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合同法中两个密切相连的概念 ,但是 ,两者在性质、概念、构成要件、效力及立法原则上存在诸多差异。统一合同法确立了合同成立的重要地位 ,完善了合同生效的规定 ,使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成为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 ,因此区分两者对合同法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对当事人所具有的法律的约束力,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合同法对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规定了统一的要件,同时当事人也可以约定合同生效的特殊要件,只有符合法定条件或约定条件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未具备约定条件的合同成为不生效的合同,因此,合同的效力问题是合同法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合同成立不一定生效。合同如果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 ,就是无效的 ,就不具有法律拘束力。无效合同因具有违法性 ,所以当事人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 ,否则将承担违法的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不仅对无效合同的认定提供了具体标准 ,也对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作了相关规定 ,在处理案件时应予适用  相似文献   

4.
合同登记与权利登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同依法成立后并不一定生效,因此,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有别。《合同法》第44条第2款将法律法规规定,登记为合同生效要件的作为依法成立的合同不生效的因素。但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登记是否同的生效要件规定并不明确,在词法实践中将登记作为合同生效要件的作法已受到学术界的质疑。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登记均影响合同的效力,而对此作出区分就成为理论界探索的问题。与合同有关的登记可划分为对合同本身的登记和合同引起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合同法》从立法上区别了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但依然存在混淆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问题的现象,文章从四个方面说明了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构成要件,处于两个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法律约束力。合同成立对当事人具有程序上的法律约束力,即当事人不得擅自实施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行为;而合同生效则具有合同本身的法律约束力,即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7.
在厘清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基本界限的前提下就如何理解两类特殊合同——实践合同与要式合同的成立、生效问题提出看法.并对成立、生效时间不一致的合同的法律责任作一划分,以便能更好地适用合同法。  相似文献   

8.
第三人负担合同是以第三人的给付为标的的,它在各国的法典及学说、司法实践中逐渐得到了确立和承认。它虽然从主体和内容上涉及到第三人,但其效力并未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它的成立与生效有特别要件,其效力虽限定在当事人之间,但债权人也会因第三人的同意而取得对第三人的请求权。而我国《合同法》的第65条并未真正确立第三人负担合同制度.其内容仍有待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保险合同应当是要式合同,在保险人签发保单时成立,但投保人支付了保险费的,在支付保险费时成立。合同成立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时合同生效,但合同当事人可以对合同生效附加条件,当条件成就时,合同才生效。保险人开始承担保险责任的时间应当是双方约定的时间,保险人在保单中单方面确定的保险责任开始的时间应溯及至支付保险费之时。  相似文献   

10.
合同形式是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效力主要在于对合同成立或效力的影响力。合同形式的效力问题理论界存在成立要件说、生效要件说、区分说和同一说,各说中又有不同的认识。文章对各说或其中的不同认识进行了评析,归纳各说的合理内容,并结合现行立法和实践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先合同义务是指缔约双方在要约生效后合同生效前的缔约过程中,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负有告知、协力、保护、保密等法定的合同附随义务。我国《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先合同义务。导致在实践中一方当事人违反先合同义务致另一方遭受损失时,不能适用先合同义务理论来解决,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研究先合同义务理论。  相似文献   

12.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合同法》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本质区别:起始时间不同;效力范围不同;构成要件不同;法律后果不同;法律责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合同的上位概念民事法律行为及其在我国民法学理论体系中的逻辑位置的考察,并结合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说明,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相混淆的原因是由于上位概念没有澄清。因此,我国民法应采“法律行为”概念而非“民事法律行为”概念,以便从根本上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  相似文献   

14.
房屋买卖是典型的不动产买卖,尽管不动产物权变动原则在我国立法上采取登记要件主义,但房屋买卖合同是从合同订立之时成立生效,还是从合同双方合意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时才成立生效,也就是说过户登记能否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目前,这种对房屋买卖合同效力认识不一的状况,极大地妨碍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既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力求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阐释过户登记并不是房屋买卖合同的成立和生效要件,不能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相似文献   

15.
合同义务扩张,即扩大化合同责任,是以当事人的过错为基础的,该过错不是以侵权法来衡量,而是以合同法所要求的诚信义务来衡量的一种责任。因此,合同义务扩张的理论前提是,诚实信用作为一般义务在合同法中的确立。然而,在自由主义合同理论的范畴中,合同自由是合同法的惟一的一般原则。任何其它企图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限制的原理都被视为与此相悖。因此,将诚实信用作为当事人在合同设立、  相似文献   

16.
当事人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利义务由合同来规范.当事人所订合同的效力如何直接影响其利益是否能够得到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首次对因欠缺某些生效要件而致效力待定的合同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效力待定的合同可因追认、撤回、催告等合法行为而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7.
合同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经济手段,而合同的有效与无效则直接影响着当事人意图通过合同实现的目的能否得到实现。然而,合同的有效还是无效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法律尤其是合同法对合同效力做出的制度安排。我国合同法对合同的效力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尽量使合同有效。对我国现行合同效力制度进行分析和考察,对司法实践中合理地适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容易混淆,其后果就是导致扩大无效合同的范 围,消灭了本来不应该被消灭的交易。因此,区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明确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很 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文章着重论述了因合同不成立、无效引起的“返还财产”及因合同被撤销引起的“恢复原状”与不当得利的关系。在对理论上的各种观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文章基于物权变动具有过程性、区分正向物权变动和反向物权变动以及物权变动是否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认为:合同法规定的“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并不是创设了一项独立的合同法上的请求权,而是用阐释性条款的立法技术说明了合同失效时的请求权的基础所在,即:要么是不当得利请求权,要么是物上请求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几种无效合同,合同法的无效合同制度有其立法目的。无效合同在现实中可能被主张无效,从而使合同当事人承担合同无效的后果;也可能没有人主张其为无效,致使合同当事人按无效合同约定履行合同。合同的无效,应由合同当事人主张,在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无效存在争议时,应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