱便无教育。爱可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爱可以开掘人的智慧,爱可以开阔人的胸怀。爱,利于德,利于智,利于体,也利于美。”这是李燕杰在《师德断想》一文中对师爱的一段论述。一个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他同时也必然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尤其那些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更需要、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教师应该理解这些学生的处境,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4.
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曾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但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只有对学生付出浓浓的爱,才能赢得学生深深的情。  相似文献   

5.
《宁夏教育》2005,(6):1-1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爱与责任——师德之魂》的文章,这是一篇关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章。在文章中周济同志提出了“爱与责任——师德之魂”的新命题,第一次把责任摆在师德之魂的位置,指出“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确自己的职守,不明白自己担负的历史任务,那就办不好教育。”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与师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化素质教育、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创新思维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和人审美素质教育等。高校师德建设应包括敬业与乐业、爱生与奉献、育人与自育及言传与身教,亦即“师业”、“师爱”、“师能”和“师表”等几个主要方面。师德建设与素质教育是辩证的统一:师德建设对素质教育起决定作用,素质教育又能促进师德建设,要加强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师德新认识     
冰心说:“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点缀的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爱与责任,正是对教师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用爱与责任来定义“师德”是最为贴切的,它更多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修炼。  相似文献   

8.
师德滑坡是教育面临的最大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者民之师表也,正所谓为人师表。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师德不是一个可以随便讨论的话题。然而,现在的情形却与此相反,师德正日益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社会对师德现状不满的必然反映。我们不排除某些“敏感”的新闻媒体的炒作,但师德滑坡却已成不争的事实。这是教育面临的最致命的危机。师德何以滑坡呢?概言之,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后遗症所致。尤其是十年“文革”,导致国民道德大倒退,师德也多遭厄运。爱学生本为师德的灵魂,却被斥为小资情调,致使很长一段时期里,教育成为爱的沙漠。不幸的历史虽已逝去,但其影响却不会…  相似文献   

9.
一要以道德正人。“恭德慎行,为世师范”。教师要以道德规范为准绳,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做好表率。为强化师德建设,以“爱学生、爱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为载体推动师德教育扎实开展,以制度为保障促进师德教育常抓不懈。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好师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两大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讨论、民主评议、深刻自查、公开承诺、全面整改等方式,深入开展“做光荣的人民教师”、“做诚信的人民教师”、“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三大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民主评议、情况报告、责任追究、考核评估等五项师德管理制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0.
《青海教育》2009,(7):23-23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乐都县紧紧围绕“我为教育塑形象、我为学校增光彩”的主题活动,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六查”“三爱”“三评”师德教育月活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努力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师德为本。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爱和责任办好教育”为主题,  相似文献   

12.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主题就是“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学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关爱学生”一条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加了“保护学生安全”一条。将“保护学生”首次写入师德规范,更加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4.
刘中 《四川教育》2007,(6):22-22
师德建设是一个久远而鲜活的话题。我们不能孤立、片面地谈师德,更不能空谈其意义与作用,应该把教育的各要素融为一体,形成师德建设的万般葱茏,因为,“师德建设是棵树”。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师德修养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师德修养的内容、要求也应该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应适应市场经济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国际合作”理念、“教育服务”理念等的要求,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境界。  相似文献   

16.
提起“师德”,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师对生的“德”,而很少想到生的言行对师德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根据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师德铸炼的过程,既是师者向学生播洒爱的甘霖的过程,也是学生敬师爱师,向师倾泄爱的暖流的过程。故此,我们想就学生的品格修养与教师的道德锤炼,谈谈 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之孝敬修养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中,“孝”是最为持久且深入人心的。儒家经典之———《孝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谈论“孝”的著作。在这部经书及后人为此书作的“注”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一提到教师的素质时,首先想到的是教师的师德;当我们讨论师德的内涵时,恐怕人人都会想到爱心。是的,爱是构成教师高尚师德的前提和基础。然而,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爱的悲剧、爱的创伤、爱的反叛、爱的无奈发生呢?有一例电视广告是这样的:一位母亲也许是为了让孩子吃得更饱,长得更好,就开始劝食,没有人物出场,只有母亲的声音:“哦,乖,再吃一口;乖,再吃一口;再吃一口;嗯——再吃一小口;就一小口;一小口!吃不吃?你到底吃不吃?”“哇——”孩子的哭声代替了母亲由爱变怒的声音。怎么啦?自始至终,母亲的爱心减少了吗?没有!或许还爱得更切。那…  相似文献   

18.
新师德规范与旧师德规范相比,虽然内容由原来的八条改为了现在的六条,但内涵却更加丰富了,而且赋予了更多的职业性、发展性和人本性,突出了“爱”、“人”、“学”这三个与教师职业密不可分的特性,深切地抓拄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本质。整个《规范》可概括为“三爱”、“两人”和“一学”。  相似文献   

19.
受观念传承的影响,人们对师德有一种高尚的心理预设,但当代转型社会却无法提供师德普遍高尚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从现代职业的视角出发,对“师德”的概念进行重构。从外延来说,应该区分基准师德和高尚师德;从内涵来说,师德当是教师作为教师之时的道德;从前景来看,师德必须走上可操作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李升莲 《中国科教博览》2004,(12B):47-47,58
“新课程教学理念”正在逐渐深入每位数学教师的头脑之中,触及到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加强师德建设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师魂”。必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座右铭,必须以“爱”去感化学生,用知识去浇灌学生,用心灵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才是新教学理念下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