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墨子与叶适在时间上相去久远,但是他们的哲学思想中有着相近的义利观,这又把他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通过比较两者的义利观,可以厘清义利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南宋永嘉事功之学的代表人物,叶适是在批判传统儒学义利观及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基础上阐述其事功之学及经济思想的,而“富民论”则是叶适经济思想的中心,叶适为财利(富)正名,肯定富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以及“保富”的思想和主张,既有其思想渊源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依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适的功利思想有其特殊的理论构建。而这样的构建基础仍然是儒学传统内的概念组合。正是因为这样,叶适的功利思想的哲学基础仍然有许多矛盾之处。而在看到这些矛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叶适在儒学传统之内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4.
叶适与道统     
本文通过将叶适思想放在道统观念的整体性质和发展全程的背景中加以个案分析来研究道统,以及叶适思想在道统确立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价值。本文指出,虽然道统从韩愈及宋儒着力通过阐释传统来建设宋代新儒学,形成了特定的思想和方法.但作为朱熹在思想上的真正对手,叶适以同样的方法,即阐释传统的形式。确立起自己的道统观,标示出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治道”.使其功利哲学得以张本。文章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叶适和朱熹的道统观,指出叶适和朱熹在建设宋代儒家文化运动中,正以其独立的见解凸现了整个儒家文化的精神,其对立的道统观对儒家文化实是离当俱损,合则成嬖;同时指出了道统观自身的价值所在,以及其确立的过程对我们今天通过阐释传统文化以创建新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儒家义利观的中心思想是重义轻利,墨家则提出"贵义兴利"的观点。儒墨两家对义利观问题的认识有区别也有共同之处,两家观点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形成弘扬社会主义义利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叶适自然观强调"道在物内",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五行八卦,并把五行八卦归结为气,万物化生是阴阳二气"相摩相荡"的结果。叶适主张"极"是物自身的一种状态,否定"太极"的存在,叶适注重天人有别,倡导人类应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句古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中古人对世界的基本认识,是从道、象、器三个层面来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者象也,象也者像此者也"。"道"指的是"无形的规律","器"指的是有形的物质,"象"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建立模型"。其实,不仅仅中国古人对世界是这样认识的,西方很多哲人也有类似的观点。如康德把世界  相似文献   

8.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众多哲人对其进行了独到的阐释。杨简在此背景下,透过心学的视野,解读道器关系,提出了“道即器”的论断,认为器中蕴道,道器本一。其观点与朱熹和陆九渊相比,各具特色,有同有异,对杨简与朱、陆道器观的异同进行剖析,对我们深入理解道器关系甚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需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对传统的义利观进行剖析 ,指出传统的义利观在现实生活中既有存在的价值 ,又有消极影响 ,只有对其扬弃 ,使传统的义利观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才能真正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道义”与“功利”思想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针对长期以来一些人对孔子义利观研究的失真性、扭曲性以及由此造成的人们对孔子义利观的严重误解这一事实,以《论语》为原始研究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孔子的“义利观”进行正本清源的研究,以恢复本来面目并进而使之“古为今用”,以期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11.
在认识孔子的义利观时,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孔子是“重义轻利”,这一观点是有偏颇的。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孔子的义利观,正确认识孔子的经济思想对于经济思想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兵家是我国古代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作为先秦兵家军事理论的指导思想,先秦兵家义利观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从功利原则、权谋之道和仁义之道等方面对先秦兵家义利观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先秦兵家义利观,对于我们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适是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代表,亦是著名的文学家。今存《叶适集》中碑志文占了近三分之一,其碑志文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叶适借志人之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文化及文学观点,体现了学者之文的特点;其次,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真实传神;另外,注重碑志文的写作艺术,结构、句式灵活多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碑志文风格。  相似文献   

14.
叶适-永嘉学派之集大成,其哲学思想是丰富的、弥足珍贵的。他认为构成自然界的主要物质形态是五行和八卦所标志的各种物质,而气同是造化之根本。他又指出,世界的生成变化都是由于事物中有对立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济物这两”与“道这定”紧密联系。在认识论上,与程朱之即物穷理及陆九渊之反少心观点完全对立,肯定人类知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亦区分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及认识真假的标准。反映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上,叶适哲学的事功价值观则愈加彰显。  相似文献   

15.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点在审视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道与器"的观点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是事物本质和外在表现的关系。因此,即便是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尝试使用"道与器"的关系来检视工作。并且在社会事业的各项改革工作中,坚持"道"的眼光来审视工作,就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代使命的实践;坚持"器"的方法来工作,就是对工作脚踏实地狠抓实干。  相似文献   

16.
南宋乾、淳之际的浙东学者大多兼擅经史文章,他们对儒家之"道"的理解与朱熹等理学家相比显得平实,对文道关系的理解也较为通达,对南宋以来的重道轻文思想具有纠偏意义.吕祖谦认为文道二者并行不悖,意图统合程学之"道"和苏学之"文",但其思想显得博杂而欠通贯;永嘉学派的陈傅良、叶适则仰溯三代文道合一的精神,强调为文要有关治道,流露出浓厚的崇古和事功色彩,实与欧阳修、王安石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遥相承接.但是吕祖谦的伦理本位和叶适的事功本位思想,对"文"也造成了一定的疏离和损害:吕祖谦随着对道的领悟趋于深入,后期逐渐疏远了文章华藻.陈傅良、叶适宣扬以"治"为道的政治哲学,则表现出向"泛文学"的复归,虽然表面上提升了文的价值,但却使文学落入儒家功利思想的桎梏.  相似文献   

17.
叶适提出"文欲肆"的观点,他的散文以经世致用为目的,肯定北宋以来散文议论性强化的特点,汲取了战国策士行文雄肆辨丽的艺术手法,同时肯定意趣高远和辞藻佳丽之作。叶适虽然批评四六文空疏偶俪的科场风气,但是对欧阳修等人运散入骈的创新之举称许有加,他自己亦有四六佳作传世。  相似文献   

18.
正确的义利观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将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奉为一种美德,以清廉自守、以民为本作为为官之道,并将其与国家治乱联起来,其中一些观念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义利观与传统的义利观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新型的义利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用社会主义的义利观从既要自主又要监督、既要竞争又要协作、既要先富又要共富等方面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于1961年将叶适的《水心文集》与《水心别集》合编为《叶适集》出版。近年再版问世,1976年又将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分上下两册出版。这对叶适及宋代永嘉学派的研究很有贡献。《叶适集》附有《编后校记》,谈及著作版本与校勘情况,有些错误,今年正是叶适诞生835周年,本文拟就叶适著作版本略加考证,以就正于同好。叶适的著作,据《宋史·艺文志》、明万历《温州府志》等书,计有: 《叶适文集》二十八卷,(见《宋史·艺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