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救护车在医疗保障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具有快速、应急、安全的重要特点,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国外救护车行业之间的优劣,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IOT)的全新智能型救护车,整体科学地规划和整合急救资源,从而实现急救平台前移,推动我国急救行业向智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给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提供急救医疗保障,深圳市急救中心将采购66辆奔驰救护车,同时根据急救的需要进行医疗技术改装,改装厂招标和改装过程中的汽车技术问题成为急救中心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2012年底,北京市交通高峰期内,一辆救护车"不到3公里的路走了40分钟,因无人让道致伤者身亡",这一事件引发各界关注。为逝者哀悼的同时,一个长久困扰急救人员的难题,凸显在大众面前:城市中的救护车如何应对交通拥堵困境。城市急救任务日益繁重。救护车虽然在法律上拥有优先通行权,但大城市交通高峰  相似文献   

4.
医生和护士     
正我们生病后要去医院看病,会接触很多医生和护士。可能你会害怕医生的压舌板,会害怕护士的针头,但是,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辛勤的工作,才能让我们战胜病魔。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县都已开通了医疗专用120急救电话,120急救电话24小时有专人接听,接到急救电话,救护车和急救人员就会立刻出发。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3,(A5):192-193
院前死亡以有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的突然死亡为主,急性创伤也是院前死亡不容忽视的原因。死因均与季节、日时段相关性,有显著的高峰时段;要健全医疗急救体系,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院前猝死急救质量;重视居民的健康安全和急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张敏 《科教导刊》2024,(3):156-158
目的:探讨问题―讨论―指导(PDG)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级186名护理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90)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n=96)采用PDG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急救能力、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急救能力测评量表各项评分、医学教育环境量表各项评分及教学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G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学生急救能力,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均良好,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江大红 《小读者》2011,(10):68-68
如何让急救的黄金时间发挥作用?让我们请教一下经验丰富的急救人员吧! 信息准确,救命更快 拨打120时.地址、简要病情和病人信息最重要。正确表述地址为:属于区(县)、街道、小区、楼号及门牌号。“我在××大街××小区,快点派车过来”.这种表述最让接线员头疼。其实,120救护车的司机并不是对各街区都很熟悉。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县(市、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分阶段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湖南省县(市、区)居民体育健身程度与县(市、区)政府的重视程度、人员配置、活动经费及场地设施等密切相关,并据此提出几点相关对策,旨在为进一步促进湖南省县(市、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了解2013年赤峰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病谱的特点,分析赤峰市急救病谱,直接其规律,为赤峰市临床急救业务合理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院前急救接诊的826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268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组为50岁~59岁、60岁~69岁.急救病种依次排序前6位为神经系统疾2026例(24.94%)、心血管疾病1837例(22.22%)、创伤1169例(14.14%)、呼吸系统急症1046例(12.65%)、中毒类例812例(9.82%)消化系统急症711例(8.60%),危重患者急救呼叫服务时间主要分布在上午9:00~12:00和下午3:00~6:00;急救患者主要分布在医院0~10km范围的市区和农村地区.结论:根据2013年赤峰市急救病谱的特点,探索进一步完善本地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促进急诊管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丽水市居民掌握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的现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丽水市766名居民进行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丽水市居民对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知晓率和掌握率偏低,多数居民急救知识及技能匮乏,亟需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11.
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的边陲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典型的经济后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更是一大难题。以通道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对通道县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了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中的一些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后发达地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非视距(NLOS)环境下无线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广播信号进行移动台定位的神经网络方法.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特性和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建立到达时间(TOA)和到达时间差(TDOA)测量数据与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将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作为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状态量进行估计,用基于扩展卡尔曼(EKF)的实时神经网络训练算法来训练多层感知器网络.由于基于EKF的训练算法给出的是连接权值的近似最小方差估计,其收敛性要优于误差反向传播(BP)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NLOS环境下有较高的定位精度,性能优于BP基的神经网络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且该定位方法不依赖于特定的NLOS误差分布,也无需视距(LOS)和非视距识别.  相似文献   

13.
车载定位导航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GPS定位导航精度,利用距离投影算法实现了导航电子地图的匹配,修正了车辆在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较详细地阐述了该算法的原理和设计、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农民就医过程中的关系资本运作正以一种集体越轨的形式日益显现并呈现出一种集体无意识甚至包容的状态。农民就医过程中的关系资本运作是行动个体在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客观背景下,在与医生(医院)面临医疗利益冲突并由此产生社会性紧张的情境下,试图从其生活世界出发,通过病人——医生关系“拟熟人化”缓解社会性紧张,从而实现其医疗利益的策略性行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从控制系统设计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设计出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以解决交通拥堵。在十字路口相应的位置预埋传感线圈,对此路段上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并根据车流量的变化,改变绿灯的控制时间,可以实时地对绿灯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十字路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河北省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意愿表现为"少缴多领",且在显著性为95%(99%)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基于农村居民养老意愿的新农保政策完善建议主要有:(1)根据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以及经济承担能力等具体情况,设置恰当的个人缴费档次;(2)继续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使政府财政补贴达到省级财政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适时进行动态调整;(3)将参保对象的养老金待遇与养老金替代率的高低以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综合起来进行动态考虑;(4)将参保对象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转为一定时期的定期存款,增加参保人的养老金待遇收入。  相似文献   

17.
在低保范围之外存在一部分贫困人口,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因重病、重残造成的“支出型贫困”、“相对性贫困”群体不在少数,而社会救助各部门对这部分群体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城市对边缘人员的医疗救助普遍存在制度层次低,投入不足,救助水平不高,救助对象“固定化”且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等问题.完善安徽省贫困边缘人群医疗救助模式有以下几方面选择: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完善贫困边缘人员甄别机制;取消病种限制和起付线,扩大救助范围;加强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困难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程度;争取多方支持,扩大筹资来源渠道等.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系统(Newclass)应用于医学英语教学研究,探求构建全新教学模式,以改善低效的教学现状。挑选了实验班与对照班各62人。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系统环境下进行医学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听说、词汇、摘要写作)与自主学习能力,但对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区"景中村"与景区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景中村"的无序发展会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而"景中村"的存在又具有某些积极意义,是景区的有益补充。现在的两种治理模式:整体搬迁和就地治理,各有优势,在具体治理模式的选择时,应注重从所处位置、居民收入来源、转换成本、居民意愿四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和谐景区的打造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计时中断是为探究非时间因素对计时加工的影响机制而提出的一种操纵开关运作机制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基于动物计时的顶峰程序研究,后经Fortin和Masse等修订拓展应用于人类计时研究。系列研究发现在该范式中呈现出期望中断和中断时距等两种效应。期望中断效应基于注意资源在计时加工和监控中断信号源之间的分配而产生;中断时距效应基于中断期间的准备加工影响开关潜伏期而产生。未来研究值得讨论的问题主要包括:(1)“期待”心理涵义的揭示;(2)基于注意和基于记忆效应的澄清;(3)更广时距内计时中断效应的探究;(4)计时中断触发机制的多维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