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术研究生产中,学术出版不应只是一个摘果子式的学术研究总结,而应主动与作者一起选种,种树,学术出版人要以其编辑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劳动,来组织、推动、引领和规范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论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更突显其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准是受学术发展的水平决定的,但编辑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使作者的学术水平得到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3.
罗晓宁 《编辑学刊》2001,(3):30-31,32
编辑劳动是创造性很高的脑力劳动.为了生产具有文化积累和创造价值的产品,一个编辑必须有足够的学术敏感,经常注意收集各学科的学术动态,掌握其发展趋势,并在分析、研究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创意思维,推出创新选题,发现和培养理想作者.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术交往是编辑的基本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关涉编辑角色定位和身份认同,体现对话关系,遵循互动逻辑,指向主体间性.当下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交往呈现失语困境、刻板印象和技术焦虑的缺场表征.学术研究的开放性、研究范式的多样性和身份认同的迫切性是编辑学术交往出场的主要逻辑.编辑应强化学术交往的在场自觉,主动回归学术共同体和编辑出版共同体,将创新与应变作为编辑学术交往的逻辑起点,将求同与立异作为重要原则,将合目的 性与合规律性作为根本遵循,推动学术交往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5.
学术身份的建构关涉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认知和行为方式,是编辑开展学术交往和学术传播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体育学科的舶来属性和边缘地位,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身份建构相较其他学术期刊编辑面临更多困境。文章基于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和个体发展三个层面探讨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学术身份建构的价值内涵,并从体育学科危机、学术话语权争议和个体成长迷思三个方面分析其学术身份迷失。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应加强体育学科认同,培养服务学科建设的主体意识和学术自觉;参与学术话语共建,拓展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深入个人职业生活,探索独特的学术身份叙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基调的视角讨论了学术期刊编辑在整个文化活动过程中的作用、身份、地位等.研究发现,学术期刊编辑是意义的源头,其在学术成果的形成和传播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其社会地位高,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而由于社会对学术编辑具有两面性特征,尤其是更重要的隐性一面了解不够,导致了学术编辑身份和地位的尴尬境遇,解决学术编辑此境遇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其隐性一面显性化和前景化.  相似文献   

7.
正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凝结着劳动者的劳动。作品的价值是作者劳动创造的,作品价值的实现同时凝结着出版者包括编辑的劳动。作者劳动和编辑劳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作者劳动依托编辑劳动得以增值,编辑劳动依托作者劳动得以实现社会价值,两者共同创造着文化。创造性是作者劳动和编辑劳动的不竭源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没有创造性劳动的作品不成其为作品,没有创造性劳动的编辑工作不是合格的编辑工作,不仅不能实现社会价值,创造文化,而且会使劳动失  相似文献   

8.
张天定 《编辑之友》2010,(11):109-110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者为作者."[1]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从事著述,与其他作者并无两样,他们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无疑也享有著作权.但在编辑加工中,编辑人员能否拥有个人的著作权呢?<著作权法>只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员享有著作权".根据<著作权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说明,"编辑作品"是指那种选择若干作品或作品片段汇集编排而成的作品,如各种文选、诗选等.  相似文献   

9.
樊岚岚 《出版参考》2009,(13):24-2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论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更突显其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准是受学术发展的水平决定的,但编辑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使作者的学术水平得到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10.
编辑劳动与作者劳动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编辑劳动与作者劳动的共同目标是向社会提供既富有创新性又完美无缺的优秀作品;但由于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同,产生了编辑与作者间劳动特性的区别与联系,主要表现在劳动的能动与被动、专一与综合、超前与滞后、隐匿与显现等几个方面,使得编辑劳动与作者劳动始终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  相似文献   

11.
一个期刊是否被读者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刊物的编辑团队的创造性劳动.科技期刊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与编辑团队的素质及其对科技期刊创造性劳动密切相关.如果说作者的劳动是一种文化首创性劳动,那么编辑的劳动就是一种文化再创造劳动.  相似文献   

12.
一个期刊是否被读者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刊物的编辑团队的创造性劳动.科技期刊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与编辑团队的素质及其对科技期刊创造性劳动密切相关.如果说作者的劳动是一种文化首创性劳动,那么编辑的劳动就是一种文化再创造劳动.  相似文献   

13.
贾晓巍 《出版广角》2016,(11):35-37
数字信息媒体技术的迭代发展,引发了出版业又一次革命性变革.传统专业出版社如何转型,传统学术编辑如何转变为"互联网+"编辑,成为每个学术编辑思考的问题.在转型中,学术编辑需要面对读者需求的改变、编辑角色的改变、媒体元素的改变和编辑知识结构的改变,而学术编辑的价值追求不变、责任不变、读者群不变、作者群体不变.笔者认为,在"互联网+"编辑转型的大潮中,学术编辑的职业内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作用并没有因出版媒介和传播方式的转变而弱化,实际上更重要了,对学术编辑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学报编辑应该成为“学术活动家”。作者首先阐述了“学术活动家”的内涵和应该具备的素质;接着从学报编辑是公共学术空间的具体管理者,学报对学术研究具有引领作用,说明学报编辑成为“学术活动家”的必要性。最后对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努力拓宽学报编辑的学术视野,二是建立“学术活动家”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英健 《编辑学报》2015,27(6):536-539
"百度学术搜索"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中英文检索的学术搜索平台,旨在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便捷的学术搜索服务."百度学术搜索"涵盖各类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使用简单、方便.作者在期刊编辑中使用"百度学术搜索",校核参考文献、选择审稿专家、发现学术热点,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编辑在学术评价中的道德引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不端行为的频繁发生将学术道德建设推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也使得编辑在学术评价中加强道德引领显得更为重要。针对学术不端行为,不能一味谴责作者,编辑也应做些反思,要把好学术出口关。编辑在学术评价中,要彰显公平,净化科学研究环境;要伸张正义,召唤知识分子良知;要探求真知,践行学术出版使命。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践行者、维护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17.
论编辑著作权的存在与证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所说的“编辑著作权”,不是指编辑人员从事著述活动而形成的著作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关于。著作扳属于作者”的规定,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从事著述,与其他作者并无两样.他们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文艺作品或学术论著)无疑也享有著作权。这不在本文论述之列。  相似文献   

18.
宋媛 《现代出版》2008,(6):55-59
学术编辑与作者之间能否实现有效交流,是做好学术编辑工作的非常关键的一步。较高的个人学术水平是学术编辑与作者交流的基础,这需要编辑与作者在导向上取得共识,并在相关学术领域获得话语权;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学术编辑与作者有效交流的必备素质,在交流中编辑要诚恳相待、不卑不亢:积极沟通是编辑与作者有效交流的现实途径,这种沟通工作贯穿在从约稿到定稿以至刊发后反馈的整个编辑流程中。  相似文献   

19.
学术刊物的编辑作为精神食粮的生产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民族素质的培育者,在学术刊物的编辑程序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学术编辑强化编辑主体意识,通过发挥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服务作者、服务读者、服务科学、服务社会.文章对学术刊物编辑的主体性从工作的综合性、劳动的潜隐性、位置的中介性、形象的典型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编辑与作者处在同一个生命、利益共同体中——"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但在目前的学术体制和利益格局下,编辑与作者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常常陷入"囚徒困境".一个世纪前,"天才编辑"珀金斯在编辑实践中与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的良性互动中所展现的作者本位的编辑理念,为今天编辑与作者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