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低年级有这么一篇课文 ,讲的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虽然简单 ,但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道理。首先 ,对乌鸦来说 ,这是一次难忘的喝水。这不同于平常在小溪边、井台旁、水池中喝到的水 ,给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次非同寻常是乌鸦自己动了脑筋 ,想了办法 ,解决了“瓶高口小 ,水位太低”的难题 ,喝到了想喝的水 ,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带给它的是欣喜、满足和新的渴求。假如我们把学生比作乌鸦 ,把知识比作水 ,那么我们做教师的 ,就不应该只满足于端出一盆知识之水 ,让“乌鸦”顺顺当当地喝 ,更不能在乌鸦暂时不…  相似文献   

2.
乌鸦口渴极了,它发现了一只长颈小瓶里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很小,乌鸦喝不到水。后来它想了一个办法,把一颗颗小石子投到瓶里去,瓶里的水升高了,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这件事被伊索写进了寓言,传遍了全世界,乌鸦也因此出了名了。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讲了一只口渴的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水的故事,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为了便于一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材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画的是乌鸦面对口小水少的瓶子急于喝水而不得的无奈;第二幅图嚼的是乌鸦喝到水后的怡然自得,笑逐颜开。课堂教学可充分利用这两幅图,围绕乌鸦的“急”与“笑”而展开。  相似文献   

4.
小学一年级有篇课文叫《乌鸦喝水》。故事大意是:一只乌鸦口渴了,要喝瓶子里的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喝不着。它看见旁边的小石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入瓶子里。水升高了,乌鸦也就喝着了水。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很值得我们深思。乌鸦聪明,在于它不能直接喝到水时,看见小石子能动脑筋,想出办法来,从而喝着了水。假如我们把学生比作乌鸦,知识比作水。学生要掌握知识,那么我们教师的任务,是端盆“水”让“乌鸦”  相似文献   

5.
《乌鸦喝水》这则通俗易懂的寓言,以乌鸦动脑筋想办法找水喝的故事,讲了一个简单的科学道理:石子沉到瓶底,占有水的地方,水就会升高。同时说明了凡事要动脑筋,也就能解决矛盾,克服困难。文章写得波澜起伏,趣味横生。文章共四节,可称四段。就故事的情节说,则可分三段:(一)乌鸦找水喝,引出矛盾;(二)乌鸦找到了水,但是喝不着,揭示了矛盾;(三)乌鸦想出了办法,喝到了水,解决了矛盾。文章开篇便揭开了贯串全文的主要矛盾: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主观上是“口渴”,客观上是无水,矛盾便展开了。“到处”一词明言乌鸦找水的地方很多,找的面很广,暗示正常有水的地方如“河流”、“池塘”等处都没有水,为下文乌鸦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伏下了一笔。要不然,河水奔流,池水盈盈,乌鸦怎会目及一个占地很小、水量微不足道的瓶子呢?同时,告诉人们,乌鸦嘴渴的程度之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引用率颇高的“创新思维”开发案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乌鸦喝水》的教学中,师问:“同学们,乌鸦除了填石子能喝到水外,还有哪些办法可以喝到水?”学生通过一番思考后纷纷回答:——乌鸦可以先在瓶子旁挖个坑,然后把瓶子推倒,让水流进坑里,这样乌鸦就能喝到水了。——乌鸦可以用一根长长的吸管吸到水。——乌鸦可以先把瓶口盖上,然后把瓶子放倒,在上面砸一个洞,把嘴伸进去就能喝到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均大加赞赏:“你的想像真精彩!”“你的办法真棒!”“你很聪明!”真是这样吗?结合乌鸦的特点,我看学生的办法不见得比原文的办法更…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引用率颇高的“创新思维”开发案例 :在《乌鸦喝水》的教学中 ,师问 :“同学们 ,乌鸦除了填石子能喝到水外 ,还有哪些办法可以喝到水?”学生通过一番思考后纷纷回答 :乌鸦可先在瓶子旁挖个坑 ,然后把瓶子推倒 ,水流进坑里 ,乌鸦就能喝到水了。乌鸦可以用一根长长的吸管吸到水。乌鸦可以先把瓶口盖上 ,然后把瓶子放倒 ,在上面砸一个洞 ,把嘴伸进去就能喝到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均大加赞赏 :“你的想像真精彩!”“你的办法真棒!”“你很聪明!”真是这样吗?结合乌鸦的特点 ,我看学生的“办法”不见得比原文的办法更高明。教师…  相似文献   

8.
《乌鸦喝水》第1自然段写道“: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其中强调了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口小、瓶子里水少。瓶子里的水究竟少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后,水会上升到让乌鸦能够喝到水?为此,我和学生进行了多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水位低于瓶高的一半(书上图一显示的水位就低于瓶高的一半),把石子放到瓶子里,水位升高得并不明显,甚至石子会把水淹没,乌鸦要喝到水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只有当瓶子里的水位高于瓶高的一半(乃至快接近瓶口时),放入石子…  相似文献   

9.
《乌鸦喝水》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的一篇看图学文。它包括三幅图和一篇短文,讲述了乌鸦口渴了找水喝——找到水、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的故事,表现了乌鸦遇到困难能动脑筋想办法的特点。教学低年级的看图学文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指...  相似文献   

10.
口渴的乌鸦     
杲罡 《下一代》2013,(8):37-37
乌鸦口渴得要命,飞到一口水罐旁。水罐里没有很多水,它喝不到。于是,它使出全身力气去推,想把水罐推倒,而水罐却纹丝不动。这时,乌鸦想到了办法。它用嘴叼着石子投到水罐里,随着石子的增多,水罐里的水逐渐升高了:最后,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解了口  相似文献   

11.
《乌鸦喝水》是篇童话。笔者认为 ,这篇课文中有两个精妙之处。一、词语承接之妙课文围绕“到处找水喝”—→看见有水喝不着—→“喝着水了”来结构全文。乌鸦看见水却喝不着 ,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同时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 石子” ,这并非是一个巧合。由此可以看出 ,作者用词承接之妙。因为水不多 ,只有借助许多的小石子才能使水位达到一定高度 ;同时 ,只有小石子才能投进小的瓶中 ,这也就是说 ,乌鸦要喝到水 ,需要凭借许多小石子 ,相比之下 ,如果瓶子旁边的石子既大又少 ,乌鸦也就不能想出办法喝到…  相似文献   

12.
一、发表见解——追求“无忌”,偏离了原意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在评价学生答问时,不少教师更是亲切有加,一味以表扬为主,作出不痛不痒、不是不非、不明不白的评价。一位教师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总结全文时问学生: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生:乌鸦爱动脑筋,它想的办法挺巧妙。生:乌鸦很勤快,渴的时候到处找水喝。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生:乌鸦不…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段]师:《乌鸦喝水》故事中的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学生猜测,有的不假思索地说“能”,有的迟疑片刻后说“不能”)师:我们现在不盲目地下结论。师:浙江电视台有个备受大众欢迎的栏目——人生AB剧!看过吗?喜欢吗?现场的嘉宾、观众朋友总要对许多问题作出选择。我们现在也来做这个节目。请选择乌鸦能喝到水的同学坐到教室左边(A组),选择乌鸦可能喝不到水的同学坐到教室右边(B组)。(学生兴致勃勃,自主选择,分成A、B两个方阵就坐)师:请问A组,你们为什么肯定乌鸦能喝到水?生: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水渐渐地升高,乌鸦就能喝到水。师:言之…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生:乌鸦把石块丢入瓶中,水面上升,这样它就喝到了水。师:那么乌鸦想的办法中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老师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二、探究新知1.体积。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教学重点:看图学文后能够说出乌鸦开始喝不到水和后来又喝到水的原因。教学方法:观图画、细品读、析词句、明道理。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带、瓶子和石子、生字卡。教学步骤:(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看了图画,谁能看看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揭示课题:老师今天把可爱的乌鸦带来了(出示标本),它想和小朋友们说几句话,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乌鸦,我的嘴巴又大…  相似文献   

16.
新乌鸦喝水     
GUANGDONGDI-ERKETANG一群乌鸦飞了很长时间,口渴极了,可就是找不到水喝。找啊找,终于和它们的祖先一样,它们也碰到了一个瓶子,里面有些水,却够不着。一只乌鸦说:“水太浅,喝不上。”第二只乌鸦说:“咱们的老祖宗不是把石头放进去,就喝上水了?”第三只乌鸦说:“咱们也这样做。”第四只乌鸦说:“不行,瞧瞧这石头多脏,咱老祖宗的时代,山清水秀,石头也是干干净净的。看看现在,山光秃秃的,水黑乎乎的,烟尘四处飞,垃圾到处是,石头全是又脏又臭的。把石头放进去,那水还咋喝?”第五只乌鸦说:“有办法,CC果冻、葡萄糖酸钙不都是有吸管吗?咱…  相似文献   

17.
一只乌鸦口渴了,想要找水喝……过去一只乌鸦口渴了,想要找水喝。它飞到小溪边,许多小动物都在那里喝水,鸟儿在枝头歌唱,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片大森林里。“喀嚓喀嚓”,远处传来了机器的声音。紧接着,一棵参天大树轰然倒地。“愿上帝保佑你们。”乌鸦喃喃地说。现在一只乌鸦口渴了,想要找水喝。它飞到小溪边,看着那一个个树墩和发黑的溪水,只好无奈地飞走了。飞啊飞,终于它发现地上有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但是瓶口太小了,它怎么也喝不到水。于是它叼来许多小石子,扔到瓶子里,水面升高了,乌鸦喝到了水。“砰!”…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讲了一只口渴的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水的故事,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为了便于一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材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故事情节智障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的思维因缺乏经验而显得迟钝。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耐心引导,从而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讲到乌鸦喝不到水,笔者问:"同学们,谁能帮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呀?"学生沉默了一会儿,生1:老师,割……割掉。师:把瓶子割断吗?生1:是……是。师:可是没工具割呀!生2:把瓶子抱起来喝。师:这瓶子可重了,乌鸦抱不起来。生3:  相似文献   

20.
《乌鸦喝水》(六年制第二册9课)这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动脑筋想办法喝着水的故事。乌鸦开始为什么喝不着水,后来是怎样喝着水的,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呢?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掌握重点,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