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设计和印制发行至今已120多年,但邮票设计始末却扑朔迷离、鲜为人知。十九世纪70年代,经清政府批准,海关已开始试办国家邮政,邮票设计和印制全由海关决定。1878年6月15日,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G.Detring)致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外代理税务司夏德(F.Hirth)第11号函称:  相似文献   

2.
天津钞关隶属户部,征收“水陆出入货物税银”.同治九年(1870年)为别于洋关,钞关始改称常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外签订《辛丑条约》,以常关税为承担偿还赔款的财源,常关遂归并由英国人把持的海关总税务司兼管。之后,海关总税务司即对常关加以整改.本资料源于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所刊“1,-Statistical Series:NO.7.Native Customs Returns”以及“Ⅴ.-Office Series:Customs Papers NO.86.Reports on Working of Tientsin Native Customs。”原件系英文,现将其译出,供研治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  相似文献   

3.
省港大罢工及沙基惨案电报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各地纷纷响应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6月,广州沙面租界和香港二十万工人,举行省港大罢工,遭到了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酿成震惊中外的“沙基流血惨案”。这组由九龙海关发往北京海关总税务司署及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的英文电报,较为详细地记录了省港罢工、沙基惨案的情况,以及帝国主义的罪行。原电所谓中国人开枪等情节,纯属帝国主义者开脱罪责的污蔑不实之辞,不拟一一注出,请读者鉴识。由于这组史料均为九龙海关税务司贝泐、粤海关税务司易纨士和副税务司铎博赉分别致北京总税务司暑、伦敦办事处的电报,为避免文字重复,故每件标题以发电时间代之。  相似文献   

4.
海关总税务司赫德1864年第8号通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德(Robert Hart)1863年11月继李泰国(H.N.lay)任清朝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直到1908年5月请假离开上海回国,占据总税务司职达40余年,是英国侵略中国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光绪四年(1878年)清政府试办邮政,由海关兼办,称海关邮政局,然所办成效不大。光绪二十二年(1876年)清总理衙门主管大臣、洋务派首脑人物奕诉根据总税务司赫德的请求,奏准创办邮政官局,即正式开办国家邮政,仍由海关兼办,并委派赫德兼任总邮政司。此后,直至清末,中国的邮政管理权始终操纵在外国人手中。现从馆藏军机处档案中选出有关的二件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邮政史参考。  相似文献   

6.
1934年6月19日,国民党政府颁布《海关缉私条例》,8月4日,代理总税务司罗福德发出第4913号通令,饬令各地海关税务司遵行,并系统介绍了1843年以来中国的走私状况和海关缉私章则的演变,反映了海关行政客卿制度和治外法权对缉和工作的影响,现选译刊出,供研究近代经济史及海关史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有关粤海关和粤海关档案的研究一直受到档案学界和史学界的关注,也是当今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组成部分。其中粤海关档案不仅是历史上广东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参与世界贸易体系的见证,也是当今展开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关系研究的重要史料。一近代时期二元体制管理下的粤海关晚清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中国海关形成了海关监督管理下的海关系统和外籍税务司制度管  相似文献   

8.
马跃 《出版广角》2018,(3):79-81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以近代中国海关内部出版物为主要内容,分为统计、特种、杂项、关务、官署、总署和邮政七大系列.该套丛书进一步充实了近代海关研究的原始档案,资料详实,编辑合理,对于研究近代中国海关史、近代中国经济史、中外关系史和近代中国社会史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各级档案馆所藏的档案资源,富有八闽地方特色,其中有不少是鲜为人知的珍藏。由于它们长年深居于库房中,还有待于人们去进一步开发利用,现在择其要者介绍给广大读者。 一、明清档案 近几年来,经过普查摸底,各地档案馆陆续发现和征集了一些明清两代的档案。福建省档案馆藏有清末档案数十卷,内容主要是海关、邮政、税务、高校等方面的。有福建省各邮柜(站)邮政代办人及信托经理人详细表,邮政总局和北京、上海税务总署与福州、厦门邮政处以及闽海关的来往文电、通令、公函、营业情况月报等(内有英文)。其中有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二年(1907—1910年)洋务总局与美孚石油公司向宁德之都澳罗、郑二家租地拟建油池的档案。厦门市档案馆藏有清代福建地方政府与英商太古洋行建正桥章程等档案。  相似文献   

10.
曹必宏 《历史档案》2005,(3):99-106
19世纪80年代的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战争开始前及进行中,中法双方曾进行多次谈判。在中法谈判过程中,作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积极插手其中,干预谈判,通过总税务司署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与法方交涉,并逐渐取得了谈判的控制权,最终签订了《中法停战条件》(又称《中法初步协定》),结束了中法战争。  相似文献   

11.
赫德(Robert Hart) 1863年 11月继李泰国(H. N. lay)任清朝政府海关总税 务司,直到1908年5月请假离开上海回国,占据总税务司职达40余年,是英国侵 略中国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赫德接任总税务司之后,积极制定并推行一套由洋人 管理的半殖民地海关制度,即税务司制度,通过颁发一系列通和(circular),逐步巩 固和完善这一制度。税务司制度是赫德控制清政府的关税收入、干涉中国内政外交、 扩展英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的重要保证。1864年第8号通和,是赫德建立和推行 税务司制度的重要文件,对研究赫德其人及中国海关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 译文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档案馆与天津海关合作编辑的《津海关秘档解译》一书已经出版。该书选取了从1861年至1928年期间反映近代天津政治、经济、化及社会生活的中、外档案原件,并配有珍贵的密函原、照片和图片,书中的档案史料和大部分照片及图片均是第一次公布,特别是书中的清末原始邮封图片及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试办近代邮政的原始信函均是首次面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式开办国家邮政,成立大清邮政总局,然而英法德俄美日等列强利用海关兼办邮政之机,仍操纵和把持着中国邮政管理大权。清廷邮政总局由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主持其事,各地邮局也大都由任当地税务司的外国人管理,并大量使用洋员,使邮政机构成为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服务的重要工具。从馆藏税务处档案中选出的这件史料,汇辑了外国在华参与管理中国邮政事务的全部人员名单,并记载了他们的来华时间、职任等情况,对研究中国近代邮政史尚有一定裨益,故予刊布。  相似文献   

14.
冯蓉 《浙江档案》2005,(8):26-2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共藏有约180万卷的民国档案,其珍藏量之大、宝藏分布之广、含金量之重均堪称民国档案之最.这些宝藏经过几代档案人的辛勤勘探、开采和挖掘,已大致探明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博物馆新征集到中国近代海关造册处税务司马士在中国任职期间的40余份从未公开发表过的英文档案与相关文件资料,这些都是研究中国近代海关史的重要一手史料。本文以这批新史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翻译、分类、统计与整理。文中对马士的海关职业生涯进行了整体梳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解读,厘清档案形成时间与原因、涉及的相关资料具体内容以及相关人物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陈其伟 《中国编辑》2018,(10):92-96
粤海关档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系完整,是近代广东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真实具体的记录,也是近代广东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和世界贸易体系的真实见证。它的整理出版对于近代中国海关史、广东经济史、广东近代史、中西交往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情报类档案的整理出版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近代史资料,当然这份由外国税务司管理下的海关档案明显具有西方价值色彩,在出版与使用时需要仔细甄别与考证。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人H.N Lay(李泰国)建功立业的所在,是遥远的大清帝国。他在中国建立起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开创了"提供秩序、规章、利益和税收"的新型海关。李泰国在中国海关的7年,不啻为他人生中最精彩的华章,但从李总税务司当上大清海关最高首长的那天起,中国海关主权旁落的耻辱历史便开始了……1847年7月,年仅15岁的李泰国带着弟弟抵达香港。一年多前,他们的父亲,英国驻厦门领事馆领  相似文献   

18.
我馆所藏海关档案内,有关1914年初至1916年上半年,广东行政长官及琼海关监督致琼海关税务司的函件中,记载了孙中山、廖仲恺等革命党人,在财力、人力、军火、宣传诸方面准备反表武装斗争及遭到查缉的详细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文件中有些时间似为阴历,谨请读者鉴识。  相似文献   

19.
1854年,英、法、美三国领事利用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之机,夺取了江海关洋货征税权。1858年11月,中英、中美、中法《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中国总理通商事务大臣邀请英、美、法国人帮办税务。1859年两江总督兼任各国通商大臣何桂清任命李泰国为“总管各口海关总税务司  相似文献   

20.
正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东部,是该州的首府,北回归线横贯境内,一片热带风光。其地处珠江与红河分水岭两侧,是云南建县最早的几个千年古县之一,有上万年人类繁衍活动史,面积、不大,却是一座极富历史意义的小城。自古以来,蒙自就是云南的历史名城,为历代屯兵重镇,1915年朱德在此率部誓师护国讨袁。尤其在清末民初,这里建立了云南第一个海关,也就是近代中国21大海关之一的"大清蒙自海关税务司署",当时是云南省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繁荣了云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