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 2.引领学生对诗歌的意象进行评论。 3.尝试运用意象写作诗歌。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习惯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分专题收集整理信启.和积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单元教学目标1.把握本单元诗歌的思想内容。2.领会李白和杜甫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王磊 《学语文》2011,(6):21-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杜甫的思想感情。2.把握关键字词,分析景物意象。体味诗歌意境。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吟诵,感知诗歌的音韵之美。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感情。2.教师适当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讲析和讨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准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语言,在诵读中体会浓浓的母子亲情。  相似文献   

6.
张桂霞  李昕 《课外阅读》2010,(10):138-138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目标:1.运用朗诵技巧,流畅、充满感情地诵读课文。2.理解歌词大意,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3.感受诗歌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沈志强 《广西教育》2013,(30):51-51
1.知识目标:通过诗歌的创作与赏析,掌握我国四大高原的地形特征及其他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8.
刘利 《小学语文》2014,(1):80-81
[教学目标] 1.感悟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喜爱江南、眷恋江南的思想感情。2.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体会诗歌优美词句的表达效果。3.拓展词诗歌阅读,渗透整合学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朗诵诗歌的兴趣。2.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4.体会竹子精神和我们校训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学会本课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与诗同行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六。教学目标:1.根据本组课文所学的诗歌开展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2.自由想象,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心中真挚的情感,用诗歌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
蒙丽 《现代语文》2010,(11):124-12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简历及其创作风格; 2.体会诗歌章法、节奏、韵律,感受新月派诗歌艺术上的“三美”;  相似文献   

14.
陈清华 《学语文》2010,(2):12-13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2.感受诗人忧黎元、悲天下的情操,理解杜甫诗中圣哲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读通诗歌,理解“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重要篇目。作为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现代诗歌,教学目标不仅是学会鉴赏诗歌,而且要传授鉴赏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知人论世”。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本诗的趣味与作者为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主旨,更全面地了解徐志摩的为人。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体现了时代性与开放性的原则与方法,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原则与方法,更注意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新教材明显增加了诗歌内容的含量。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一单元为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第三册一单元为《诗经》、《离骚》、汉魏晋诗歌,二单元为唐诗、宋词。第五册五单元是李白、杜甫诗歌。  相似文献   

18.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立足文本运用想象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赏析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情韵,初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及技巧。 二、赏析重难点 1.理解诗人独特的风格。 2.掌握历史典故及诗歌创设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设计古典诗歌的教学目标,要以诗歌鉴赏能力为核心,注重鉴赏技能和情感价值观两个重要目标,实现鉴赏目标从诗歌内容知识到诗歌鉴赏知识再到诗歌鉴赏技能的三级跳跃,还要统筹兼顾必修与选修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