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4年4月至6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扫黄打非"办等多个单位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打击假新闻的行动。这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假新闻的蔓延,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风声过后假新闻又卷土重来又是值得我们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媒体的毒瘤,而今一些假新闻不仅泛滥于地方媒体,也开始出现于国家级权威媒体,致使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痛打假新闻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媒体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组文章,透析假新闻的成因,阐释治理假新闻的对策,使大家识别假新闻,痛打假新闻,消灭假新闻。  相似文献   

3.
现实呼吁:用新闻立法惩处假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媒体的毒瘤,而今一些假新闻不仅泛滥于地方媒体,也开始出现于国家级权威媒体,致使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痛打假新闻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媒体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组文章,透析假新闻的成因,阐释治理假新闻的对策,使大家识别假新闻,痛打假新闻,消灭假新闻。  相似文献   

4.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媒体的毒瘤,而今一些假新闻不仅泛滥于地方媒体,也开始出现于国家级权威媒体,致使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痛打假新闻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媒体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组文章,透析假新闻的成因,阐释治理假新闻的对策,使大家识别假新闻,痛打假新闻,消灭假新闻。  相似文献   

5.
2006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冬日的上海,阳光和煦,而我们心中,却尚有寒意。翻检着一年来收集的形形色色的假新闻,颇有不寒而栗之感。屈指算来,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活动已进入第六个年头。这六年来,虽然我们曾被误解,虽然我们曾蒙受委屈,虽然我们也曾想偃旗息鼓,但是,眼看假新闻依然猖獗,仍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媒体上,作为有良知的新闻人,羞愤汗颜、痛心疾首的同时,更坚定了新闻打假的信念。我们当然知道,假新闻始终与传媒如影随形,但是,这决不能成为我们容忍、姑息它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新闻浮躁的成因及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括"纸馅包子"在内,近年来一些假新闻的出笼,已在社会上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研究"纸馅包子"等假新闻出笼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新闻从业人员的浮躁是一大因素。浮躁者,轻浮急躁也。目前这一弊端  相似文献   

8.
仔细阅读《新闻记者》评选出的"2012年度十大假新闻"就会发现,这些假新闻的出笼,大都是因为记者在采访时没有认真核对事实造成的。如位列第二条的假新闻《广电总局解释〈泰坦尼克号〉裸戏被删》一文声称:《泰坦尼克号》3D版将上映,其中露丝全裸露点的镜头已被删掉。甚至,《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信以为真,真是把玩笑开大了。认真分析这条假新闻的传播过程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媒体在发布这条"新闻"时,都没有承担起核对证实的责  相似文献   

9.
今年夏天,中国啤酒甲醛问题差点把中国啤酒业烤"糊",这一事件,再次把假新闻的危害暴露无遗,促使我们新闻界反思,也提醒我们对假新闻要毫不手软地进行查处和打击.  相似文献   

10.
读 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 ,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 ,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 ,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 ,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北京青年报》曾接连三次发表“换头术”的假新闻我想以《2001年十大假新闻》中一条假新闻为例 ,来谈谈假新闻不断出现的惯性和顽固性。如果不了解情况 ,人们或许以为《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22日发表的“美国医生怀特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的消息 ,只不过…  相似文献   

11.
梳理假新闻的出炉,我们可以找出多少缘由?——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微博风起云涌,海量消息中难免真假混杂,假新闻防不胜防,这算一个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河南省的《南阳日报》“社会生活”列连续发表了一组由该报记者千里追踪采访而揭穿的“中国发现160岁寿星”假新闻的追踪报道,该报道后经《中华新闻报》、《羊城晚报》、《南京日报》、《现代青年》等数十家报刊的转载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则曾被国内外众多媒体广泛转载的假新闻,经过我们辗转千里的追踪采访,最终弄清了它的真实面目.证明了它是一则20年后又卷土重来的假新闻。这条假新闻给广大新闻工作者留下了诸多的思考:新闻应该如何打假?尼江门核对安的经过1998年12月,我们注意到国内许多报刊纷纷开始转载一则消…  相似文献   

13.
李铁锤 《编辑之友》2011,(12):56-58
假新闻泛滥必然会损害媒体的公信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毋庸置疑,近年来有关假新闻的研究论文在对其危害的批判上也呈现出类似的共识:假新闻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为了捍卫媒体的公信力,故须杜绝假新闻。从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真实的最基本要求来看,这一共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胡小龙  宋敏 《河北广播》2007,(5):46-46,48
前段时间,全国媒体沸沸扬扬的“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给我们新闻工作者再次敲响了警钟。这再次提醒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已成公害。说到假新闻的泛滥,不能不把目光投向新闻教育。因为新闻教育是源头,是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九成“造假人”是职业把关人《新闻记者》从2002年起开始评选“十大假新闻”,历时四年,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四十篇假新闻的出笼说明了什么?为此,我们根据公布的相关材料, 对2001至2004年四年的“十大假新闻”的失实原因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张冰清 《新闻世界》2012,(3):102-103
本文对2011年学界关于假新闻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重新梳理了假新闻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假新闻这一概念在近年来实际运用中所涵盖的多种形态;二、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探析了新环境下假新闻的成因;三、总结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国外防范假新闻的经验,并提出在当前形势下,防范和治理假新闻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王媛 《东南传播》2010,(2):65-68
新闻的真实性被认为是新闻的生命,与此相对的假新闻是在缩短新闻的生命,且假新闻这一现象一直存在。本文跳出以往分析假新闻的框架,分析假新闻的原因与对策,希望通过选取《新闻记者》2009年十大假新闻为样本,试图得出现在假新闻的特征,以新闻客观性的视角得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假新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实践中,我就碰到了一次假新闻,所幸自己没有上当,但让我不愿意看到的是多位同行却充当了这则假新闻的“二传手”,数家媒体担当了这则假新闻的“传话筒”——  相似文献   

19.
一位北京电视台的聘用记者訾北佳自编自导演出了一部假新闻,忽悠了成百上千家新闻媒体和无数百姓。“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令人震惊。在人们众口一词批判制假者,思考假新闻为何屡禁不绝的原因的同时,作者从新闻场的角度解读这一事件,剖析假新闻为何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不知大家还记得不,1993年一完,立即有人统计出,过去的一年,我们的一些报纸发了十大假新闻,紧接着就是公布、曝光。于是有不少人看后对新闻界有意见。当然意见过后也就完事。不过照理说,我们的新闻界在吃了“堑”之后,似乎应该更加谨慎,这起码也是对新闻受众负责。再说,中国的公民对报上只要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胡吹乱捧的东西,一般说来,认为大多数新闻的可信度还是有的。然而也就从公布十大假新闻的那一会开始,报纸上的假新闻还是出。从今年的《中国报纸月报》中得知,1994年和1995年又出了七大假新闻。最好玩的是,就在报上公布那“十天假新闻”的1994年年初,有几家大报又发了两条假新闻,真是让人觉得想笑又笑不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