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由鲁迅编选,于1936年5月以“三闲书屋”名义在上海出版.其版权页上,印有“有人翻印,功德无量”。 为此转载:《珂勒惠支的人格力量》。关于凯绥·珂勒惠支,读者可参阅《鲁迅全集》第六卷。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日,左联机关刊物《北斗》创刊号扉页上刊出德国进步版画家珂勒惠支的木刻《牺牲》。这是鲁迅先生对柔石烈士的纪念。一九三六年,鲁迅在编选珂勒惠支版画集时,回忆到了这件事情: “这幅木刻是我寄去的,算是柔石遇害的纪念。”(《写于深夜里》) 可是,当年《北斗》编者丁玲同志的回忆却与上录文字小有出入。她说,在筹备创办《北斗》时,“除了文章,我想还应该有图画。我请求鲁迅先生支持,他叫我到他家去挑选。这是我和鲁迅先生来往的开始。我选了一张木刻,就是凯绥·珂勒惠支的《牺  相似文献   

3.
丁玲同志在《关于左联的片断回忆》中说:“除了文章,我想还应该有图画。我请求鲁迅先生支持,他叫我到他家去挑选。这是我和鲁迅来往的开始。我选了一张木刻,就是凯绥·珂勒惠支的《牺牲》,内容是一个母亲将自己的孩子交出去,这是为纪念柔石而选的。这幅画,刊登在《北斗》创刊号。”(《新文学史料》一九八○年第一期)。《辽宁师院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发表了宗谌同志的《木刻<牺牲>是寄给<北斗>的吗?》,作了分析考证,认为木刻《牺牲》为丁玲所选接近事实。我对丁、宗二文,却不以为然。写出些意见和丁、宗两同志讨论,并求教于鲁迅研究专家们。  相似文献   

4.
车文静 《考试周刊》2008,(52):125-126
凯绥.珂勒惠支一生为反对饥饿、苦难、战争和法西斯主义而斗争,致力于创作对社会有益并易于为人们所理解的作品。对于人类苦难的感知,通过她戏剧性的艺术天才寻到了表达语言。生活犹如泪的河流和可悲的罪行,使她痛苦难安,也因而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哲学上的判断,站在这一高度上,她得以明澈而饱含同情地观察他人,个人的气质和经验有力地支配着天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鲁迅《狂人日记·序》中语体和狂人形象两个问题的探讨 ,力图说明这篇小说在艺术上具有的含混性缘于它话语间不断的出现自我颠覆的现象。应该说从《狂人日记》为始 ,鲁迅的其他很多小说都具有类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苦难的劳动者--我们日夜操劳的父亲、母亲,我们为生活而奔波的兄弟、姐妹。千百年来,你们疲惫、辛劳,你们穷苦、朴素,你们挣扎、反抗。劳动者--整个民族是你们滋养,整个国家是你们缔造。以劳动者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不论国籍,不论种族总能引发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德国女画家凯绥·柯勒惠支是最能反映这一主题的画家之一。  相似文献   

7.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字不一定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珂勒惠支的画,鲁迅先生最佩服,同时也很佩服她的做人。珂勒惠支受希特勒的压迫,不准她做教授,不准她画画,鲁迅先生常讲到她。史沫特莱,鲁迅先生也讲到。她是美国女子,帮助印度独立运动,现在又在…  相似文献   

8.
正趁着这个特殊的节日给你家宝宝来个感恩教育吧!问问宝宝,他最想感恩的人是谁呢?让宝宝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恩之情有很多种方式,这次,让我们和宝宝一起给他画个画像吧。还记得他长什么样子吗?宝宝可以把他画出来吗?今天带着宝宝跟随德国著名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一起画出他心中最想感恩的那个人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鲁迅《狂人日记&;#183;序》中语体和狂人形象两个问题的探讨,力图说明这篇小说在艺术上具有的含混性缘于它话语间不断的出现自我颠覆的现象,应该说从《狂人日记》为始,鲁迅的其他很多泪说都具有类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德国伟大的艺术家凯绥@柯勒惠支成功地把深深感到的社会义务通过令人信服的、完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她的艺术充满着一种对社会对人类的人道主义关怀.这种艺术上的基调和她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本人的经历不无关系.由此,她的绘画创作所支配的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早期作品的中心是反抗,塑造了一批低沉、穷困、反抗和奋争的艺术形象;而晚年的作品则是从母性的角度出发,表现战争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饥饿、死亡与恐惧.  相似文献   

11.
既出于对旧式知识分子的深刻了解,又由于自己精深的艺术造诣,鲁迅为我们刻画了孔乙己这一悲剧形象。对于这一形象,鲁迅自己也深感满意,他曾经对孙伏国说,在自己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之二》里曾介绍过鲁迅所接触过的外国作家,然后说:“这许多作家中间,豫才最喜欢的是安特来夫……。此外有迦尔询,其《四日》一篇已译登《域外小说集》中,又有《红花》,未及译。”从这里,我们可以间接看出俄国作家弗·米·迦尔询在鲁迅心目中的地位仅在安德列耶夫之后。  相似文献   

13.
凯绥·柯勒惠支是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柯勒惠支的艺术充满着一种对社会对人类的人道主义关怀,她的作品题材多以表现工人、农民的苦难、饥饿、疾病、死亡、挣扎和反抗、斗争,她的版画和素描,人物形象生动真实,用笔刚劲,单纯统一,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对比:突出的艺术特色鲁迅先生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其善于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有直接关系。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说,《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承认最喜欢的一篇,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在孔乙己形象的刻画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现将其具体表现择一二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31年 2月 7日左联五作家在上海龙华遇害,这一事件对鲁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悲哀、愤怒、痛苦一起在他心中交织、翻腾。为了揭露国民党政府的暴行,为了悼念死难烈士的英灵,鲁迅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冒着生命危险,参与创办了左联的新刊物《前哨》,推出“纪念战死者专号”,亲自撰写了《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前驱的血》;在美国的进步杂志《新群众》上发表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他还把一首悼诗寄给了日本歌人,在《北斗》月刊上刊登了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画《牺牲》 ……但所有这一切,依然未能…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玛丽凯公司总裁玛丽·凯在《掌握人性的管理》一书中写道:“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其最高境界是让每个被管理者都感到自己的重要。”为了实践这一理念,她买断了卡迪拉克公司生产的粉红色轿车,用来配给营销额达到一定数量的公司员工,让人知道在美国大地上驾驶着粉红色卡迪拉克轿车的人,就是玛丽·凯公司业绩突出的员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一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所指对象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含义。有时指京师为“中国”,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也有的指华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二册及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一册中都选了《鸿门宴》,该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在课文中,我们看到了觥筹交错、刀光剑影的宴会场面,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明复杂的人物个性。但是,如果我们联系《项羽本纪》全文,深入一步认识太史公笔下的项羽形象,就会领略到《鸿门宴》中的悲剧因素,从而体会其悲剧的美学意义。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或者伟大人物底死亡。”(《论崇高与滑稽》)这就说明了悲剧人物具有…  相似文献   

19.
珂勒惠支以一位裸体的母亲形象为刻画的对象,一双有力的手抱起睡熟的婴儿以示慈母之爱,长期饥饿致使母亲的身体瘦骨如柴,一对干瘪的乳房没有乳汁哺乳婴儿.在构图上,白色的半圆形背景与黑色的圆形形成对比,衬托出强烈的黑白对比.整个画面不作精细的刻画,大刀阔斧,刻凿有力,点、线、面安排恰当,显示出珂勒惠支驾驭黑白木刻技巧的高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这个词由来已久。春秋时所说的中国,有的是指京城。如《诗经·大雅·民劳》中,“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有的是指华夏族、汉族地区。古人认为四方为夷,四夷之中的国家为“中国”。如《诗经·小雅·六月序》;“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四夷之中的国家,以前指河南省一带。后来指华夏族、汉族所居的黄河南北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